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人的社會,孩子的社會

大人的社會,孩子的社會

#導語#

從去年到今年我又帶了一批從小學升學到初中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也就是初一開學前的那一個暑假)大多聰明伶俐,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上課的時候熱情高漲,家長看著很開心,孩子自己上課也很有成就感。可是從我的角度來看,當時我並不急於說這些孩子在初中之後都能繼續這種火熱的學習狀態。果不其然,到了初中之後,就會有很多(大概有三四成左右)孩子和六年級的時候完全不是一碼事,上課時容易走神,眼神飄忽,不知道獃獃地看著什麼地方,下課的時候才會恢復。之後,家長就會向我反映說,孩子升學之後,狀態一直不好,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相信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的家長們,也許也會有類似的困惑。這種摸不清頭腦的成績下滑,和孩子原本對於課程的興趣、學習能力都沒有太大關係,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學習環境的改變造成的。

今天我們來談談學習環境的問題,主要是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兩個方面。

家庭環境

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這句話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真正以此為戒,貫徹這條原則並不容易。有的家長會認為這句話就是說孩子在接觸老師之前是由父母教孩子讀書認字、學習做人的道理的。在孩子入學之後,教書育人的很大一部分責任就由父母轉移到老師的身上了。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完全對。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發揮人類最強的能力——思考。思考的能力使得孩子不會像機器人一樣父母說什麼我就做什麼,而是會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年齡越大,思考能力越強,懷疑的頻率也就越高,久而久之,懷疑、質疑成為本能和習慣,父母說什麼,不管對不對,先反對。所以有的家長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會覺得越溝通,越難溝通,然後就不想溝通了。

難道說父母真的對青春期的孩子就無能為力了嗎?不。相反的是,其實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會更大,但是並不是說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產生影響,而是行為。孩子不管嘴上說什麼,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孩子的眼中,並且會下意識地去模仿。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特別推崇一種家庭叫做「書香門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大多知書達理,學識淵博,志向遠大,可是這種孩子不是父母給「說教」出來的,而是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做出了榜樣。父母愛讀書,家庭環境中學習、讀書的氛圍濃厚,孩子在這種家庭中自然也會去模仿父母的言行。相反,如果父母本身就不愛讀書,那麼孩子能有什麼契機去愛上學習呢?

所以,各位家長也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家的言行舉止,比如,沒有工作的時候,自己在做什麼,如果自己在刷手機,為什麼要求孩子去做英語題?如果孩子說了髒話,父母也要想想自己在家中的語言有沒有注意過呢?(請注意,全世界的人在學習外語的時候,學得最快的永遠是髒話)。

另外,給各位家長一個忠告,不要讓孩子成為媽寶或者爸寶,更不要因為照顧孩子,丟失了自我。很多家長會陪讀、陪寫作業,自認為全身心撲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就應該成長進步,但是發現孩子卻一次又一次讓自己失望,然後就免不了朝著孩子一頓「你看看我現在天天陪著你,就差把心都挖給你了,你怎麼還…!」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有很大的誤區的,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一條紐帶並不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而是父母二人自己之間的關係,這條紐帶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家庭是否處於良性發展的道路上,父母之間出現裂痕,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各執一詞,孩子必然會偏向更寵溺自己的一方,那麼孩子的未來發展一定不好。所以,我建議各位家長不管再怎麼關心孩子,也要保持充滿活力的自我,把自己的個人生活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樣,孩子才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是一個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的家庭,而是一個充滿了色彩,值得自己去學習和仿效的家庭。

Family

學校環境

學校

孩子入學以後,沒有90%也有80%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學校了,所以學校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圍的朋友都不學習,那孩子自然也不學。這是孩子在學校受到影響的第一個因素。今天我們說一說環境對於孩子心理狀態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前提,也就是學校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舉個例子,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了一架,非常難過,作為家長和老師,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出現的矛盾,不是什麼大事,自己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了。但是這件事對於孩子有可能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就是家長和老師不能完全理解孩子的痛苦和處境,孩子無處傾訴,只能自己憋在心裡,後果非常嚴重。打個比方,大人覺得一套房子一輛車是很大的一筆財產,但是對於牙牙學語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個玻璃珠子。

所以孩子在學校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因為大人在社會中打拚生存,孩子就是在學校打拚生存。大人在工作單位和周圍的領導同事相處不好,就會消極怠工,可是萬幸的是還能跳個槽,或者說換個部門不和這些談不來的人見面;如果是一件工作任務很難完成,有可能每天愁眉苦臉,擔心自己的獎金和晉陞;但是放到孩子身上,如果和別人相處不好,既不能轉學,又是每天都和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學習任務搞不定還不能交接給別人,只能自己忍著學好幾年,心理的壓力比大人要大得多了!如果孩子在學校生活過得不開心,怎麼可能把學習任務搞好呢?所以各位家長需要多一些「同理心」,一定要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仔細思考他們的感受。當孩子從學校回來的時候,一定要嘗試管住自己的心和口,盡量不要每天去問「今天考試考了多少?多少名?」這樣的話題,而是多去關心一下他們「今天上學開不開心?」「跟同學聊什麼了?」「老師今天講的什麼內容是你覺得很有趣的呢?」「你有沒有做什麼讓自己感到很驕傲的事情呢?」這就像和別人聊天一樣,我們和孩子聊的都是一些他們不願意聊的話題,那我們怎麼可能和他們做好溝通呢?

School

總結

總而言之,家庭和學校兩個環境對於孩子來說是比天還要大的事情,孩子不像成人,能夠自我意識到做事的目的,更沒有長遠的計劃性,在學校是絕不可能首先想到我來這裡是為了幾年之後的升學,而是一直努力地去享受自己充滿父母的監督、職責還有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老師的和同學的這一段人生,學習也許對他們來說是個主題,但是在這主題下面有著五彩繽紛的童年與青春,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哦!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個公眾號哦!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邢走的英語班 的精彩文章:

TAG:邢走的英語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