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就是鐵甲》:所有的生死對戰,都是對人性的呈現

《這就是鐵甲》:所有的生死對戰,都是對人性的呈現

                                                                          文 │ 南風

霍金曾在2015年的Zeitgeist大會發出警告:未來100年內,人工智慧將比人類更為聰明,機器人將控制人類。

這並不是關於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在人類社會裡掀起的第一次軒然大波,但霍金的權威性足以讓人正視這一問題。事實上,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對於機器人的存在問題已經有過太多探討,但相關技術的研究並未因部分人的反對而有所停滯。

關於機器人,人類更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比如直接辦場比賽,讓所有人都看到人類技術已經進步到什麼程度,人類對機器人的操控程度究竟如何。

在這一點上,技術發達的歐美是先行者,《BattleBots》《Robot Wars》等老牌機器人格鬥節目開播20多年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見機器人在人類社會的受歡迎程度。今年,這股風終於刮到中國,並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先是電視節目《鐵甲雄心》打頭陣小試牛刀,然後是兩檔超級網綜《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跟上,平台投入均為S+級,場面愈加宏大。雖然我們起步晚,但一出手,就是歐美髮展了20多年的規格。

《這就是鐵甲》的總策劃、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鄭蔚告訴骨朵,「綜藝不僅僅是表達年輕人的喜好,還要表達他們的熱情。我們覺得現在值得投入一個S+的量級來做一個綜藝,加速這種熱情的蔓延和普及。」

我們都誤會了機器人格鬥

作為絕對的外行,不少觀眾看到這幾檔機器人比賽的節目都不免大吃一驚:原來格鬥的機器人竟然這麼小?還長成這種樣子?

在很多人的設想中,機器人對戰應該是擎天柱VS威震天,不是迷你推土機VS迷你挖掘機。再加上節目前期曝光的巨型戰鬥艙(專業稱之為「斗籠」),那麼大空間,怎麼也不像兩個「娃娃」級機器人格鬥的場地。

當節目組真的把兩台「娃娃機」放進斗籠的時候,骨朵還一臉茫然,這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直到它們打起來,骨朵才終於明白,這個斗籠,設計的剛剛好。

一開始,鄭蔚和團隊也是遲疑的,「一般我們錄個棚內的節目,不管有多大,不會超過一個禮拜搭景的時間。」於是,節目組和外籍顧問David開始「討價還價」,「他說必須要有20天的測試時間,外國人說20天,我想沒有關係,中國速度快!減3、5天行不行?」

節目組裡很多人和大多數觀眾一樣,是機器人格鬥的門外漢,「最初我聽內容介紹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懵圈的,什麼渦輪什麼液壓的,我重複都重複不出來。」如果不是看了節目,作為觀眾的我們也難免天真的把斗籠看做一個「玻璃罩」而已。

David是堪稱機器人格鬥領域「奧林匹克」的Robogames的創始人,Robogames是全球最大機器人格鬥的線下賽事機構,David也因此被稱為「機器人教父」。相較於其他節目,《這就是鐵甲》還加入了技術導演這一角色。在他們的解釋和堅持下,鄭蔚果斷選擇尊重科學,節目組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搭建和測試斗籠,和David的計劃相比,一天都沒省。

節目團隊大致有兩種分工,節目側和技術側。一般情況下,節目側會聽從技術側的建議。「安全流程非常非常重要,而且為了安全設置的所有工種一個都不能少,雙方人員始終站在指定位置待崗。」

相信看了節目的觀眾都已經見識到了鐵甲的威力,起火、支離破碎等狀況在鐵甲格鬥中時有發生。為了保障錄製安全,《這就是鐵甲》甚至在斗籠底部加入了「狼牙棒」裝置,但鐵甲的戰鬥力動輒能粉碎一輛汽車,遑論脆弱的攝像機。

鄭蔚和骨朵開玩笑說,一開始攝像指導還會關心一下碎掉的機器,隨著戰況日益激烈,後面甚至出現了八機混戰,現場「慘不忍睹」,攝像日漸麻木,「已經不心疼攝像機了,直接就問影像還在嗎? 」

當科技遇到綜藝

為了給觀眾和選手以「專業性」,文科出身的鄭蔚和導演組一起專門學習了兩個多月的機器人知識。但很多時候他們仍會陷於拍攝優質畫面和技術衝突的矛盾中。

很多攝像機之所以被打碎,是因為他們被安裝在鐵甲的機身上,作為原持有者,攝像人員被關在斗籠外。「當時提過我們要拍到好看的鏡頭,能不能略過危險區?但這些都是堅決不允許的。」

據鄭蔚介紹,技術導演在現場的權利很大,他們負責對戰隊鐵甲性能的調試和了解,「鐵甲進入比賽過程當中的所有的安全把控,他可以一票否決,說這樣做就是不行。」甚至也能影響節目規則的設置,「有的時候為了節目好看,討論了800遍的賽制都會被推翻。」

但這畢竟是一檔綜藝節目,不是純粹的鐵甲格鬥比賽,安全性有了,故事呈現能同樣穩妥嗎?

《這就是鐵甲》的第一期時長只有60分鐘左右,全季不過10期,而鐵甲格鬥一場的時間只有3分鐘,這意味著節目大部分的「戲」在格鬥之外。

果不然,首期節目中,明星戰隊經理人組隊就佔用了大半時長,四位經理人的人設在此初顯。鄭爽作為其中唯一的女性竟然是最果斷、眼光最好的,亦或許是運氣使然,總之她選到了戰鬥力極強的幾隻鐵甲,張一山則完全是「北京小爺」,嚴肅又不失活潑。

吳尊和鄭爽一樣給人反差很大,沒想到他是優柔寡斷型的,選個鐵甲恨不得看完全場再決定,也被選手吐槽「猶豫徘徊,等於白來」。而撒貝南則延續了他在《明星大偵探》里的「狗頭偵探」作風,經常被打臉。

他是節目最後曝光的嘉賓,此前一直被稱為「神秘大咖」,鄭蔚很欣賞他的學霸氣質,「小撒本身就是樂於學習的人,善於總結,善於做出一些判斷。」但她對於撒老師的「明燈」效應有時候也無可奈何,「在總結的過程當中,往往可以看到,歷史經驗總結有他的優勢,但是往往也會出一些意外。」

而首期節目里撒貝南的每場「意外」,都是當之無愧的笑點。在追求熱血競技和英雄主義的節目里,「搞笑」也是必不可少的緩衝。

在專業度和綜藝向的佔比把控上,節目組曾試圖讓二者有相對清晰的分配,但後來他們發現與其追求所謂的佔比不如直接跟隨故事的發生來呈現,「現在我們沒有刻意做佔比,比賽本身是故事的主線,並沒有和故事分裂,當你這麼想這個部分的時候,自己很難再區分各自的比例分別是多少了。」

所有戰鬥,其實都是對人性的寫照

鐵甲格鬥一方面考驗的是鐵甲本身的戰鬥力,另一方面是背後操控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競技心態。不止四位明星經理人,只要細節抓的好,現場每一位選手都會是有故事的同學。這些故事有悲壯的、喜悅的,也有喜劇的。

《這就是鐵甲》是一檔直男氣息非常濃厚的節目,尤其是中國玩家,幾乎是清一色的科技直男,比如操控「青瑪瑙」的小哥哥。當鄭爽因為動惻隱之心選了他的時候,他一臉懵圈,「其實我是有點懵的,因為她選的都是外國強隊,強的簡直令人髮指,然後看到我被鄭爽選走了?!」

當「青瑪瑙」一動不動被解說員調侃在思考人生的時候,這位操控的小哥哥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句玩笑話,竟然一臉認真的回答:「我沒有在思考人生,我在思考鏈條,我那個鏈條為什麼卡住了,為什麼為什麼?」

直男的反差萌有時候真是太可愛了。而這些故事正是激烈的賽事之外吸引女性觀眾的絕對看點。眾所周知,女性是綜藝節目的主流受眾,如果《這就是鐵甲》真做成了純粹的機器人格鬥,想必也是沒有多少女性會關注的。

這些戲劇化的東西也是節目的重頭戲,鄭蔚坦言,「我是比較倡導人性溫度的,什麼樣的機器最後操控的都是人,只要在競賽當中,人性都是共通的。」

所謂人性,也是《這就是鐵甲》想要最終探討的東西。節目組一直認為,競賽的規則是死的,但是在競賽過程當中什麼狀況都會發生,鐵甲雖然可以非常堅定,但是確確實實替代不了人類應該有的喜怒哀樂。

我們看到,在不同人的操控下,鐵甲的戰鬥氣質也不盡相同。有的一直炫技、有的中二又殺馬特、有的埋頭苦打、還有的幸運加持直接「躺贏」,但無論哪種表現,都是對背後操控者的性格展示。

在機器人格鬥上,中國才剛剛起步,而國外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我們的發展速度很快,各類機器人賽事和課題目前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和中小學課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鄭蔚及其團隊認為,未來機器人世界的語言將和英語一樣,成為00後、10後甚至20後這些年輕人未來的通用語言。

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也愈加不可迴避。人工智慧的發展使人類生活更加便利,也更加有秩序,甚至排除了很多主觀因素對於我們的干擾,讓社會變得更公平。但科技的冰冷和奪目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他們背後的製造者——人類本身,鄭蔚希望《這就是鐵甲》能讓觀眾重視起人類的溫度。

「我們更多的在這個真人秀當中體現的是四位戰隊經理人以及戰隊的人性部分,而不僅僅是比賽。這是我們在整季節目當中要傳遞的價值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朵網路影視 的精彩文章:

2018,三大平台迎來會員角逐關鍵戰,誰會是下一個Netflix?
非常規性操作,《機器人爭霸》其實是一場熱血電競綜藝

TAG:骨朵網路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