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區塊鏈行研系列

專題一:區塊鏈1.0時代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1

?比特幣的起源

5000年前,貝殼、布帛、牛羊等開始充當貨幣,但它們或體積笨重、不便攜帶,或質地不勻、難以分割,或容易腐爛、不易儲存,或大小不一,難於比較,故逐漸被貨幣世界所淘汰。

2000年前,黃金已經成為貨幣媒介。

1000年前,白銀成為市場流通中介物。

300年前,國家法幣開始出現,宣稱自己才是正統貨幣,並伴隨有相關的法律制度。很快人類認為這是真理,迅速忘卻貨幣本質是什麼。法幣=貨幣,這成了大部分人眼中的公理。

……

直到2009年,中本聰在赫爾辛基一個伺服器上用C語言打包了blockchain上的「創世塊」,比特幣因此誕生,它宣稱自己足夠安全,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傳承者,貨幣世界終於迎來了不可一世的大魔王。

▲比特幣發明者兼創始人--中本聰

2

?比特幣的發展

2009年以來,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家開始承認比特幣。圍繞比特幣這一基礎數字貨幣,也開展了諸如錢包、工具、交易所、挖礦、礦機業務等業務。

2013年,比特幣和犯罪扯上關係,2013年10月,美國多個執法部門查繳了一個利用比特幣進行匿名非法買賣的電子交易平台。

2017年5月,全球突發的比特幣病毒瘋狂襲擊公共和商業系統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2017年8月,全球比特幣交易平台暫停充值、提現服務,比特幣受到各國的監管。

2009年至2017年期間,比特幣價格也從0美元到1.9萬美元,再到現在的6900美元,發生了過山車式發展。

3

?比特幣發展中的不利因素

(1)數量上限將導致通貨緊縮,不利於市場的穩定發展

對於其它貨幣,由於不斷發行,或多或少都導致通貨膨脹。而比特幣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只有2100萬的數量將被發行,並且發行速度也受到控制,因此,隨著比特幣數量的的數目越來越少,根據供需法則,它的價值可能也會不斷升高,即出現通貨緊縮。

(2)挖礦將造成能源的浪費,不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比特幣挖礦依靠大量計算機加速運算來確定實際價值,這導致消耗了太多能量。據彭博社相關報道,2017年,比特幣挖礦的整體用電量增長了三倍,日均耗電達到了43GWh。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2018年比特幣挖礦的電力能耗將相當於阿根廷整個國家的耗電總和

(3)各國政府監管不一,不利於全球區塊鏈網路的創建

▲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基金委員會--積極監管區塊鏈

結束語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雖然問題重重,但其仍然是區塊鏈技術中最為成功的應用,其為人們勾勒了一幅理想的遠景——全球貨幣的統一。區塊鏈1.0的起點很高,但路途可能也是最遙遠的,因為它要連起一個全球性的區塊鏈網路,而這需要所有個人及機構的參與。事實上,區塊鏈1.0時代,比特幣的區塊只有1M,隨著交易頻次的越來越高,比特幣的交易速度也將會受到限制。同時,這一時代的比特幣還只是數字貨幣的交易與支付,給日常生活帶來的益處也十分有限,因此,區塊鏈1.0時代仍然任重而道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新控股上海 的精彩文章:

TAG:中新控股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