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享受工作——最樸素的幸福方法論

享受工作——最樸素的幸福方法論

首先,歡迎關注「貝睿求職」的小夥伴們。

從實習到現在,職場生涯馬上要邁入第10個年頭了,從賣方研究所、公募基金、信託公司、到交易場所、券商投行,不能說精通各行業的命門,也算是對金融生態有了自己的理解。這些年,我時常向浸淫江湖幾十年的所謂「社會人」請教,也時常把所想所思分享給他們,今天是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分享我對工作的理解,望諸君大膽閱讀,小心參考

本文包括以下幾個主題的內容:

「一、 什麼是 「好」工作

二、 如何獲得「好」工作

三、選「好」的工作的標準和方法

四、 工作之於人生的意義——關於幸福的方法論」

一、什麼是 「好」工作

「完美的工作不是基本人權,「好」工作是」

惰性使然,每個人都希望有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完美工作,而這種完美不適於普羅大眾,「好」工作才是基本人權:「好」不是絕對概念,而是一個相對概念,適合自己(強調工作能力與需求的匹配),最好只適合自己(強調競爭力和排他性)就「好」

所謂「適合自己」需要在兩方面加強認知,其一是對自己的客觀認知,其二是對工作的客觀認知。對自己的「認知」主要體現在是否了解自己的優勢(長板)和劣勢(短板),常見的維度有專業背景、組織協調能力、語言/文字的表達、人際關係、外語應用等。對工作的「認知」即工作內容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去匹配,銷售部門強調客戶資源和市場開拓、要善於與人打交道;研究部門看重信息收集、學習、解讀、鑽研的精神;業務部門講究實幹;戰略部門側重管理。

只有自己的長板(求職市場的供給)匹配到了組織當中相對匱乏的板塊(求職市場的需求),這才有了「好」工作該有的樣子。在現代組織結構中,揚長避短的效用遠高於取長補短。如果長板顯著性地長於他人,而短板並不構成硬傷的前提下,那麼在組織中排他性就凸顯出來了,這就具備了「好」工作的品格。

二、 如何獲得「好」工作

「「好」工作的人權也是爭取來的」

「好」工作不會在仰望星空的時候砸向我們,我們往往只能看見那些站在行業頂端的幸運兒,卻未曾看見他們在背後付出的努力。不管現在的讀者是準備實習還是才踏入大學校園,下面的內容都會幫助我們在以後的求職路上掃除障礙。

從現在開始要做的有:

心態-關於工作還是讀書,永遠都不要因為做不到A而去選擇B,工作與學習都是關乎一生的事情,人生早期階段的誰先誰後,放在人生之路的縱軸上看都不重要,永遠選擇更適合自己走的路,及早實現相對自由會給人生更多選擇。

專業與認證-大學不僅僅適合談情說愛,也很適合學習,在有大量時間可以學習的階段不要以荒廢青春而自豪。精通專業永遠都是加分項(不管將來從事的工作是否直接與專業相關),考試認證在學歷通脹的年代依然是一張王牌(不要被前輩那些「用不上」的言論蠱惑)

多讀書,學會獨處,時常寫作-壓縮刷劇、打遊戲的時間,養成讀書的習慣,學會獨處,享受冷靜、深入、獨立的思考,復盤與記錄也是很好的工作習慣,不論什麼行業什麼崗位。

實踐與實習-只要客觀條件允許,充分地參與社會實踐和機構實習。豐富的、高質量的實踐和實習增加求職勝率的利器、是區別於他人的重要標誌、是提前認知社會的捷徑。

與優秀的人為伍-選擇與什麼樣的人為伍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生的方向。在大學裡遇到的夥伴,不僅僅是四年的同學,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同事、客戶、事業的合作夥伴甚至是家庭成員,要學會珍惜身邊優秀的夥伴。

規律運動,活得高效和活得久一樣重要-人與人最平等的就是時間,規律運動,提高單位時間的產出就相當於獲得了更多的時間;保持健康,不僅僅為了活得久,更是為對抗今後高壓、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提供體能保障。

保持「愚蠢」,保持「飢餓」-旺盛的求知慾和充分的好奇心是驅使我們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原動力。學習與工作是伴隨一生的主題,時代拋棄我們的時候說的可能不是再見,而是永別。保持學習,只為讓自己堅持的事情不會被淘汰

三、 選「好」的工作的標準和方法

「自從有了標準和方法,媽媽就再也不怕我找個「雷坑」了」

對於有志於從事金融行業的青年來說,工作壓力大?不怕!離家太遠?沒事!在人民幣面前,困難和問題,都是不存在的。

當我們在找工作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

* 待遇-最好是行業前30%,激勵要足夠市場化;

* 工作量-最好加班/出差超過200天(超過100天還是可以接受的);

* 工作壓力-業績考核要求相對彈性,能蹭到大平台的紅利;

* 成長性-職級上三到五年帶團隊,也要考慮收入的成長性;

* 福利-戶口和住房問題,在北京上海顯得尤為重要。

*其他要素還包括公司文化、人員結構(年齡/性別)、流動率等。

坦率地說,沒有一份工作能夠在每個要素上都得高分的,但是確實存在不少每個要素上得分都不高的工作。那麼我們在選擇工作的過程中相對理性的做法類似打分卡的原理,即列出N個自己最在乎的要素,然後進行排序,即便找不到能夠最大化實現自己要素需求的工作,也要避免那些低性價比的「坑位」。

在本文的第一、二部分,我們強調對自己、工作的認知,強調實習實踐的重要性,其實即通過職前諮詢了解擬從事的崗位是否具備他/她最看重的要素,解決「who are you」的問題,通過實踐更深刻地認識自己最在乎的要素有哪些,解決「who am I」的問題。

四、 工作之於人生的意義——關於幸福的方法論

「工作是幫助我們認知自己的重要路徑(之一)」

講這個話題之前,請先允許我分享一下關於人生意義的不成熟的小觀點:窮其一生認知自己的邊界。

相比較子女、配偶、父母、朋友這些認知自我的傳統角色里,工作也是幫助我們認知自己的重要路徑。一是現代人在工作上「浪費」的時間足夠多,職場生涯平均在40甚至50年,我們一生能夠陪伴父母、孩子的時間也不過如此。二是從現實角度講,除了我們有怎樣的父母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但是和什麼樣的人組成家庭,教育出怎樣的孩子很大程度上由我們自己把握。而工作所在的行業、平台、機遇、收入水平等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結識怎樣的人、與什麼樣的人同行、相愛甚至組成家庭,工作本身相對會提供更多認知自己、探尋邊界的視角和機會

誠然,我們強調工作是認知自己邊界的重要途徑,但,工作絕不是認知自己邊界唯一途徑,絕不是我們生命全部意義的所在,不要總是把工作排在生命和健康的前面。(沒有了這一份工作,還會有下一份工作,後續會跟大家分享「跳槽」的故事。)

「讓工作幫助我們接近那個叫做幸福的終點」

有次在收音機里聽到一個關於選擇的難題:一方面是深愛的人,一方面是深愛的事業,如何選擇?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大多數人普遍會遇到的一道選擇題,在我看來,面臨這個問題的人,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他/她愛的人和事業是不是真的是他/她所鍾愛的那個。

「悅容悅貌、悅情悅意、悅神悅志」,這句話是大學老師關於愛情的三種境界的分享,鼓勵我們去追求能夠「悅神悅志」的人。那麼哪裡可以相對大概率地遇到「悅神悅志」的人呢?

喜歡歷史的應該去博物館、喜歡文學的應該去圖書館、喜歡藝術的應該去泡展覽……如果沒有那麼明確的興趣愛好,就去認真地「應付」工作,努力克服困難,和團隊一起完成項目,在工作中汲取養分,接受工作的磨礪,認識優秀的夥伴,享受工作帶來的成長。

比找到唯一真愛的人更重要的是找到唯一篤愛的事,當找到那件真心熱愛的工作/事業後,會更容易找到「悅神悅志」的人,那個人可能就是一直在身邊陪伴我們應對困難、體驗成功的人。因此每每有青年男女因為尋求真愛無門而懊惱時,我都會建議他/她,先去找到熱愛的事,熱愛的人自然會出現。

享受工作,接近幸福的人,這就是現代人最樸素的幸福方法論。

----------------------------------------

貝睿求職,由覆蓋監管、銀行、券商、信託、諮詢、四大、實業等行業的青年金融人創辦,致力於為廣大高校學子提供專業、成體系的求職輔導,深入、有針對的求職諮詢。求職路上,相伴左右,幫助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睿求職 的精彩文章:

TAG:貝睿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