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假離婚短租房編病歷:為了上名校 英國爹媽的行為讓政府坐不住了

假離婚短租房編病歷:為了上名校 英國爹媽的行為讓政府坐不住了

最近,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賺足了不少觀眾的笑聲和淚水。電影中,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通過貧困生配額進入名校,費盡心機地搬進貧民窟,由此產生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而據《每日電訊報》報道,在英國,也有這樣一群「煞費苦心」的父母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專家警告稱,為了讓孩子能夠划進學區而「假離婚」的家庭數量正在迅速上升。與此同時,「假地址」、「短租學區房」等歪門邪道也正在不斷蔓延。

面對連年攀升的入學申請材料造假,英國政府再也坐不住了。

孩子入學前離婚,入學後又復婚

還有假地址、假病歷多種手段

2018年,將有50萬英國家庭的孩子面臨入學問題。父母們將在「全國錄取通知發放日(national offer day)」 通過郵件獲知,自己的孩子將會在9月進入哪一所小學。

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這一天無異於「宣判日」。

據《每日電訊報》15日報道,越來越多的英國父母正在造假申請材料企圖讓孩子進入名校,而假離婚和假地址成為了很多父母的首選。

「有一些父母會在學校附近短租一處房子,但並不住在那兒。」 《選校指南》公立學校部諮詢專家科特曼(Elizabeth Coatman)表示,「還有一些人將孩子的地址填寫成祖父母家、朋友家,甚至保姆家,以便讓孩子能夠進入名校的學區。」

面對這些變化,近幾年,地方議會已開始愈發重視升學季前後房屋的變動情況,學校招生部門也開始對這一問題展開調查。

但是,科特曼介紹,隨著政府對於生源地地址管控力度的增強,父母們也變得更有「創造力」——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選擇「假離婚」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在入學申請上提交兩個地址,加上一個「雙保險」。

為了孩子的入學,許多英國父母開始選擇「假離婚」的方式。圖據《標準晚報》

「除此之外,還有人僱傭私人醫生開假的健康證明,聲稱自己的孩子需要特殊照顧。」科特曼解釋到,「在以前,真正生病的孩子如果持有醫生開具的證明,學校會給予特殊照顧,優先錄取。」

實際上,父母假離婚為了讓孩子入學並非英國獨有。

據《衛報》報道,在西班牙,學生們升中學實行評分制。自2007年開始,教育部規定父母離婚或分居的孩子可以受「照顧」,額外獲得兩分。因此,在教育部門決定學校分配的時期,安達盧西亞地區負責家庭事務的法官就注意到,當地的離婚率忽然迅速增長。

更令人生疑的是,許多夫妻在申請學校的最後截止日期即3月31日前辦好離婚手續,並且他們通常不會選擇正常的離婚程序(通常花費兩到三周時間),而大都會選擇「快速離婚」(express divorce)。而就在幾周後,學校申請季一過,這些夫妻又大搖大擺來到同一個法庭,要求複合。

2016年,英國學校評審官辦公室的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到2016年,共有267份offer因申請材料造假被收回,同年,全英國有75個地區政府就招生詐騙行為發布了官方警告;2014-2015年,共有284份offer因涉嫌造假被收回,較前一年激增53%左右。

同時,很多地區政府設立了「匿名舉報熱線」,歡迎父母們實名舉報申請造假行為,如果核實,將會取該學生的入學資格。

倫敦近半父母為了升學租房

房子小,壓力大,甚至不得不換工作

根據英國教育部發布的數字顯示,在2026年之前,入學兒童預計將增長10萬人左右,比當前數量提升2.2%。而在21世紀初出現的「嬰兒潮」,成為了這一現象的主要推手,並且,隨著這一波孩子的長大,這一壓力還在逐漸向中學轉移。英國教育部預計在2026年前,將有超過50萬中學生等待入學。

因此,為了上一個好學校,英國的父母真的是「蠻拼的」,舉家搬遷,甚至「求神拜佛」都是他們的日常——

據《衛報》2017年披露的一份調查顯示,百分之四的父母承認他們以前從來不去教堂做禮拜,但是申請季的時候會去教堂祈禱,希望孩子能進個好學校;

全英四分之一有學齡孩子的家庭會選擇在有好學校的學區租或買一套房子。其中,倫敦父母全國最「壕」—— 近半數會為升學租一套房屋,平均花費7萬英鎊,超過四分之一的家庭會在孩子學位落實後,第一時間離開學區房。

調查顯示,全英四分之一有學齡孩子的家庭會選擇在有好學校的學區租或買一套房子。圖據《衛報》

對於這些搬家的爹媽來說,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20%的家庭不得不搬入比原來房子更小的房間,或者住在不喜歡的區域,離開熟悉的社區和朋友。而為了這個房子,22%的父母表示壓力非常大,甚至不得不選擇換工作提高收入。

在這些搬家的父母中,半數表示他們是賣掉以前的房子換了現在的學區房,還有四分之一承認他們是在學區租了房。

有房的人也偽裝成租房族

「入侵者」搶走入學名額引軒然大波

根據調查顯示,「租房」已經是英國父母加入學區房大軍的重要手段。按照英國的規定,如果沒有住房,租房在學區一樣可以算成就近入學,但是,很多有房的父母正是看準了這一規定,偽裝成租房一族。

英國《標準晚報》此前披露了一份報告,將「短租學區房」稱為目前英國一大法律漏洞,而很多父母正在鑽這個空子,搶走了那些本該入學的孩子的名額。

倫敦卡姆登區的艾諾利?帕爾默小學是倫敦最負盛名的學校之一。圖據英國地圖網站

倫敦卡姆登區的艾諾利?帕爾默小學是倫敦最負盛名的學校,在之前,一直有很多父母為了進入這所學校而「暗渡陳倉」,在學區內租下一棟房屋。直到2013年,10名艾諾利?帕爾默附屬幼兒園的孩子,沒能順利升入學前班。這些孩子的父母在調查後發現,正是近期在附近剛剛租下房子的家庭搶了他們的位子,而這些父母同時還在學區外擁有自己的房產。

他們震怒了。最初他們還寄希望於政府能夠幫助他們,取消掉這些學生的資格,但是他們很快發現,政府判斷的依據就是在申請當天學生的住址,而根本就沒有關注他們家是不是還有別的房產。

而10名學生父母的憤怒,在2013年卡姆登區教育福利會議上達到了頂峰。機構的負責人埃德(Ed Magee)表示,即便這個家庭地址是在學校對面的旅館,根據現行的法律規定,也沒權利取消他們的入學資格,只要他們在申請提交的當天住在那兒,就不算違規。

父母們激憤地反問,這樣公平嗎? 埃德回答他們,「生活本來就不公平。」

而這起事件,使得倫敦的法律機構對整個倫敦的購房規定進行審查,結果發現,英國倫敦的16個區中,超過一半對於「短租學區房」問題沒有做出嚴格界定,這意味著成百上千的入學名額,可能被這些「入侵者」搶走,而這一調查結果在英國一度引起軒然大波。

資料圖片。圖據《每日電訊報》

正是基於這次事件,在次年,卡姆登地區出台入學細則中,加上了這樣的條款:「如申請者在原住址地仍有房產,則不能接受臨時短租房的地址作為申請地址,我們也不會接受用於申請學位而臨時獲取的租房地址。」

「我們也會嚴格審查在獲取學位後,一年之內,搬離學區房的家庭。」細則中補充到。

當地議會兒童問題負責官員,安吉拉(Angela Mason)告訴《標準晚報》,這樣的規則使得議會能夠「打擊那些鑽規則漏洞」的人。

「而且,我和倫敦其他地區的議員聊天時,他們也全都認為當前的規則是很不公平的,所有地區都應該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安吉拉說。

紅星新聞記者丨 翟佳琦 編譯報道

編輯丨馮玲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全國人大大會新聞發言人張業遂:憲法修改、房地產稅,這些問題都準備了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