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機密荀彧、賈詡、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

三國機密荀彧、賈詡、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

首先說第一位郭嘉,郭嘉21歲的時候,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六年。

郭嘉勸曹操打袁紹、打呂布、料中孫策之死,後來對袁譚兄弟的間隙、奔襲烏丸等事,郭嘉都是勸曹操「要不要這麼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僅論判斷的表現,不在荀攸賈詡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斷的,明顯少了一點。打個比方,李世民說「房謀杜斷」,荀攸好比房玄齡,有謀,郭嘉就傾向杜如晦,善斷。

第二個賈詡,魏太尉。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先從董卓,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綉曾用他的計策二敗了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綉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操占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為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操立繼位人問題上賈詡暗助了曹丕。

曹丕日後稱帝封其官為太尉、魏壽亭侯。曹丕問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死時七十七歲。

荀彧,應該是曹操心中的第一謀士,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其實如果熟讀三國就會發現,真正的曹營決策者是王佐之才荀彧,雖然他不常常在第一線出現,但曹操早期的大動向都是他策劃的,如剿黃巾壯聲威,挾天子令諸侯等等決定曹營動向的大策略。他一直鎮守後方,為曹操前方作戰定下一個良好的戰略策源基礎。曹操的幾場戰役的主要策劃者就是他。

真正被人認可,建立眾多功勛的曹魏謀士乃是荀彧。在《傅子》(作者為曹魏名士傅玄)有記載:或問近世大賢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者也。荀彧屬於丞相之才,他眼光長遠,智謀偏於戰略。荀彧思維精深,看問題很透徹。比如他認為潁川是「四戰之地,天下有變,常為兵沖,宜亟去之,無久留」,他「度紹終不能成大事」,認為「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的歷史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這兩大姓氏,人口都將近1億,但幾千年就是沒出一個皇帝!
只活了39歲的大清第一王爺,10個老婆,6個蒙古人,卻沒有兒子

TAG:小明的歷史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