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門就是拍拍拍,你都記住了些啥?

出門就是拍拍拍,你都記住了些啥?

Brian Resnick/文

妲拉/譯

你或許覺得自己腦海中的記憶如水晶般清晰,但實際上,記憶未必可靠。

每當你喚醒一段記憶,可能都會無意識地對它做出一點細微的調整,由此妨害它的精確度。就連最瑣碎的記憶也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有研究發現,如果告訴受試者兩輛車發生了「碰撞」而非「擦掛」,那麼他們回想起來的車禍情景會比實際情況更加慘烈。

最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對記憶細節的調整和對現實的重構都是無意識的,我們根本不會覺察自己的記憶已經發生了改變。修正記憶產生的裂痕總會悄然修復,我們常常不會記得自己忘記了什麼。

兩年前,我去大峽谷遠足,一路上拍了四百張照片。我很擔心大峽谷的美景會從我記憶中悄悄溜走,只留下失真的贗品,所以我格外依賴相機。相機留下的記憶看起來那麼清晰,那麼不可磨滅。

可是最近,我突然十分好奇:我們越來越依賴智能手機來記錄生活,這又對記憶有何影響呢?

和心理學領域的許多課題一樣,對於這件事,目前我們的問題比答案還多。不過在很多案例中,科學家發現,不斷拍照實際上會損害我們的記憶,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專註於當下。持續分享照片甚至可能改變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喚醒回憶的方式

不過,也有新研究發現,相機同樣能增強我們對特定體驗的記憶。利用這個早期研究提供的線索,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智能手機,在強化記憶的同時享受更多樂趣。

GIF

拍照讓人分心,

無法專註當下體驗

GIF

形成長期記憶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對周圍的世界關注度不足,大腦根本不會把你體驗到的感覺存儲下來。

大腦通過連接神經細胞形成長期記憶。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越強,你的記憶就越鮮明。神經連接的大網將所有感覺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段記憶:某個場景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摸起來是什麼感覺,聞起來是什麼氣味。

但是,如果你沒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沒有進入你的短期記憶,那麼你的大腦自然無法形成長期記憶。

斯坦福紀念教堂是一座相當引人注目的建築。教堂入口上方有巨幅粉彩風格壁畫,描繪了耶穌迎接英靈進入天堂的情景,天堂的背景中點綴著一棵棵棕櫚樹。教堂內部有華麗的馬賽克和彩色玻璃,還有多不勝數的天使和聖徒壁畫,恢宏而壯麗。不過,即將刊登在《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要是手邊有一部帶攝像頭的手機,你可能更容易忘記眼前的美景。

在一系列實驗中,幾百位受試者在沒有導遊帶領的情況下自行遊覽了這座教堂。遊覽過程中,受試者需要依據指令記錄一些細節,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結構」,或者著重觀察「宏偉的入口上方歡迎你的」青銅天使。

一部分受試者攜帶著配有攝像頭的iPod,他們需要按指令拍攝照片,另一些受試者什麼都不帶。

遊覽結束後一周,所有受試者都需要接受突擊測試,研究者會詢問他們在遊覽過程中理應記得的一些細節。結果發現,不帶相機的受試者在10道題里大約能答對7道,而帶了相機的受試者得分更接近6分。二者的區別細微卻不容忽視,就像從C到D。

「僅僅是泛泛地拍一些照片,就足以降低受試者在記憶測試中的得分。」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達特茅斯的心理學研究者埃瑪?坦普爾頓(Emma Templeton)表示。

這是為什麼呢?簡單地說,因為相機會讓人分心。「它讓我們無法專註於當下的體驗,所以記不住那些本應專心欣賞的東西。」坦普爾頓說。而無所不在的智能手機「就像是插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巨大幹擾源」。

坦普爾頓和她的同事懷疑,讓人分心的不只是相機。在同一個時間段里,她的研究團隊還做了一項線上研究,請380位受試者觀看一段TED演講視頻,這項研究的對照試驗比教堂遊覽項目更加嚴格。整體而言,只要研究者要求受試者在電腦上做實時筆記,就會損害受試者對演講的記憶。

坦普爾頓強調,總而言之,心理學家剛剛開始研究智能手機對人類認知能力的影響。「電子媒體和相機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在我們心理學研究的大環境中,這些事物還相當新奇,而且人們使用媒體的方式仍在快速演變。」她說。

換句話說,我們使用電子設備的方式還在不斷變化,這使心理學家更難以評估智能手機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GIF

記在腦子裡還是記在手機里?

GIF

拍照可能損害記憶的另一個原因是所謂的「認知減負」。

簡而言之,我們將一部分腦力勞動「外包」給了計算機。2011年,《科學》雜誌刊發了一項著名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如果告訴受試者某段信息已經錄入了電腦,那麼他們記住這條信息的概率就會降低。不過這個實驗只有60位受試者,而且全都是大學生,所以它得出的結論可能價值有限。但認知外包的例子隨處可見,比如說,你還記得幾個人的電話號碼?

最近,出現了支持這一理論的更多證據。2015年,滑鐵盧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發現,如果你總是迴避相對困難的分析式思考方式,那麼你更容易依賴智能手機來查詢信息。研究結果表明,把電腦當成認知的「拐杖」,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策略。

納撒尼爾?巴爾(Nathaniel Barr)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說:「讀了我們的論文以後,很多人覺得我們的觀點是『智能手機讓人變蠢』,但我們自己更傾向於這樣的詮釋:認知能力相對較弱的人可以藉助手機來拓展大腦的能力,這是一種很棒的方式。」就算你是個路痴,現在出門也可以通行無阻。從這個角度來看,智能手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認知捷徑。

認知減負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別減掉真正重要的東西。如果手術台上的外科醫生需要靠谷歌來查詢下一步該怎麼切闌尾,那可能就真的有問題了。

說回拍照,認知減負的問題就變得更複雜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是你願意純憑大腦把它記下來的呢?

巴爾說:「如果你拍下一張照片,把它分享出去,那麼別人也能體驗到你的一部分感受;要是你不拍照,那這感受就只屬於你自己。這樣做有利有弊……隨著這些技術越來越深地嵌入我們的生活,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多地權衡得失,做出決策。」

這也是關於相機與記憶的研究最有趣的地方:通過不停地拍照,我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GIF

最大的代價:

相機收窄了我們的注意力

GIF

確切地說,智能手機不會讓我們變蠢,但它會改變大腦工作的方式,重新聚焦我們的注意力。

亞歷山德拉?巴拉斯克(Alixandra Barasch)是紐約大學的認知學家。她在工作中發現,不斷使用智能手機拍照的確會帶來記憶裂痕。但更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個利好因素:相機還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增強記憶。

巴拉斯克讓受試者去參觀博物館,其中一部分人需要拍照,另一部分則不需要。與不拍照的對照組相比,接受了拍照指令的受試者更容易記住遊覽過程中的視覺信息;但這樣的收益也有代價:拍照的受試者更容易忘記自己聽到的信息

巴拉斯克的研究發現,智能手機會改變注意力的方向——在手機的引導下,我們的注意力有了新的焦點。在一項小型研究中,巴拉斯克和同事給參觀博物館的受試者佩戴了眼動追蹤設備。分析結果表明,受命拍照的受試者會花更多時間來觀看手工藝品,他們參觀的展品件數也更多,但他們很少轉開視線去打量天花板和地板。

如果你正在努力試圖拍攝一張完美的照片,好發朋友圈,那麼你很可能對周圍的聲音充耳不聞,也會忽略附近的氣味,你不會注意到組成這一刻的美麗而複雜的諸多細節。

其他研究者也發現了類似的奇妙效果。2011年,菲爾費爾德大學的心理學家琳達?漢高(Linda Henkel)在一項實驗中發現,如果只是簡單地要求受試者在參觀展覽時拍照,那麼他們對物品細節的記憶會遭到損害;但是,如果專門叮囑受試者必須使用相機的變焦功能拍攝近距離特寫,那麼他們對展品的記憶反而會得到提升。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專註於拍照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自覺地「收窄」了自己的體驗

現實世界中的強烈體驗是沉浸式的,而且通常包括所有感官。你是否記得上次度假時從背後吹來的那一陣風?是否記得自己當時的感受:顫慄、激動或恐懼?在朋友圈翻閱那次旅行的照片時,你會記得那頓晚餐的味道嗎,或者只記得那頓飯很好看?

照片和文字永遠只是單薄的片斷,它們無法取代豐滿的完整的體驗。當你回顧照片的時候,它們的確能提供記憶的線索,卻不一定能喚醒完整的記憶。

GIF

大量分享照片,

讓你提取回憶時情緒降級

GIF

我們拍攝的照片越來越多,非但如此,我們還不斷地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分享的行為可能也會影響我們的記憶——以一種微妙卻不容忽視的方式。

巴拉斯克和她的同事發現,拍攝照片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會改變我們在這段記憶中的視角。換句話說,當你拍下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的時候,你更可能以第三者的視角存儲這段記憶

「如果我要求你在腦子裡想想上次聖誕節拍下來並分享出去的照片,」她解釋說,「那麼你更可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回想當時的情景。」但如果你拍攝照片只是為了存下來給自己看,那麼就不太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分享照片對視角的影響相當微妙。比如說,巴拉斯克發現,如果你滿腦子想著要把照片發出去給別人看,那麼拍照的過程可能就沒那麼有趣了。這可能是因為分享加強了我們的自我意識。(所以她建議拍完照片後稍等片刻再把它發出去。)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種視角的轉變對我們的記憶有什麼長期影響。

現在我們覺得這會影響情緒的強度。」她說,「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視角,那麼你回憶起這段經歷時喚醒的情緒就沒有那麼強烈;但要是我停留在第一人稱的視角,那麼我就更有可能體會到那一刻的真摯情感。」

GIF

如果你真想記住某些東西,

一定要付出努力

GIF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很難在純靠大腦的記憶和技術輔助的記憶之間找到理想的平衡。但是,如果你真想記住某些東西,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這意味著你需要更專註地觀察周圍的一切,有意識地將相機對準那些你想要記住的細節;甚至有時候你需要放下相機,去體會空氣的觸感和街道上的氣味,寫下你此時此刻的感受。

智能手機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記憶:它可以存儲信息,為未來的我們提供記憶的線索。但我們不能把所有東西都丟給手機。

關於學習,有一個研究結果始終如一:形成有意的記憶需要付出努力。單純地反覆閱讀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考試答案。不,你必須付出努力,深入記憶底層,將碎片信息整合成一段完整的資料,以後你才更容易找回它。

體驗可能也同樣如此。「如果你平時不願意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檢索能力,那麼當你真正需要依靠自身記憶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格外艱難。」漢高說。

最近,我再次回到了大峽谷。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旅行。我沒帶相機,也沒拿iPhone不停拍照。我之前已經拍過照片了。這次我感覺十分自由。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峽谷里的松鼠從身邊匆匆跑過,企圖偷走我們的午飯;我記得二月的和風輕輕吹拂,伴隨我們走過艱難遠足;我記得朋友講了個蹩腳的笑話。我沒有拍照,這些記憶都存在我的腦子裡。我很確定,它們都真實存在。

編輯:odette

編譯來源:

Vox, What smartphone photography is doing to our memories

GIF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最美?

當然是點贊的人最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科學人 的精彩文章:

業餘天文學家如何才能作出成就?
中國準備再造一個空間天文台!聽聽首席科學家怎麼說

TAG:果殼科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