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爾基:善於教養孩子,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高爾基:善於教養孩子,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標題是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高爾基的一句名言,完整的話是「單單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認認真真的輔導孩子學習,並誤認為教養是孩子學習文化的自然結果,於是忽略了孩子平時的為人處世方式,以為這些事長大了自然就能學會。其實孩子文化學習能力多少有遺傳因素,但教養純屬後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結果,只有父母重視孩子的教養問題,才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1、父母要給孩子做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首先看到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心胸狹窄,孩子也會動不動就耍性子,有好吃的、好玩的也不會跟小朋友分享。

舉個例子,兩個小朋友在幼兒園鬧矛盾了,本來在老師的調解下已經和好如初,可兩個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點虧,就當著老師孩子的面吵起來,使得孩子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2、教會孩子懂禮貌

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總是會不知不覺得到大家的喜愛,而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教育孩子,教會他們禮貌用語,教孩子尊重長輩,平時見到鄰居也要主動打招呼。家裡來客人,要教孩子向客人問好,不要在客人面前做一些無禮貌的行為。如果有小朋友一起,要告訴孩子主動把玩具給小客人玩,做一個合格的小主人。

去別人家做客時,要告訴孩子文明用餐,不大聲喧嘩,不得主人允許不擅自拿別人的東西,絕對禁止去別人家翻箱倒櫃。

3、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家庭孩子少,父母一方面不捨得讓孩子做事情,另一方面覺得一些小事情自己能做的就代替孩子做了。其實這個想法很不對,孩子可以代替孩子吃飯、穿衣,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合理的安排孩子要做的事情,比如穿衣服、洗襪子,打掃自己的房間,收拾碗筷等。不要讓孩子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不然有一天孩子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連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會,這會給他的生活造成困擾,更會使他對自己失去信心。

4、不要動不動就打擊孩子

很多父母說,我不是不願意教孩子,只是他們太難教了,不是教半天學不會就是問問題沒玩沒了,我沒有那個耐心。於是家長們一著急,什麼話就都往出蹦:「你也太笨了,教這麼多次還不會」「讓你收拾個碗筷你灑一地水,你還能幹點啥?」「走開走開,不需要你幫忙,你不給我添亂我就阿彌陀佛了」。

其實這些諷刺和打擊的話,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糟糕,本來想幫助爸爸媽媽,卻什麼都做不好,這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不要動不動就惡語相向,因為一旦傷害了孩子的內心,之後再多的溫言細語都難彌補回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有小童鞋 的精彩文章:

孩子向美術家要簽名稱值錢 楊絳先生嘆可惜 具備這個才能「脫俗」

TAG:家有小童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