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松,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三國才子

張松,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三國才子

關注即是收穫

帶你穿越歷史

解讀鮮活的人物

三國恰逢亂世,人才輩出,但有一人文不如諸葛,武不比關羽,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便是張松。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張松在西川的官職是別駕,相當於刺史的副手,按說地位也不算低,由於看不管主公劉璋的暗弱無能,所以想到了跳槽,希望能找到一位明主投靠。於是,當張魯準備進攻西川時,張松自告奮勇要去許昌說服曹操協防成都。此時的張松名為救劉璋,實為另擇明主。因為在他的身上揣著一張西川的地理位置圖。

在張松的眼裡,曹操是一個有文化有能力的老闆,所以寧願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帶著西川地圖投奔,這誠意夠大。心懷如此誠意的張松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曹丞相處卻被亂棍打出,差點丟了性命。

按說曹操欲得西川,張松雙手獻圖本是一件兩廂情願的事情,為什麼最終卻成了另外一番結果呢?這還得從張松與曹操的第一次見面說起。張松來見曹操,是其剛剛大破馬超,洋洋得意之時。此時的曹操心裡裝的全是自己的文治武功,環顧四方,所向披靡,滅了袁紹,殺了呂布,破了馬超,能與之抗衡者已然寥寥無幾。在曹操的眼裡,劉璋根本算不上對手,可以說完全無視。於是,對西川來使張松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感。開場便是一頓質問:「汝主劉璋連年不進貢,何也?」這樣的開場白,對張松來說沒有絲毫的尊重。但從張松的回答來看,其實步步高出曹操一籌:「為路途艱難,賊寇竊發,不能通進。」操叱曰:「吾掃清中原,有何盜賊?」松曰:「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至少者亦帶甲十餘萬,豈得為太平耶?」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張松的回答夾槍帶棒,看似敘述事實,實則咄咄逼人。

這種言語上的衝撞,讓曹操很不舒服。再從相貌上看,張松長相「猥瑣」,曹老闆自然很不喜歡。豈不知丞相是外貌協會的會長,站在銅雀台,天天盼二喬。

曹張二人的初次相見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這張松到底怎麼樣呢?不會是嘴上硬,肚裡虛吧?還真不是,張松跑到許昌耍橫,簡直是欺負老曹手下無人。於是,楊修上陣欲與張松比高下。兩位才子便有了下面的精彩對決:

當時見張松言語譏諷,遂邀出外面書院中,分賓主而坐,謂松曰:「蜀道崎嶇,遠來勞苦。」松曰:「奉主之命,雖赴湯蹈火,弗敢辭也。」修問:「蜀中風土何如?」松曰:「蜀為西郡,古號益州。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回還二百八程,縱橫三萬餘里。雞鳴犬吠相聞,市井閭閻不斷。田肥地茂,歲無水旱之憂;國富民豐,時有管弦之樂。所產之物,阜如山積。天下莫可及也。」修又問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文有相如之賦,武有伏波之才,醫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隱。九流三教,『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者,不可勝記,豈可盡數?」修又問曰:「方今劉季玉手下,如公者還有幾人?」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備,忠義慷慨之士,動以百數。如松不才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記。」

從兩人的對話中不難看出,張松語言能力很高,對楊修之問對答如流,短短几句便能將西川的風土人情描述的淋漓盡致,簡直是給老闆劉璋臉上不知道貼了多少金,慷慨激昂,那叫一個爽啊。最後,還不忘譏諷楊修一把:久聞公世代簪纓,何不立於廟堂,輔佐天子,乃區區作相府門下一吏乎?

當張松將《孟德新書》十三篇看了一遍之後,竟然背誦如流,到了這時,楊大才子再也招架不住了。見識了張松的才學和驚人的記憶力,楊修心存敬佩,於是,便極力勸對方多留幾日,自己要再次向曹丞相舉薦。

其實,張松在與楊修談論過程中,有意展露自己的才華。有兩層意思:1、不願在許昌丟醜,失了與曹操談判的籌碼。2、通過楊修將自己的本事轉述給曹操。此時的張松對於投奔曹操依然懷有幻想。而曹操呢,卻並沒有將這個西川偏遠之地的小人物放在眼裡。

當曹張倆人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其實心態根本不在同一頻道上。曹操想通過齊整的軍容,強大的校場比武告訴張松:收取西川那是分分鐘的事情。但一心想投奔曹操的張松,還在幻想著曹操能夠禮賢下士,接納自己。

曹張二人的再一次對話,依舊是話不投機。曹操使出一招「黑虎掏心」,張松就來一個「鷂子翻身」。你來我往,變成了一場口舌之戰。張松揭短真有一絕,將曹操的痛處數了個遍:「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綉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連漢獻帝都不放在眼裡的曹操定然不會吃這等虧,於是立刻就要張松付出慘重的代價:殺頭。好在楊修等人勸說,曹操才將他趕走了事。

很多讀者一直不明白,既然張松要投奔曹操,為何此處要如此強硬,搞的對方下不了台?既然覺得對方是一個值得自己投奔的人,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冒犯呢?即使試探也應該明白事情的輕重,否則只會讓自己陷於被動的境地。

說到底張松是一個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從他的出口成章來看,真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但卻將自己的才華用錯了地方。豈不知,能屈能伸者,為大丈夫。明明自己的目標是來說服曹操,獻圖投奔的,卻不能控制自己,讓事情一步步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我們欣賞文人的骨氣,像朱自清,像聞一多,但反對張松的一味孤行。張松就像一個頗具文採的寫作者,字字珠璣,但常常任性發揮,不看主旨,於是,寫著寫著就跑題了。

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你呢,會是張松這樣的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M小姐 做人要有心機
黑豹觀後漫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