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賽車裡,傳說的賽車線是什麼鬼?

賽車裡,傳說的賽車線是什麼鬼?

聽說最近周董要開拍電影版《頭文字D》第二部了,想起動畫里拓海第一場比賽的超車,最後一個hair pin,發卡彎。高橋啟介也算已經入門了,走的是標準的外內外線路,無奈主角光環太強,拓海走出了極妖的線路,用最快的速度通過了最短的距離。

動圖只有2M哈

GIF

如果你親自坐過車手的車子,就能明白神經病的感覺。明明都快到彎道了,他卻沒有減速的意思,想著是不是要和他說點啥,你就感覺身體猛地向前沖,緊接著又被甩向另一端,死命抓住扶手準備開罵,然後就發現這貨好好的路中心不走,非要切著彎心,帶著輪胎的刺耳聲音,呼嘯著衝出彎道。

GIF

但是,下車之後,很爽不是么。。。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開車的習慣或者說是速度認知感,有些彎可能你要減到50,而車手就可以面無表情習以為常用80甚至100的速度過,並不是車的性能差多少,一大原因就是過彎線路的不同,以及長時間的訓練帶給車手的一種速度認知感。

速度認知需要時間,所以我們最該學習的就是賽車線。一條賽道里,就兩個部分,直道和彎道,直道全油門加速,這每個人都會,平順柔和的踩踏板可別忘記了。所以彎道就是重中之重,因為如果我們的車的扭矩能讓車子在直道上加速整整100mph,而出彎速度是10的話,就是說到接下來的入彎速度就能有110mph。

在彎道直道彎道這個系統里,第一個出彎速度更快,就能讓你有更快的直道速度,緊接著的彎道就能有更快的入彎速度,這樣一來,你花的的時間就比別人少,賽車比的是誰時間少。你肯定聽過最快圈速,而不是最短行駛距離。

還記得牽引力循環圖吧,加速要用盡,過彎也要用盡,完美的賽車線一定是用盡抓地力的,抓地力max確定了,車重量又確定,那麼最快的過彎速度就由半徑決定。

是的,離心力的物理公式,F=質量*速度平方/半徑。所以,賽車線的半徑決定了過彎最快速度,想要有最高的過彎速度,就需要找一條半徑最大,穿過整個彎道的路線——The Line。

通過彎道的路有很多種,你可以貼著內側走,這是所謂最短的距離了,R1,但過彎速度肯定是最慢的。那麼,我們讓把半徑變大,貼著外側走,速度就完全不一樣 了,就是R2。最佳的賽車線,是在彎道開始前的賽道外側開始畫弧,切過彎心,再次來到外側,是不是和我們之前說的輪胎效率利用一樣,輪胎轉向的角度越小,縱向的抓地力就越強,導致軌跡向外甩。所以,R3的路線,車速就是最快的。

賽車線決定,彎道速度和直道速度,在你沒有金錢時間車子去磨練個人技術的情況,這就是我們第一件,也是必須要搞明白的事情。okay,現在過彎的基本目標是走一條半徑最大的行車線通過彎道。

《Going Faster》有這個例子,緊貼內側的行車線半徑是103英尺,緊貼外側的行車線半徑是130英尺,外內外走法的最佳賽車線半徑則是195英尺。

是時候擺出公式了,15GR=速度平方。假設我們開的是一輛1G車,內側行車線速度是44.1mph,最佳行車線的速度是54mph,說白了,就是快,所以正確的賽車線有多重要。不過看上去,R1比R3短很多,這個距離不會更有利么?放心,這點點的優勢根本比不上速度巨大的差距,最佳行車線比內側長5%,速度卻大了37%。注意看下面動圖的走線,連續兩個長右彎。

動圖只有2M哈

GIF

明天繼續走線,來個超車做ending。

GIF

頭條的汽車新聞里都是賣車的,我覺得我們需要深度文,只想說,賽車迷們頂我們賽車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賽車新時尚 的精彩文章:

TAG:賽車新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