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歸園田居:一種叫做「別人家」的生活追求

歸園田居:一種叫做「別人家」的生活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很多年前

陶淵明為大家描述了

一幅悠然、愜意的生活畫卷

很多年後

當大家厭倦了水泥森林

厭倦了城市的壓力以後

「歸園田居」似乎又成為一種憧憬

電影《小森林》里寧靜的小山村

木質自然的家居風格

變換的四季美景

以及恰到好處的時令料理

不知治癒了多少疲憊的心靈

今天

書香君為大家準備了「歸園田居」的書單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別人家」的生活

《瓦爾登湖》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瓦爾登湖》記錄了梭羅在瓦爾登湖邊居住兩年的經歷。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零兩個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他驕傲地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他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普羅旺斯的一年》

我們發現,在鄉間,鄰居的意義遠非城市可比。住在倫敦或紐約的公寓里,你也許在一年裡面都不會與六英寸之外、相隔一牆的鄰居說上兩句話。可在鄉下,雖然最近的鄰居也許離你也有幾百公尺,但他們卻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你,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普羅旺斯的一年》記錄了彼得·梅爾隱居普羅旺斯的閑情逸趣和悠然自在。一棟農舍,一片葡萄園,一顆逃離都市的靈魂,彼得·梅爾就是這樣開始在普羅旺斯尋覓安寧。四季流轉中,山居生活舒緩光陰,滌盪浮躁,沉澱快樂,梅爾幾成園中一棵無所欲求心滿意足的蔬菜。他用雅緻而幽默的文字,記下這十二個月的自在和喜悅,帶領無數焦灼心靈留駐於一種叫安享時光的幸福之中。

《在西伯利亞森林中》

人很難與過去決裂,避世和旅行只是旅行中的落腳點,而不是歸屬。 「小木屋不是收復失地的根據地,而是一個落腳點。 它是遁世的避風港,不是醞釀革命的平民街區。 它是一扇出口的門,而非出發點。 它是船上休息室。船長在那裡喝下沉船前的最後一口朗姆酒。 它是野獸包紮傷口時的坑洞,而非磨尖利爪時所在的巢穴」

法國記者和探險家希爾萬·泰松在貝加爾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亞小屋中隱居了六個月,這個不停遊歷的人,選擇在一個地方停下來,並逗留一陣子。比起賞花嘗果的那些山間生活,他從冬至夏的六個月無法用「悠閑」形容。離他最近的村莊,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天氣寒冷,有時可以用惡劣形容,他沒有鄰居,享受不到招待朋友的樂趣,只有偶爾出沒的熊之類的野獸。天氣好的時候,他在山間行走,砍柴,釣魚,如果待在木屋裡,他做大量的閱讀,寫作,靠著窗喝伏特加。他的挑戰生存極限和孤獨極限的歸隱,等同一種反抗,擺脫了自己的社會身份,「消瘦度日」。

《池上日記》

在長河和大山之間,聽著千百種自然間的天籟,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體里很深很深的聲音的記憶……。那麼多渴望,那麼多夢想,長長地流過曠野,流過稻田上空,流過星辰,像池上的雲,可以很高,也可以很低,低到貼近稻秧,在每一片秧苗上留下一粒一粒晶瑩的露水……。

《池上日記》集結了蔣勛近兩年來在池上駐村的文字、音聲、繪畫和攝影創作。土地、歲月、季節,春耕、秋收,天空的雲,苦楝與茄苳不同時間的開花與結果……都在他詩一般的文字和聲音中緩緩流出。蔣勛以他溫柔的心,在長河和大山之間,感受自然間的天籟,找回身體里很深很深的記憶。而我們終於在這些風景里,探看了理想生活的全貌。簡素的生命,不會對豪華自卑。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修一先生說,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我家雖然小,家務卻是越做越多。很多人總覺的年紀大了應該儘可能的讓生活簡單,舒適。可我認為,如果家裡總是一成不變,留下的回憶就會變少。

這是日本建築家和學者津端修一為妻子津端英子一手打造的田間晚年。為了一圓妻子英子多年的田園夢,津端修一老先生在退休後帶著英子遠離都市的喧囂,歸隱鄉間,用幾十年時間悉心打理著自家的木屋和菜園,調配泥土,種植蔬菜,研究食譜,腌制食物……任窗外風景隨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好天氣。基於他們生活的記錄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在日本連續熱映了11個月,他們充滿活力的生活令無數人感慨。

《耕食生活》

從前住在熱鬧的市區,總覺得一個人孤零零的,沒有踏實的滿足感,但現在的我不再不安和孤獨,知道自己與自然共生共存於地球之上,心中就無比充實和篤定。

早川由美是日本知名織品藝術家,1998年與丈夫及兩個孩子移居到日本高知縣谷相,在梯田裡耕地、開闢果園,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成了真正的「播種人」。農耕期間,她用草木染、泥染的布,及從亞洲各地收集來的布品縫製衣物、創作布藝,在日本各地及海外展出作品。《耕食生活》是她的散文集,在書中她將自己根植於大地的生活方式分享給了大家。

《借山而居》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85後詩人冬子,在聚集著許多修行者的終南山中,租下了一座小院20年的使用權,加以改造,過起了獨居的日子。《借山而居》中收錄的散文,都是他在終南山中創作的。也許是冬子正值青春的年紀和他天生的詩意,讀他在山間的生活,頗具直爽的趣味。

《鄉間的日常》

我們在不斷調整工作和生活、城市和鄉下的關係與節奏,這其實都是有重點的、明確的。現在總體就還好,不會覺得太累,不像剛住下來那段時間,哪邊都放不下來,就有很多糾結,人一費心,就累。 把生活和工作調整好,順應,順勢,用心而不費心地走下去。

白關與黃鷺夫妻倆從2014年開始選擇到北京的郊外鄉間居住,在那裡找了一間房子,租了一塊地,過起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日子,這本書就記錄了他們在鄉下的生活。在隨筆中,我們可以讀到鄉下生活的「慢」;在照片中,我們看得見鄉下生活的「快」;在漫畫中,我們知道了鄉下生活的艱辛;在「食譜」中,我們彷彿也嘗到了土地回饋的自然好味。也許,根本不必等待有錢、退休、萬事俱足的完美時刻,想要做的事,可以像他們一樣,做了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重慶 的精彩文章:

萬萬沒想到,有一批老外,已經深深地迷上中國的網路小說
祭完祖踏完青 假期最後一天和家人一起看電影吧

TAG:書香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