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為職業化校長,是施一公的使命

成為職業化校長,是施一公的使命

對施一公來說,辦好一所大學,探索全新的辦學制度,對中國高等教育來說,有著更重大的價值。

西湖大學效果圖。

文 |熊丙奇

4月16日,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會上,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正式成立,由韓啟德等21位代表組成,榮譽主席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擔任,主席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校董會選舉施一公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聘任許田、仇旻為西湖大學副校長。

這標誌著,本月初獲教育部正式批複同意設立的西湖大學,進入實質辦學階段;西湖大學此前宣布的基金會辦學模式以及董事會治理機制,開始運作。

基金會要成為重要收入來源

西湖大學要建立基金會辦學模式,是指基金會要真正成為學校的舉辦者,而不只是一個概念。

作為民辦大學的西湖大學,辦學經費來源主要是社會捐贈、政府教育經費、課題經費和學生學費。由於要辦「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學生學費收入將很有限,聘請頂尖科學家、教授又需要高薪。因此,學校的辦學經費需求巨大,基金會在其中要起到決定性作用。

具體包括,應該把向社會募集資金作為學校基金會最重要的工作,以學校的辦學質量獲得社會認可進而獲得更多捐贈,使用捐贈資金必須公開透明,在國家政策允許範圍內,用好基金會的資金。

施一公。圖/視覺中國

目前國外運營較好的哈佛基金會、耶魯基金會等,每年基金的運營收入、投資回報已經佔到了學校總收入的相當比例。這就需要西湖大學在基金會運作中有新作為,拓寬募集資金的渠道並建立成熟的基金盈利模式,形成辦學的良性循環。當然前提是,投資經營要董事會決策,由專業機構進行;收支都要公開透明。

建議施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不再從事學術研究

從這次會上,我們也可以一瞥董事會治理機制的運作模式,即由董事會遴選校長,由校長提名副校長人選,董事會批准。關於在西湖大學如何落實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董會主席錢穎一提出三條建議與校董們探討:以制度為基礎按規則辦事;給校長最大的治校空間;給教師最大的治學自由。

實現這三條,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就是要避免舉辦權、辦學權、行政權、教育權、學術權不分。舉辦者不能直接辦學,要尊重辦學者的自主權,行政權和教育權、學術權必須分離。像施一公,是著名學者,擔任校長,應履行行政權,不能用行政權去直接干預教育和學術決策。

從做好行政權、教育權和學術權的分離角度看,建議施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不再從事學術研究,應全力投入學校管理,這也是現代大學對校長職責的要求。耶魯大學前校長雷文在《大學工作》一書中寫道,大學校長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業,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旁顧其他事情。

對於依靠社會資金辦學的西湖大學來說,校長職業化十分重要。這也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題中之義。西湖大學聘任的校長、副校長,都是著名的學者,面臨著從學者到教育家的角色轉變。

施一公在競聘演講中,「辦好西湖大學是我肩上義不容辭的責任。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西湖大學就是我生命中的這件大事,我已經做好準備,毫無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因此,不再從事學術研究,而全身心投入辦好大學,這並非做出犧牲,而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因為辦好一所大學,探索全新的辦學制度,對中國高等教育來說,有著更重大的價值。

熊丙奇(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韓劇《迷霧》:中年危機下的女主角
城市發展與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對立面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