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特朗普疑似行動失敗,普京冷待敘利亞戰局

特朗普疑似行動失敗,普京冷待敘利亞戰局

華盛頓時間4月16日後,美、英、法各國在發射了百餘枚巡航導彈與空地導彈後,就轉而放出「已做好談判準備」的聲音。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社交網路上宣稱「打擊任務完美結束」。但在歐美媒體眼中,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在此次襲擊中也許並未實現其戰略目的。在西方媒體眼中,特朗普的「任務完成」只是一面之詞。畢竟,戰斧襲擊之後,敘利亞並未出現根本性變化。更不用說跟隨美國發動襲擊的英法首腦在國內還在繼續接受質詢。歐洲觀察家和媒體甚至一反2013年時的立場,轉而高呼要「外交解決」而非轟炸的手段來處理敘利亞危機。相比之下,俄羅斯方面對於本次風波相對平靜的表現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普京也許看透了美英法的虛張聲勢。對美國來說,4月14日針對敘利亞的空襲的結局也許並非如特朗普「推特」所言那樣完美。儘管《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等都轉述了特朗普「昨晚完美實施了精準打擊」和「任務完成」的博文。後者還表揚美軍「本次襲擊是猛烈的、有限度的」,稱美國及其盟友小心把握了空襲的分寸,不僅向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發出了強有力的信息,也沒有激起巴沙爾最強大的兩位盟友,即俄羅斯和伊朗的軍事反擊。

但是,主流媒體的讚譽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相信美國真的取得了這種戰果。也就在4月15日,美國《國會山報》就刊登了一則題為《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已失敗》的署名評論。此文作者,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會資深研究員布蘭克更認定美國在敘利亞的行動未能產生積極的戰略結果。作為一名偏保守的美國觀察家,布蘭克固然認定敘利亞當局「使用了化學武器」,但他已經發現美國似乎顯露了要在中東地區「放棄責任」的意圖。他悲觀的認為,隨著美國的撤出,俄羅斯就將毫無疑問的填補這種空間。這種局面也是西方觀察家們不願見到的。而特朗普當局面對俄羅斯方面的「避戰」情緒無疑令這些分析人士更為不滿。 更糟的是,在西方人士對特朗普的戰果深感不快時,某些美國「盟友」還想乘機搶奪「勝利果實」。此等行為更令外界驚詫。 譬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在16日於電視節目直播中稱「法國說服美國總統特朗普不要離開敘利亞」,進而勸說美方「把打擊限於化學設施」。加之馬克龍還稱,法國已「擬定了敘利亞的政治解決方案」。在本次襲擊中出力最小的法國竟一躍成了敘利亞戰爭中的領導者。

的確,特朗普此前曾表示過,稱美國可能「很快」離開敘利亞,而將由「其他人管」這個爛攤子。儘管白宮沒有解釋特朗普的話是即興說的還是證明美國政策將發生轉向。但外界已經開始懷疑法國將成為接盤對象。而今,馬克龍的表態似乎就驗證了這種猜測。俄羅斯為何不動聲色 當然,比起美、英、法在敘利亞「戰果」上的彼此誇耀,本次危機中最值得注意的角色仍然是俄羅斯。在三國聯合打擊的過程中,俄羅斯沒有過於劇烈的反應,俄軍的S-400防空導彈似乎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俄軍的表現比起此前的全面備戰,就顯出了強烈的反差。但這點恰恰也證明了莫斯科方面似乎認清了美英法本次襲擊的本質。 就美俄在敘利亞戰場上的對峙來說,雙方的確有過地面部隊的直接熱戰。譬如俄羅斯旗下的「瓦格納集團」僱傭兵就曾在敘利亞代爾祖爾附近與疑似美軍的勢力激戰,並因此造成數百人的傷亡。但這種正規軍之外的對抗終究不被莫斯科與華盛頓官方所認可。鑒於俄方從未承認過「瓦格納集團」的存在,美方對此也諱莫如深,這就讓美俄在敘利亞的對峙仍處於傳統的「低烈度對抗」局面。

不可否認,在美國發動空襲之後,俄外交部4月14日即發表聲明,稱美英法三國打擊敘利亞一事表明「它們想幫助極端分子重整旗鼓」。俄羅斯外交部也「強烈譴責對敘利亞的武裝侵略」。但伴隨俄羅斯國防部稱,美英法三國導彈沒有進入俄羅斯防空區域。敘利亞防空部隊甚至還擊落了至少13發導彈,這顯示出美俄間的對峙在本次空襲之後似乎還將延續。 面對這一現狀,曾經在敘利亞戰爭問題上支持西方,反對敘利亞和俄羅斯的「半島電視台」就專門發表了一篇題為《俄羅斯為何不回擊美國空襲敘利亞》的評論。此文認為,特朗普在2018年的軍事行動較之2017年並沒有差異,此次襲擊沒有造成任何軍事目標的人員傷亡,其影響甚至不如此前以色列對敘利亞T-4基地的空襲。 於是,美俄儘管在襲擊之前彼此劍拔弩張,可雙方到底還是避免了直接對抗,而整個行動似乎只不過是一種「表演」。加之華盛頓方面進行空襲之前行動遲緩,猶豫不決。這一狀態很快被莫斯科視為一種弱勢和猶豫的表現,以至於特朗普的48小時通牒反而給莫斯科帶來了信心:美國的空襲不會帶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俄羅斯的軍事設施也沒有受到威脅。普京的強硬策略亦不會讓莫斯科遭遇更多風險。

事實上,相比美俄之間的對峙,來自以色列的威脅反而更為突出。從2017年9月開始。以色列戰機在敘利亞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先後襲擊了在哈馬省的一處武器開發中心和一組在大馬士革周邊的防空陣地。 到2018年,以色列空軍在還敘利亞各地襲擊了敘利亞和伊朗的多個軍事目標。就在4月14日美英法空襲之後,以色列還突然襲擊了位於阿勒頗南部的一處伊朗軍事基地。不過,鑒於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終究不會超越美俄矛盾,這就讓以色列的襲擊終究不會改變敘利亞問題的格局。 於是,伴隨著敘利亞政府軍在4月14日後繼續在俄軍協助下奪取了大馬士革以南的其他反對派控制區,原先駐守該地的叛軍也轉投土耳其一側,美英法14日的空襲究竟取得多少戰果由此一目了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裝備 的精彩文章:

中國特殊節點出台農業新政,對美貿易撒手鐧呼之欲出
中國移動通信做先鋒,解放軍要塞逼近印軍藏南基地

TAG:機械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