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視頻】教學生唱古詩《苔》的老師來寧分享「詩教經」

【視頻】教學生唱古詩《苔》的老師來寧分享「詩教經」

揚子晚報網4月17日訊(通訊員 趙倩 記者 張可)今年2月,央視《經典詠流傳》的第一期節目中,貴州烏蒙山支教教師梁俊帶領學生演唱了清代文學家袁枚的詩《苔》,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梁俊倡導將古典詩詞,用現代民謠的方式「唱」出來的教學方式。在貴州當地支教期間,他把古典詩詞譜上曲教給山區學生傳唱。上周末,由親近母語研究院等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在南京舉行。論壇上,梁俊分享了母語教學中,「當古典詩詞遇見現代民謠」時的感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清代文學家袁枚的這首《苔》,經過梁俊的譜曲,變成了一首動聽的民謠。讓古代詩詞,以音樂的形式,流進孩子的心裡。「古詩是每個人都可以唱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古詩詞,真正的目標是為了進入這些古詩的情感和生命,而不是為了應試而死記硬背。」梁俊說。

梁俊告訴記者,他曾看過一個故事,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寫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去唱誦、引用這首詩歌,直到有人把它譜成了曲,這首詩才流行起來,變成當時的送別詩。「也就是說,送別時,人們就唱這首詩。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古詩需要去唱,生命力才能傳播開來。」他表示,以現代音樂的方式,引導小朋友們開口去唱、爸爸媽媽開口去唱,才能將這些古詩歌融入生活。「無論是吟誦、唱詩,不只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應該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在談到「詩教和兒童寫作」的關係時,梁俊表示,他教的詩分三種:古詩、現代詩、品格詩。品格詩主要是針對孩子品格培養;古詩,主要是希望孩子們體會情感和情趣,以情為主。「這些東西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再加上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課程,每天的積累,到第二年的時候,學生的作品就會很自然的流露出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一句或者一首古詩來描述你所在的城市,你知道怎麼描述自己的嗎?
2018年狗年男寶寶起哪些名字好聽又帥氣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