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收視口碑雙滑落,「偽現實主義」作品深陷泥淖

收視口碑雙滑落,「偽現實主義」作品深陷泥淖

用寡淡形容當下電視劇市場的表現並不為過,且不說至今未有爆款出現,即便一些聲量很大、卡司的劇目也最終落得雷聲大雨點小的窘況。為什麼扎堆而來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都市劇目卻集體遇冷?今年的電視劇爆款究竟要等到何時?

(破1的作品難尋)

據傳媒獨家報道,根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共計276部、10939集電視劇獲批備案,其中當代題材173部,6383集,佔比為62.68%,58.35%;現代題材12部,449集,佔比為4.35%,4.1%;近代題材44部,1848集,佔比為15.94%,16.89%;古代題材47部,2259集,佔比為17.03%,20.65%;批准立項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2部,66集,佔比為0.72%,0.6%。

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備案的近現代題材佔比近70%,當代都市題材又佔比最重。再加之,從各大視頻方和衛視日前正在播出的,以及將要播出的Q2片單來看,無論是《溫暖的弦》《愛情進化論》《如果可以這樣愛》,還是《歸去來》、《下一站,別離》,均是反映都市生活或者都市職場的劇目,現實主義題材依舊是接下來的大頭。但井噴背後,隱憂不斷。

井噴的原因: 熱劇助推,題材紅利,政策傾斜

《人民的名義》以CSM52的平均收視3.661高居2017年度電視劇收視榜首。2017年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全面回暖,收視前十的作品中,現實主義題材佔據了百分之七十。不久前,在第31屆「飛天獎」評選中,40%的作品為現實題材作品。

一方面是,現實題材作品的高歌猛進,一面是國家層面的導向和政策利好。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文化產業的內容也提到了倡導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除了一貫支持的主旋律題材外,現實主義題材這次被單獨作為一個國家提倡的創作方向進行強調。

在電影電視劇內容製作座談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指出,反映人民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才是未來精品創作主流。

如上種種,再加之「限古令」,古裝IP遇冷,不穩定元素倍增,各大製作平台一窩蜂爭相拍攝現實主義題材也就有跡可循。而對於播出方,特別是衛視來說,播出現實主義作品也成了他們最安全的一張牌,

但願望是美好的,結果卻是慘烈的。

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劇的收視和口碑不盡如人意。收視上,雖說有7部CSM52城收視率破1的作品,《風箏》《戀愛先生》《紅薔薇》《我的青春遇見你》《談判官》《美好生活》《老男孩》,但始終未形成大熱之勢,而在口碑上,更是讓人一言難盡。

現實劇里的假生活

在《戀愛先生》中,角色身份設定,與劇中的生活狀態並不匹配。劇中,江疏影的女主人設是一個京城普通小白領,她的工資實習期只有8000元,轉正後1萬5。在一線城市尚屬溫飽水平的薪資水平,卻並未影響女主角豪華空洞的生活狀態。

隨手買的設計師椅子售價達到五位數。類似脫離實際的劇情,無意間也拉開了作品和觀眾的距離,本該寫實的現實作品卻充斥了不寫實的地方,劇中女主角所租住的環境,一個360度無死角俯瞰北京城的主卧,一個月居然只要3000元。

劇情設計上不走心,場景布置上更是雷區多多。工作場景成了脫離現實的想像空間,空蕩蕩的樣板房隨處可見,《親愛的翻譯官》里,黃軒辦公室的書,竟是常用作背景牆的硬殼封皮及假書。

假職場,真瑪麗蘇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宣揚的現實主義作品中,職場劇佔據了很大的比重。與早期囿於講述,「醫生」等固定職業的職場劇相比,這幾年職場劇在題材上迎來了極大的豐富。從2016年的的《翻譯官》,再到2017年講述獵頭職業的《獵場》、講述刺繡行業的《因為遇見你》、講述旅遊從業者的《漂洋過海來看你》、講述金牌製作人的《凡人的品格》等電視劇。

到了2018年,則是有講述《談判官》、《金牌投資人》等等。雖然涉及的行業似乎是越來越廣泛,細分了。但作品的故事內核卻依舊瑪麗蘇化,職場劇的名目下依舊是言情劇的老套路。

以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的《談判官》為例,本該為大眾揭開談判專家的神秘面紗,真正實踐其所宣揚的 「談判,亦是談心」這一主題,卻沉溺於各種言情中,本質上是一出瑪麗蘇+傑克蘇又名《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不少職場劇,打著「都市劇」、「職場劇」的幌子,在行偶像劇之實。

或許,這類劇目從改編伊始就是一次類似於「強扭的瓜」這樣的實踐,事實上,不少劇作從故事源頭來說,跟片方後期所定的基調,乃至故事走向相差甚遠。

以《南方有喬木》為例,原作作為典型的都市言情作品,講述了高冷宅女南喬和背景神秘的時樾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女主角南喬無人機公司CEO的身份在原著中,著墨並不多,推動情節發展的依舊是兩個人相愛相殺的戲碼,可以說在故事內核上和職場劇相差甚遠。

《南方有喬木》的現狀,或許就是日後許多作品將會遭遇的情況。為了能夠成功送審播出,以及佔據題材紅利,將在故事內核上和現實主義,乃至職場劇題無法沾邊的情感劇進行了堪比面目全非的改造。

當然,這樣的改造又無奈又心酸。

同樣被寄託厚望的《戀愛先生》也一樣,不少網友吐槽的那樣,俗套的歡喜冤家梗,劇情尷尬且空洞,矛盾衝突不足以推動劇情發展。

一窩蜂而上,想要收割題材紅利並沒有那麼簡單,無論是在題材上的選擇上,還是在具體的拍攝操作中,如何真正地貼近生活,貼近觀眾或許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好的電視劇是有溫度的,而不應該只是冰冷的陳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情商低、土味穿搭……「老戲骨」舒暢的人設真的崩塌了?
pgone小號曝光,大曬粉絲禮物再遭群嘲!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