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員外是個什麼東東?好像很有身份的樣子,一起來看看員外的來歷

員外是個什麼東東?好像很有身份的樣子,一起來看看員外的來歷

說來話長了。中國古代官員,也有正職和副職之分。正職一般都有各自的名稱,如:司空、尚書、納言、內史等。副職則可以統稱為郎官。郎官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員外郎,一種是郎中。員外,也叫員外郎,起初就是官職,後來逐漸沒有了實權,衍伸出其他的意思。

1.員外的歷史。

員外郎,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正員以外的官員。早在秦漢時期,就有散騎這一官職,就是皇帝的近侍隨從。沒有什麼具體的職責,就是皇帝外出的時候,騎馬跟隨,以備顧問。但是,東漢時期皇帝身邊還有一撥人,平時就在身邊伺候,叫做中常侍。這兩個職位很相似。後來,中常侍勢力太大,引發了不少權斗。

到三國時期,魏國曹丕把散騎和中常侍合二為一,稱為散騎常侍。隨著時代的發展,皇帝想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又不夠。再說,伴君如伴虎,老當班不是累死,就是哪天皇上不高興了給neng死。因此,就擴充了散騎常侍的編製,叫做員外散騎常侍。

隋文帝楊堅時期,參照《周禮》六官制度,進行了影響中國歷史的官制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其中,尚書省最重要,六部都歸尚書省。為了完成繁重的國事,在六部二十四司,各設置員外郎1人,為各司之次官,相當於副司長。這時,就出現了員外郎一詞,簡稱員外。員外,也就從一個形容詞,變成了一個名詞。

唐宋沿置,元朝曾廢除,明清又沿置。與郎中統稱郎官,皆為中央官吏中的要職。明清各部以郎中、員外郎、主事為三級司官,逐級晉陞。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僕寺、內務府均設員外郎。

2.員外的沒落。本來員外開始是皇帝身邊的人,地位是十分顯赫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員外的地位逐漸下降,從皇帝近侍下降到了六品官。再後來,真得慢慢變成「員額外」的人了。這主要是宋末,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官制的改革,員外逐漸成為一個閑職。朝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允許土豪富商花銀子買官。買到官職以後,並沒有實際到任,而是列為員外。員外和財富就聯繫在一起了。因此,很多富商,人們也稱之為員外。比如:玉麒麟盧俊義,河北首富,時人稱為盧員外。

員外,從最初的顯貴,變成了富人的身份,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形成的。一個名稱,都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限輪迴 的精彩文章:

詩評百家將41——關羽還是那個關羽,而呂蒙早已不是那個呂蒙了
扶蘇性格仁善,才兼文武,如果不死,秦朝能否免於這麼快滅亡?

TAG:無限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