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女網友:在《一紙命令》里,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軍營

女網友:在《一紙命令》里,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軍營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尚潔岩

《一紙命令》,這是一個年輕軍官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寫的是他最熟悉的軍營生活。作品首次全景式展現了基層軍營的真實生活,透析基層官兵的真情實感,也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一年來的首部長篇小說。讀者可由這些人物窺見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可以感知年輕一代軍人的精神追求。

中國軍網微信不久前陸續刊發了《一紙命令》中的精彩章節,廣大網友與軍迷反響強烈。該書被列入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主辦的「2017年度影響力圖書」第四季書單,中國軍網微信後台也收到眾多網友的留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一位女網友的心裡話吧……

各位書友:大家好!

資料圖

我是某部醫院護士尚潔岩,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次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體會和感想,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的是由一名年輕的軍旅作家王禮光所寫的《一紙命令》。

這本書是我在今年1月份購買的,讀完之後感覺回味悠長。我入伍前對於部隊的了解幾乎為零,提干是什麼?士兵考學又是怎麼回事?女兵的崗位都有哪些?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完全是一片空白。我在想若是我能早一些看到這本書,人生可能就會大不一樣了。

《一紙命令》它來源於生活,讀起來真實、接地氣,充滿了濃濃的兵味,彷彿是對軍營生活的一種梳理、一種回味、一種濃縮;但它又不完全等同於生活,它有總結、有升華、有凝練、有提升。它將思想性、故事性、新聞性、趣味性融為一體,一路記載著基層官兵的生活軌跡,人物形象突出、故事跌宕起伏,又充滿了濃濃的正能量。向大家介紹了一個真實的軍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文中有農村青年王春陽,忠厚老實、滿腔熱血,幫助身邊人成長成才;有紅二代關舜,轉變思想,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兵,不以權謀私;還有從大涼山走出來的彝族戰士白阿毛,從普通話都說不好,到最後成長為軍隊幹部的奮鬥經歷;家境優越的戰士楊銘,是如何磨練掉滿身的嬌氣,改善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也有好強、不服輸的女兵冷一欣,比武立功、野外拉練樣樣都不輸給男兵,甚至還做得更好。有勵志的、有投機耍滑的、也有默默付出的人物,而每一個人物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感想。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有幸聯繫到了本書的作者,與作者溝通後我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

一是澄清。

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而英雄許多出自人民子弟兵。這本書告訴大家,我們這支英雄的部隊里儘管有杜長偉那樣的偷奸耍滑、投機鑽營者,但還有更多的像王春陽、關舜這樣的正直軍人。他們在軍營不僅奉獻了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的感情,有一些人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它如一面鏡子,映照著軍人的靈魂;又如一把除塵的刷子,凈化著軍人的心靈。正是他們的犧牲奉獻,挺起了軍人的脊樑,支撐著我們這個綠色的鋼鐵長城。

二是還原真實的軍營。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文藝創作空前重視。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前幾年充斥著熒屏的電視劇,雖有一些正能量的影視劇,但也不乏勾心鬥角的宮斗劇、胡拼亂湊的穿越劇、以及廣受詬病的抗日神劇。有的胡編亂造讓人哭笑不得。而反映基層官兵生活,能還原基層部隊樣子的作品卻少之又少。這顛覆著人們對文學的價值認同,也銷蝕著人們對軍營的客觀認識。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大到晉職晉銜、工作調動、入黨考學、執行重大任務,乃至走上戰場都要聽命令;小到我們集合站隊、外出、休假,甚至吃飯、睡覺都要聽號令,令行禁止可謂是軍人的標配。《一紙命令》展現了平凡的軍營、平凡的軍旅人生,也是這個時代對本真的一種呼喚。在這本書里,每名軍人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勾起軍旅無限的回憶,只有不斷回味初心,才能不忘初心;在這本書里,沒有當過兵的人,彷彿品嘗到了軍人的喜怒哀樂,走進了軍人的內心世界,萌發一種投身軍旅的衝動。

三是責任。

作品的背後,是作者的思想與情懷。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在深化,眼見曾經相識的、未知的一些「筆杆子」們,紛紛脫下軍裝,這也促使作者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脫下了軍裝,能給部隊留下點什麼,或者更往後了說,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能給世人留下些什麼?這些是拷問、是反思、也是責任。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生活是最過硬的。」 文學說到底就是參與,我們每個當過兵的人,講起自己的軍旅人生,總能滔滔不絕,講也講不完,但如何很好地去總結、去挖掘、去升華凝練,將這些碎片化的內容編織在一起,形成一部文學作品卻非易事。

對於「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基層官兵來說,即便有創作的衝動和才華,或許時間上也不允許;躲在象牙塔里不能自拔,或者是蜻蜓點水般體驗軍營生活的作家們,也很難寫出真情實感的優秀作品來。而作者在一線部隊工作生活了近十年,又從事了多年的新聞工作,親眼見證了這些年部隊的變化,筆端凝聚了不少感人、風趣、有意義的故事,便有了創作的衝動和源泉。

二、本書給我帶來的影響

一是激起內心無限的潛力。

書可以架起一座通往遠方的橋,即便橋下波濤洶湧巨浪滔天,你在書中汲取的力量依然可以支撐著你堅毅、倔強、勇敢而艱難地朝著內心認準的方向走去。本書帶給我的,恰如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因從小受父母的影響特別關注那一段不為人知的歲月,起初是好奇心驅使下想去了解,後來則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歷盡艱難險阻,為世人揭開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創造了當時人們所認為不可能的奇蹟。而《一紙命令》予我的影響,恰如小時候的張純如初次聽聞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雖然環境不同,但它激起內心裡無限的潛力是一樣的。

二是給我勇氣走自己想走的路。

我上的大學有點特別,是3+2大專,就是初中畢業之後直接上中專、升大專,七八年間除了醫學課程,我再也沒有接觸過其他的學科,當我說我想學寫作、寫新聞的時候,身邊的人包括父母都很不支持,大意就是好好學你的專業課,考執業醫師、評職稱,走你該走的路,半路出家你能走到哪裡去?而剛接觸新聞寫稿的我,常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提起筆腦袋就是一片空白,那種煎熬的心情,一度令我想要放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苦難如同擋在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肯吃苦它就會成為「墊腳石」,邁出去吧,雖不能立即成功,但總歸是踏上了新的征程,在人生道路上實現了新的突破。剛開始投中央級的報刊時我常常需要與別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一篇稿件,從初稿被改的面目全非,到小動順序,再到後來的獨立完成,這句話一直陪伴著我走過寫稿過程中的艱辛,激勵著我不斷提升自己。

三、本書於大家有什麼幫助

一是提高防騙意識。

提起軍人,大部分人的心裡總會有莫名的信任感,而許多軍迷都沒有過軍營的經歷。現在騙子利用人們信任軍人的心理,假扮軍人行騙的招數層次不窮,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我用漂流瓶撈到了少將》,講述的是受害者因不懂軍營常識,被騙財的事情。

在這則新聞里,騙子自稱少將,但發給受害者的照片卻是上等兵的軍銜,自稱某突擊隊的隊員,在西藏,但真實的該部隊是屬於北京的,且早在2012年時就已撤銷,且二三十歲的少將,說實話我還真沒見過。在這本書中你會對軍營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部隊裏手機的使用絕不是毫無限制的,時間、地點、包括朋友圈裡能發什麼樣的照片、和他人溝通時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都是有規定的。軍人大多拿著幾千塊的工資,那些動不動就和你說什麼月入上百萬啊,公司需要錢周轉啊之類的,絕對是騙子。

二是在書中汲取了力量。

中國軍人向來以果敢、堅韌、驍勇聞名於世。有一個高三的學生給作者來信說,今年一定要考軍校來參軍,周圍的朋友都說他一根筋、老實,但書中的主人公之一王春陽卻讓他明白了老實不一定吃虧,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一名女大學生,剛畢業就被分配到西藏,白天只有風吹過的聲音和太陽東升西落的恬淡,夜晚群星群山使生活顯得越發的安靜,像是構成了她生活平庸的基調,而這本書一直在這條寧靜又艱苦的路上陪著她,給她勇氣去面對高原的生活,去幫助村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四川的一名援藏志願者,對面就是邊境線,村委會的房頂都被風吹掉了,他夜裡躲在車裡還在看這本書,我想精神的力量真的可以填滿環境帶來的空虛。

三是促進軍民融合。

一個強大的民族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國防來守護。伊拉克、敘利亞就是很好的例子。十九大以來,促進軍民融合共建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國防力量的壯大需要和人民一起來完成,而軍隊一些好的方面也可以促進地方的發展,只有真正去認識軍營、了解軍營,才能實現雙贏,才能使國家更加強大。

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收穫到屬於自己的東西。

謝謝大家,我的分享完畢,如有不足,請批評指正。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尚潔岩

編輯:柴 瀟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在軍營,總有人偷偷愛著你!
守墓老兵:戰場上的一個承諾,他們用一生來踐行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