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給西湖大學提個醒:大學要在格局上越辦越大

給西湖大學提個醒:大學要在格局上越辦越大

大學之大

在於人格之大、格局之大

圖/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今年1月9日,《中國新聞周刊》公眾號率先獨家報道了「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職執掌西湖大學」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據報道,4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西湖大學獲批成立。4月16日,西湖大學第一次校董會在杭州召開,宣布施一公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候選人,隨後,施一公發表競聘演講併當選。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西湖大學自籌辦至今始終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此,推出本刊評論員閆肖鋒的文章。

給西湖大學提個醒

本文首發《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14期

西湖大學正式獲批。這是所眾多學術大伽鼎力支持、馬化騰等商界領袖參與投資的新型大學,誓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團隊;15年後,在各項指標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又來了一個要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學校。2005年,一個叫做「錢學森之問」的問題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不小的震蕩: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之問」破解的日子不遠了嗎?

回顧去年出台的「雙一流大學」計劃,中國高校湧現一股爭創「世界一流」浪潮。例如在北京大學的時間表中,2030年是率先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節點,而此次西湖大學代校長施一公又把時間點定在了大致這個年份。

但人們的質疑還是頗多的。現實中,人們看到的是,大學擴招,應試教育壓抑學生創造力,涇渭分明的文理分科,行政化嚴重,教授忙於搞課題、疏於教學等等問題。近年來,幾乎每個有關大學的熱點事件都會引發輿論不小的震動,證明了問題的存在和改革的必要。

當然,人們有理由寄希望於這所在西湖邊拔地而起的新型大學,希望它踐行誓言。據稱,西湖大學將設立董事會,校董會是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章程中規定,董事會包括學生代表1人,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

但豪言壯語並不能造就世界一流大學,校董會也不能造就民主機制。曾記否,朱清時和他的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坐落在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深圳,曾經是中國高校銳意改革的標誌。今日的南科大不能說不優秀,但與其創立之初,對標香港科技大學的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

西湖大學會成為下一個南方科技大學嗎?希望西湖大學能走得更遠。

是否能成「世界一流」暫且不說,讓我們回到大學的本源。大學之大,不在於有大樓,在於有大師。大學之大,還在於人格之大,格局之大,還在於非功利思維。假如教師忙於跑項目、跑課題、掙出場費,學生忙於找好的工作,那這樣的大學斷斷是成不了世界一流的。

超脫地看,首先,大學之大在於堅持非功利思維,堅持青年必須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識,追求真理,而不用犯愁工作好不好找、起薪高不高等問題。可惜,大多數中國人讀大學更多的考慮是怎麼賺錢,大學也不乏教授成功學之輩。一所優秀的大學也不是靠數字和錢款堆出來的,需要有歷史底蘊和人文精神。

其次,大學之大還在於兼容並包,培養獨立思維,形成豐富多彩的思想市場,不要有門戶之見,各學科、各宗派並存。

再次,大學之大在於要有全人類情懷,為人類作貢獻,學生要有大志向、使命感。如果教師都頻繁曝出論文抄襲、科研造假等學術腐敗,那如何能讓學生們有大志向、使命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大學之大在於能解放人的個性,培養了人的獨立精神,它也同時增強了人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人更樂意與他人合作,更易於與他人息息相通。大學之大上,書寫著一個大寫的「人」字。

大學應該越辦越大,不是越辦越小,非規模上而是在格局上。在此,給西湖大學提個醒,也給有志於爭創世界一流的中國大學們提個醒。

文/閆肖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滴滴的中場戰事
Facebook泄密啟示:自力救濟遏制「蚊子」式信息竊取者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