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家首次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這組數據說明了三大問題

國家首次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這組數據說明了三大問題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中國第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其中首次正式公布調查失業率數據,引起了各方關注。數據顯示,1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和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自今年4月起,國家統計局將調查失業率納入主要統計信息發布計劃中,按月定期發布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未來,統計局將在統籌考慮社會需求和工作基礎的情況下,逐步增加發布內容,竭力滿足社會對就業失業數據的需求。

經濟增速放緩並未影響就業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調查失業率,是指通過勞動力調查或相關抽樣調查推算得到的失業人口佔全部勞動力(就業人口和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實際上,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首次將調查失業率納入經濟發展預期目標,今天它的首次發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圖據東方IC

「從調查方法來看,與通過行政記錄獲取登記失業率的方法不同,調查失業率是通過對住戶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失業率數據。」經濟學博士、高級統計師、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三級職員潘建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調查失業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世界各國政府在宏觀調控中都會根據這個重要的觀測指標來調整宏觀政策,是經濟的風向標。可以說,調查失業率在全面、準確、及時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勞動力市場資源配置狀況、服務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方面必不可少。而登記失業率在政府制定出台就業政策、提供精準就業服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對於此次發布的數據,潘建成認為,這一數據表明當前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失業率不能割裂地看,因為單個月度可能會受到春節、畢業等季節性影響,所以要看趨勢,這組數據呈現了一種溫和下降的趨勢。」

就業是民生根本,最大的民生是就業。他表示,這組數據說明了三個問題。

首先,經濟總量在不斷提高,對於就業吸納能力增強。「今天的一個百分點比過去所對應經濟總量更多,吸納的就業更多。」

第二,經濟結構優化,因為服務業比重不斷擴大,而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相較製造業更強。

第三,勞動人口下降,就業需求增長的速度放慢,就業壓力減小,所以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就業形勢卻有所好轉改善。

2018年4月14日,江蘇淮安求職者人才市場諮詢應聘。圖據東方IC

經濟數量增長已不是主要矛盾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一季度,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GDP)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連續11個季度運行在6.7-6.9%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毛盛勇表示,這表明中國經濟運行平穩性增強,也表明中國經濟的韌性強,自我循環和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強,為推進各項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一季度的數據是近年來經濟走向平穩,穩中向好局面的一種延續。」潘建成向紅星新聞記者解讀道, 他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曾經達到8個百分點,然後又出現回落,可以說波動性比較大,但近兩年經濟波動不超過0.2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應對複雜形式的能力在增強,新舊動能轉化的能力在增強。「現在我們不用過多擔心經濟的波動,可以騰出精力去應對三大攻堅戰。現在的主要矛盾不是經濟數量的增長,而是經濟向高質量轉變。」

潘建成認為,三大攻堅戰從精準脫貧、到污染防治,每一個的難度都不可小覷,特別是重大風險的防範化解,和經濟的增長是密切相關的。而一季度開局良好,為化解風險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實際上,當前經濟增長已經足夠,能保證社會就業平穩,保障城鄉居民收入,所以不必過度擔心經濟增長本身在短時間的波動,而動搖我們三大攻堅戰的決心。」

政府主動作為形成了良性循環

根據一季度數據,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1.6%,高於第二產業25.5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6.5個百分點。新動能快速成長。一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132.3萬戶,同比增長5.4%,日均新登記企業1.47萬戶。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8個百分點。綠色發展穩步推進。一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2%。

「這表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創新驅動效應非常明顯,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毛盛勇說,從產業結構來看,服務業的主導作用在繼續增強,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達到了5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個百分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潘建成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很多政策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實,比如在雙創的激勵下,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在不斷地壯大,創新動能近年飛速發展,新材料、生物技術、數字技術三大領域都有重點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過剩的緩解,帶來成本下降,價格回升,企業利潤增長,信心增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而政府的簡政放權,放管服改革,降低了企業的制度交易成本,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提供更多便利,這些都與政府的主動作為密切相關。

紅星新聞記者丨 藍婧 發自北京

編輯丨馮玲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一女子蜂療治病 哪知卻要了她的命
澳洲昆士蘭斥資40億購新列車 因設計不合法可能停運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