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就只有烤鴨?來看看這些你不知道的小吃吧

北京就只有烤鴨?來看看這些你不知道的小吃吧

北京烤鴨: 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

全魚宴: 又名百魚宴,因選用魚類水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多種刀工和烹調方法製作成500多道宴席菜肴而得名,集河鮮、湖鮮之大全,精心烹飪而成。成席之後,五彩斑斕、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其原材料講究新鮮,刀工精細多變。多用本汁原湯,保持魚之原味;注重色好形美,重視營養搭配。

北京涮羊肉: 是一道由羊肉為主料的美味佳肴,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純老北京口味,絕對地道。一般都是一邊涮肉一邊涮菜搭配來吃也不會太膩。

門釘餡餅: 羊肉餡餅的一種,個兒比餡餅略小,可是比餡餅厚,四周也全得烙。烙得了,鼓鼓的像城門上的釘子,所以叫門釘餡餅。有金黃色,皮薄綿軟,油潤香嫩等特點。

灌腸: 在明朝開始流傳。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 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籤扎著吃,頗顯特色。

褡褳火燒: 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製。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摺,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螺螄轉兒: 以水麵糰夾糖卷制,經烙制而成。形如螺螄,外酥焦,里錦軟,味香甜。北京西三元清真小吃店製作的此品,1997年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北京焦圈: 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

栗子面窩頭: 傳說這一宮廷小吃品種是慈禧太后當年吃過的小窩頭,做小窩頭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過細籮,再摻上好黃豆面,蒸的時候加桂花白糖,吃著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個小窩頭才夠「小」。

羊眼包子: 羊眼包子是北京的一種名小吃,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此物因其個頭小似羊眼,所以人稱羊眼包子。別看包子小,但餡料多樣,深受人們喜歡。

糖火燒: 糖火燒是是滿族傳統小吃,因其製作時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已有300多年歷史,原為通州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水晶門釘: 水晶門釘是一種顏色白凈、呈半透明狀的傳統風味小吃。北京風味小吃中有咸鮮味的門釘肉餅,還有一種香甜風味的水晶門釘,它用發麵製成,製作時將發好酵的面加適量鹼面和白糖揉均勻,用白面平鋪在紙上,上籠蒸過取出,晾涼後擀碎過籮,用豬板油切小丁,青紅絲切短絲,瓜子仁、葡萄乾用水洗凈,將上述原料與白糖和糖桂花一起搓勻成水晶餡。

北京驢打滾: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土豆叔叔 的精彩文章:

告訴別人自己屬相生辰時注意了,你可能已經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TAG:桂林土豆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