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法師:整日吃素念佛,為何還會被車軋死?

印光法師:整日吃素念佛,為何還會被車軋死?

南無阿彌陀佛

民國年間,有位吃素念佛二十多年的張太太,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不料一日在馬路上行走,竟被汽車軋死!

很多居士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驚惶,大惑不解:佛經說信佛之人為十方諸佛護念,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懟,不能為害,為什麼張太太念佛行善卻橫死街頭?

有位居士向印光大師請教此事,看大師如何回復——

文鈔原文:

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

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

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

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

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寧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

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

——《印光法師文鈔》·復周頌堯居士書

白話譯文: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人的修持果然能夠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看見當時事件現象之吉凶,不能知道過去、未來之因果。

張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如果她在生髮起真正信願,也可以往生西方。我們既然沒有他心道眼,就不敢臆斷她決定往生或決定不往生。能夠決定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做善的人卻得到了惡報,這是宿世的惡業果報,不是今世的善業果報。有人見到張太太得到這種果報,就產生「為善無福,善不足為」的邪見,驚惶疑惑,這樣的人與未聞佛法的人有何區別?

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就像種稻,早種早收;又像欠債,力強先牽。

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僧人想修舍利殿,到沂親王府上募捐,不料所得無幾,氣憤不已,在舍利殿前用斧頭將手砍下,血流而死。

當時沂親王生了一個兒子,落地就大哭不止,奶媽抱著他到舍利塔圖前,他就不哭了,一離開又哭。於是就將那張圖取下,時時向他展示,從此就不再哭了。

沂親王聽到這件事,派人到阿育王寺打聽那位僧人,才知道正是在他兒子出生那天斷手而死。沂親王知道兒子是僧人再來,就捐修了舍利殿。

兒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寧宗駕崩,沒有子嗣,於是令他過繼,即在位四十一年的宋理宗。

這位僧人也是慘死,如果不是因為見了舍利塔圖就不哭那件事,誰能知道他就是斷手僧的後身呢?這件事載於《阿育王山志》,是我在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的時候看到的。

長明燈

長明燈,即供於佛前日夜常明的燈。積福慧應眾生因緣,六時燃此長明燈。通過供燈的方式啟發自性功德,與佛菩薩之功德互含互攝,破無明業障、種善根福德,自他皆獲殊勝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夢中能念佛是好現象嗎?
印光法師:念佛要取法乎上,不求一心,不除妄念皆為錯!

TAG:印光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