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元培怎樣給藝術大學選址

蔡元培怎樣給藝術大學選址

很少有看展覽看得那麼感動……

那是前些天,去杭州,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看中國美院90周年校慶特展。其中有個空間陳列著學院創辦之初的文獻資料。平時看展覽大多走馬看花,而那天,卻看得仔細。幽暗的展廳中央大屏幕播放著影片《重訪孤山》,時而深沉時而激越的音樂伴隨著我觀看蔡元培先生誠邀林風眠來當校長的親筆信、創辦國立藝術大學(即中國美院之前身杭州國立藝專)的提案、宗旨、校訓、校歌……

▲ 展覽現場

▲ 中國美術學院校訓: 行健 居敬 會通 履遠

我讀著這些發黃的紙張上的文字,彷彿看到了奮鬥於憂患艱難中的那些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創辦者們的初心。

那些創辦者境界高、立意高。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整理中國藝術,介紹西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宗旨。首任校長林風眠等看到,藝術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中的作用,因此也希望以創辦現代藝術教育來推動中華之文藝復興。

對藝術大學的選址,體現了蔡元培對藝術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他在親自擬定的《創辦國立藝術大學提案摘要》中寫道(因為這段論述精彩,請允許我照錄於此):「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故為達到美育實施之藝術教育,除適當之課程外,尤應注意學校的環境,以引起學者清醇之興趣、高尚之精神。故校舍應擇風景都麗之區,建築應取東西各種作風之長;而以單純雄壯為條件,期與天然美相調和,而切於實用。環顧國內各省形勢,以山水論,川蜀最奇,然地逼邊陲,交通殊多未便;廬山為長江第一名勝,亦以去大埠略遠,非有巨資不易建設;金陵為總理指定之首都,有山有水,辦理固所宜也,但城市囂張之氣日盛,加以政治未上軌道,政潮起伏,常影響學校之秩序與安全。竊以為最適宜者,實莫過於西湖。蓋其地山水清秀,逶迤數百里,能包括以上各名勝之長,而補其所不足。且該地廟宇建築,頗多宏麗,若就改造,可省建築費一大部分。況廟宇所佔之地,風景絕佳,欲另建築,勝地已不易得。將來若能將湖濱一帶,撥歸藝大管轄,加以整理,設立美術館、音樂院、劇場等,成為藝術之區,影響於社會藝術前途,豈不深且遠耶!」

中國美院能有今天之規模和魅力,離不開當年創辦者在選址上的英明。藝術學院是培養創造美的人才的基地,選址美方能陶冶藝術性情。一個從來沒有見識過美的人,怎麼可能創造更新更好的美?選址要便捷,不能太偏僻,因為藝術需要通過傳播起作用,居於繁華之地能起到最大的傳播效應。

如今,中國美院又增闢了兩處新校區。已建成的象山校區,那裡依山傍水,美得如詩如畫,各種博物館、美術館出自國內外設計大師之手。而剛奠基的良渚校區,據說擬征地面積約483畝,投資約9億元,將於2020年9月開學使用。良渚校區的設計圍繞「生活即教育」理念展開,提出了「居學」理念。將宿舍、教學等區域整合在一起,建築的底樓是工坊,頂樓是宿舍,其他功能區分布於樓層中間。學生們在就學的數年中,時時刻刻處在藝術熏陶和藝術創作的氛圍中,其效用可想而知。

在參加中國美院校慶活動中,我不時會想起上海美專。它是中國第一所現代意義的美術教育學院,創辦了106年了。它的舊校舍依然在上海順昌路556號至566號,但是早已是72家房客的大雜院。上海美專創辦者們的藝術宣言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我們要發展東方固有的藝術,研究西方藝術的蘊奧;我們要在殘酷無情、乾燥枯寂的社會裡,盡宣傳藝術的責任,並謀中華藝術的復興;我們原沒有什麼學問,我們卻自信有研究和宣傳的誠心。」

▲ 上海美專正大門(舊址)

▲1928年國立藝術院全體師生合影

及國立杭州藝專1932年度開學典禮師生合影

▲1928年蔡元培致林風眠函

▲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手稿

▲ 歷史文獻《大學院公報》

▲1982年《亞波羅》創刊號封面

▲ 蔡元培

▲林風眠、林文錚、吳大羽合影

▲ 藝術運動社部分社員合影

作者簡介

林明傑

畫家、藝評家、媒體人

新民晚報高級記者、藝評專欄《林距離》主筆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藝術總策劃

復旦大學哲學院人文智慧課堂特聘教授

中華藝術宮和劉海粟美術館藝委會委員

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及美術書法篆刻攝影藝術評論專業委員會主任

國家藝術基金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專家評委

克勒門文化沙龍聯合創始人

出版藝術評論隨筆集《藝術是同床異夢》《藝術是漏網之魚》

藝術微信公眾號《藝術林距離》

▲ 林明傑與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先生在展覽現場

往期導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林距離 的精彩文章:

不該被疏忽的畫家——記奇女子李青萍

TAG:藝術林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