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是如何模仿你的思維的?

人工智慧是如何模仿你的思維的?

人腦是一個奇妙又複雜的機制,它有著千千萬萬的細胞,時刻根據不同的情境釋放不同的信號,激活不同的神經元,記錄下所發生的一切。而人工智慧,說的實在一些,就是代替人類的所聽、所看。我們看到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都是能夠和人正常交流、能夠識別人類的面部,它從本質上講只是一堆沒有靈魂的金屬片的結合,它是如何做到「像人一樣」工作的呢?

我們先來討論人腦中最神秘的記憶部分,科學家叫它K線,你自出生第一次見到蘋果時,你見到了蘋果的紅色,激活了掌控色彩的K線,你聞到了蘋果成熟的香氣,激活了掌管氣味的K線,你觸摸到蘋果光滑的表面,激活了掌管觸覺的K線,你嘗到蘋果香甜略澀的味道,激活了掌管味覺的K線……所有的K線結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對於蘋果的記憶,等下一次有人在你面前提到蘋果時,所有相關聯K線會被重新激活,所有關於蘋果的感知又會重現在你的眼前。

而有時過於複雜的過程感知不能完全被複原,只是因為部分K線沒有被激活,而非它丟失了,它永遠不會丟失,一直會存在在你的大腦里,直到人體腦細胞死亡。這也常應用在重大刑偵案件中的案件還原,有時重要的目擊人可能會因為過度恐懼而忘記部分目擊真相,警方就會讓催眠師使用催眠誘導其潛意識中的記憶重現在大腦里,甚至在潛意識中,人類的視覺能力比實際中還要好,很多東西我們的眼睛看到了,大腦也記住了,只是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

那麼人工智慧的視覺、聽覺部分也是如此。機器視覺能做到的不僅僅是替代人類去看,它還可以根據一系列演算法像人腦一樣處理圖像,進行物體的定位、特徵檢測、缺陷判斷、目標識別等,應用於公安監測,人臉識別等。而機器聽覺(語音識別)並不被大眾知曉,但是原理也同人類大腦相似,首先要識別人類的自然語言,根據提前建立的聲學模型進行解碼,在所有可能的搜索路徑中選擇一條最優路徑作為識別結果。就好像英語初學者聽到一個外國人說「what did you say ?」,他的大腦會自動把這句話的每個單詞翻譯一遍——「what」、「did」、「you」、「say」,然後才能理解完整句意。

常常聽到很多人吐槽現在市面上的人工智慧很多時候處於「人工智障」的狀態,是因為現在面向大眾的部分產品的開發還沒有完全到位,它只能根據有限的資料庫來回答人類各種無限創意的問題,而在未來,人工智慧將根據其精準的識別優勢,來幫助越來越多的崗位的人類更高效的工作,彌補人類的工作弱勢,讓人們更多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MAML 的精彩文章:

TAG:FMA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