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封毛岸英寫給表舅的批評信,緣何讓人肅然起敬?

一封毛岸英寫給表舅的批評信,緣何讓人肅然起敬?

原標題:一封毛岸英寫給表舅的批評信,緣何讓人肅然起敬?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耿陳



幾天前,在《信中國》節目中,演員張若昀念讀了一封晚輩寫給長輩的批評信,讓在場觀眾「肅然起敬」。節目播出後也引發了網友熱議。


這是毛岸英1949年10月24日寫給表舅向三立的信。時間推移近70年,這封信穿越時空,其中激烈直接卻又誠懇實在的話語,讓後人得以瞥見,發人深省……


視頻載入中...


視頻來源:央視網


一句「要不得」背後的覺悟與恪守



資料圖:毛岸英(右)1950年回湘時與外婆(前)、舅舅楊開智、舅媽李崇德、表妹楊瑛的合影。


舅父的信,是為求官而來。


「……尤以為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做官),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作為一封回給長輩的信件,毛岸英在開頭就寫下了「替他慚愧」、「極端落後」等一針見血的字句。


舅父寫予毛岸英的話語是殷切的?或許是急迫的?或者甚至是些許諂媚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回信中的堅決與痛心卻是言辭切切,一句句充滿「辣味兒」的語重心長,反倒更像是長輩給予晚輩的嚴厲教誨。


回這封信的時候,作為一個外甥,一個晚輩,毛岸英大抵是矛盾的。


但作為一個共產黨人,我們能讀到他的堅決與痛心。



「要不得」。他如此說。


三個字實在堅決,其中蘊含的是身為一個新中國共產黨人的覺悟與恪守。


彼時的新中國初誕生,掀翻了封建大山的壓迫,趕跑了來勢洶洶的侵略,又奪取了解放全國的勝利,全國人民為之歡欣鼓舞,但連年的戰爭也使全國的物質處於極度貧乏的狀態,雖是政通人和,卻也是百廢待興,人民因為翻身當了主人,自是人人提著一口氣準備投身建設祖國的大潮中去。


就在此時,卻仍然有人「身子進入了新時代,腦子卻沒過來」,不想著奉獻自我搞建設,攀親附貴的思想倒有蠢蠢欲動的跡象。


毛岸英的舅父向三立所寫的求官信,便是一縮影。


我們有理由推測,在那時的環境下,必然有不少功勛卓著的領導人們的「親戚」前來攀親,尋求個一官半職或是散金碎銀;我們也可以想像,面對「人情」的重壓,當時的黨的領導人們所經受的心理壓力,怕是比面對戰火都要苦澀一些,畢竟都是血濃於水或者情同手足的關係,拒人如誅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面對這些「瑣問」,怕是內心必然煎熬。


然而,通過毛岸英的這封家信,我們可以窺見當時領導人的決心,更能感受到那一代共產黨人對原則的恪守。



「反動派常罵共產黨沒有人情,不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做官發財的人情的話,那麼我們共產黨,正是不講這種人情。」


一句鏗鏘的「要不得」,一句「不講人情」,當時寫來定是痛然、決然!現在讀來,卻深感信矣、幸矣!


一代人「從頭干起,從小干起」


的反思與擔當



「望從頭干起,從小干起,不一下子就想負個什麼責任。先要向別人學習,不討厭做小事,做技術性的事,過去我不懂得這個道理,碰了許多釘子……」


毛岸英的這封信,雖然回的是舅父,斥的是求官,可字裡行間也不乏對自己的反思。


資料圖:毛澤東與毛岸英


誠然!面對功勛卓著的上一輩,面對起點出身較高的自己,以及面對觸手可及的捷徑,也許他根本不必從小事做起。


但從這封信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代人心中對於「小事」、對於「原則」的敬畏。



資料圖:毛岸英(右)與小夥伴郭志成在蘇聯的林間小路上。


事實上,拋開「從頭干起,從小干起」式的工作態度,毛岸英在生活中的踐行更加說明,他不僅僅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


據記載,毛岸英出行時從來不用小轎車,每次外出,都乘坐公共汽車和電車,他也總是把座位讓給那些老弱病殘者,而自己卻站著擠著;他勤儉節約,穿著樸素,吃大灶吃粗糧。


這些細節在我們看來,單拿出來或許顯得過於平凡甚至略顯」矯情「。


但試問本心,倘若我們身處他那樣的情境,我們又能否數年如一日地做到?再試問如今很多身居高位的領導幹部,又是否每人都能做到這般的恪守?

「為人民服務說起來很好聽,很容易,做起來卻實在不容易。」



資料圖:毛岸英當翻譯的照片。


毛岸英在信中感慨,想必也在心中思量多次,以此警醒,以此砥礪。


以至於在後來,毛岸英壯烈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那時,他才28歲。



資料圖:毛岸英烈士墓


在1954年12月志願軍總部發電詢問毛岸英遺骨是否運回北京時,毛澤東只說了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就這樣,父親把兒子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兩個「新時代」相隔近七十年的對望與呼應


「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靠著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到來。」


信中的許多話語,雖然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現在讀來卻仍然讓我們倍感鼓舞和興奮,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對於「新的時代」的諸多詮釋和描述。



資料圖


那時的新中國,就像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昂揚,充滿活力。



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中國依舊年輕,並更加沉穩。



資料圖:毛岸英寫給三立同志的信。

一封短短的家信,延續的是相同的堅持,連接的是幾代共產黨人對黨性原則的敬畏、對新時代的熱切期許和對國家人民深沉的愛。


也因如此,這一封晚輩對長輩的批評信,才能在跨越了近七十年後讓人肅然起敬。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耿陳


編輯:李響


編審:曲延濤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兩會評論團:為強軍獻策 為時代建言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