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子的「破碎體驗」和母親的「邊界戰爭」

兒子的「破碎體驗」和母親的「邊界戰爭」

這裡討論現代個體核心命題:

個人成長、親密關係、教育、事業和財富

這是「雪姨來了」2018年第6篇原創文章

約280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關鍵詞:破碎體驗、邊界戰爭、親子教育

最近要檢討一下和兒子的相處模式。

主要是因為最近越來越接納自己,也越來越接納父母對我的教養方式之後,我覺得有時候也要給我兒子一些「挫折教育」,因此對於他沒有做到的地方,採取了比較不溫和的方式,比如「比較大聲的批評」,好吧,我承認幾乎已經到了「吼叫」的程度了。

我覺得這樣可以鍛煉一下他的抗打擊能力。因為海靈格說,做父母也需要讓孩子體驗「失望」,這是他們成長中的必修課。

但是我忽略了,孩子的心靈容器還在構建中,還比較脆弱,給多少力度的「抗壓訓練」是需要仔細拿捏的。如果用力過度,容器不僅不會變堅硬,還會破碎。

我覺察到,最近我的力度,確實有點過了。

因為我發現,當我批評兒子的時候,他會變得獃獃的,一動不動睜著眼睛看著我,任我怎麼說也不說話。我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石化」來形容我兒子的這種狀態。

今天晚上,我決定和他聊一聊,問問他當時的感受。他告訴我,原來我批評他的時候,他會當做沒聽見,因為他一點也不想聽我說什麼。

我一下子有點內疚和心疼。原來他在用「石化」的方式保護他自己,同時他用眼睛無聲地向我訴說:媽媽,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說我!

我開始反思,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首先,在孩子和父母這樣一對關係中,存在著明顯的權力關係。父母是行使權力的一方,孩子是被行使權力的一方。

如果父母行使權力不當,就會造成為孩子心靈上的傷害。因為,孩子還沒有成年,他們沒有建立好自己的邊界,他們內在的那個「我」還很弱小。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抵擋來自父母的攻擊。

所以,這種關係中,掌握主動權的完全是父母。父母想平等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平等,不想平等的時候就可以不平等。確實,對於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有時候不得不行使父母的權力,這也是有必要的。但風險存在於,有時候父母會濫用權力,欺凌弱小。

我把父母濫用權力導致孩子內心受到創傷的體驗稱為「破碎體驗」。

通常情況下,面對父母的權杖,孩子都是默默承受的。他們會把「破碎體驗」時的負面情緒,委屈也好、憤怒也好,壓到自己的潛意識裡面。潛意識裡面積壓的情緒越多,對心靈的成長、心智的成熟越不利。如果事後沒有及時釋放,那麼無論孩子是否成年,都還會被這些潛意識控制著,強迫性重複著,輪迴著家族的命運。

最近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一位父親的泣血反思:我把女兒養出了抑鬱症》說的就是這個情況:如果只是把孩子當理性機器來培養,缺乏情感上的互動、給予和滋養,那麼一年兩年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十年二十年,早晚會出問題。

不過,我也不是說,要完全避免孩子的「破碎體驗」。相反,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樣那樣的「破碎」體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哪怕父母非常小心翼翼,但也無法保證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的其他人,比如老師、同學、好朋友不會給他帶來這些體驗。當然,給孩子帶來最深遠影響、最決定性作用「破碎體驗」的人,還是他最愛、最依賴的人——父母。

生而為人,一定會經歷各種「苦難」,誰也逃不了。如果一味想保護孩子,就像把孩子放在溫室裡面一樣,反而會變得脆弱不堪,經不起外界的風吹雨打。

所以,適當的「破碎」體驗有助於孩子內在的成長。「破碎體驗」本身不可怕,可怕地是沒有及時疏導。這個時候,父母作為掌權者,責任重大。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1、作為父母,我不知道是否給孩子帶來過「破碎體驗」,怎麼辦?

2、作為父母,我已經感受到給孩子帶來「破碎體驗」了,怎麼辦?

3、作為父母,如何盡量減少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破碎體驗」?

對於第一個問題,首先父母要承認,哪怕堅持自己的教養方式沒有問題,但也不等同於,就不需要去重視孩子的「破碎體驗」。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都比較大,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委屈、恐懼、失落是會真實存在的。

父母要學習適當創造機會,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訴說自己的委屈,做父母的安靜地聽著,不要解釋或者辯解,全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擁抱孩子,會是一次很好的療愈機會。訴說完情緒的孩子,就像內心的陰影被陽光照到了,馬上會顯得更輕鬆,更快樂,內心也會更加理解和接納父母的管教方式。

如何才能讓孩子開口講述自己的感受呢?可以嘗試問孩子一些問題,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比如:

「寶貝,最近對媽媽/爸爸的表現打幾分呀?」

如果孩子說滿分,那說明孩子和父母的互動非常良性。

如果不是滿分,那父母可以繼續追問一下:

「缺的那幾分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時候,有些孩子會直接說出來藏在心裡對父母的看法,有些孩子會需要一些鼓勵和支持才能說出心理話。

比如有些孩子會說「爸爸一直玩手機不陪我」,或者說「媽媽你太凶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父母可以展開和孩子的對話,疏導孩子表達情緒。

比如父母可以說:「哦,爸爸知道了,寶貝希望和爸爸玩,但是爸爸一直玩手機,寶貝心理很難過是不是?」如果父母讀懂了孩子的「心」,孩子這個時候會哭,但是沒關係,這時候的哭是一種釋放,父母給予孩子愛的擁抱,承認自己對孩子的忽略,和孩子道歉,孩子會重新獲得一種安全感。

第二個問題,如果父母已經意識到孩子有「破碎」體驗,就要直接和孩子談,鼓勵孩子把他當時的感受說出來,該道歉一定要道歉。讓孩子知道,父母並不總是正確的,也在學習,也需要成長。

第三個問題,則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每次都靠道歉。一定要有實際的改善,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的很在乎他,為了他在進步,而不是嘴上說要改進而實際上沒做到。這也是我目前要繼續修鍊的地方。

其實,我給兒子帶來「破碎體驗」的一個原因,是我和兒子之間,正在經歷一場「邊界戰爭」。

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就像兩個圓,出生前母親是大圓,孩子是小圓,小圓完全被包裹在大圓裡面,就連圓心都是一個。孩子出生後,小圓慢慢長大,慢慢和大圓分離,直至完全脫離大圓,成為平等、獨立的兩個圓。

在分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阻礙。有時候是媽媽捨不得孩子,有時候是孩子捨不得媽媽。

第一種情況下,會出現很多媽寶男,媽媽一直不退出孩子的生活,導致孩子無法真正成年。成年人的標誌是自己為自己做主,並且為自己的人生負全責。所以有句話說的非常好: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第二種情況,是我現在面臨的。我希望孩子可以更加獨立一些,和我的邊界可以更清晰一些。不過顯然孩子內心還有一些掙扎。

所以,我和孩子起初訂立好的規則(邊界),一旦我放鬆警惕,孩子就會一點點來蠶食,最後導致規則被完全破壞。蠶食的過程中,我一方面容忍,一方面又積壓了一些情緒,等到我意識到規則被完全破壞後,情緒就會爆發出來。然後重新和他明確邊界。很多規則上已經反反覆復好幾次,沒有實質進展了。

所以,在這場「邊界戰爭」中,我要修鍊的就是,如何區分哪些是破壞規則的行為一定要堅定SAY NO,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彈性空間真的可以釋放,同時及時察覺在和兒子的「拉鋸戰」中情緒的積壓和及時的釋放,以及學會「不帶指責、堅定而溫柔」地和孩子SAY NO。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姨來了 的精彩文章:

30-33歲,年華獻給諾亞?不,諾亞點亮年華!

TAG:雪姨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