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銅化玉——開拓玉雕新領域

青銅化玉——開拓玉雕新領域

2018年4月2日,「青銅化玉·汲古融今」在北京頤和園內舉辦玉雕藝術特展,展覽展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的傳承人馬洪偉的仿古玉器作品近百件,呈現了馬洪偉在玉雕技藝傳承、題材拓展、藝術樣態創新等領域的卓越成就。

馬洪偉,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人,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海派玉雕特級大師。他使古韻和現代審美有機結合,在古人的藝術構思、工藝特點、技法運用等前提下,推陳出新,走出一條不同於他人而獨具個性的發展之路,是當代玉雕青銅器系列雕刻藝術的第一人。展覽至8月28日結束。

馬洪偉

玉雕粣方鼎入藏頤和園

2017年,馬洪偉作為中國當代玉雕藝術家,成為首批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作品的,他的青玉作品《角》與楊曦的《秋雨江南》、《蓮相》,俞艇的《碧玉薄胎茶壺》一同入藏大英。此次頤和園的展覽開幕式上,馬洪偉的作品青玉《粣方鼎》也正式入藏頤和園,成為殿堂級作品。

頤和園德和園現場

粣方鼎也叫西周鳥紋方鼎,原是頤和園藏清代宮廷傳世的青銅器精品,該鼎淺腹、方體,兩耳直立微外撇;方鼎腹身外壁鑄有兩條凸起弦線,鼎腹四面帶狀弦線間各鑄有兩個對稱凸出彎角鳥紋,以扉棱相隔;四足為長尾鳥形,紋飾立體生動;腹內有「粣作寶尊彝」五字銘文。

此前,粣方鼎由北京頤和園管理處授權給馬洪偉,進行一對一仿製。馬洪偉耗費整整一年,不斷對青銅粣方鼎進行造型研究,挖掘其背後代表的禮儀制度和文化內涵,在具有十足把握後,運用老練的玉石雕刻技藝和近十年來創作玉雕青銅器的經驗,成功完成創作,並且在2016年「子岡杯」玉石雕刻博覽會上亮相。

馬洪偉曾說:「如果說此前的仿青銅器玉雕是仿製了某一種器物,那麼這次則仿製了一件具體的、流傳有序的珍品。」

如今,創作和入藏玉雕西周粣方鼎,說明馬洪偉的思考和創新得到文博界的又一次認可,並向著追溯歷史記憶、再現祖先文明的文化高度上演進。

經典青銅器再現古代禮器文化

展覽中的「青銅化玉」部分,主要通過頤和園藏青銅器及仿青銅玉器,為觀眾展現了古青銅器作為仿古玉雕的主要仿古對象,對仿古玉雕再創作提供的重要借鑒作用。觀眾將在展廳欣賞到商周至明清時期的青銅食器、酒器、樂器、水器、兵器及玉器等10餘件歷史文物,近距離感受到古青銅器所創作出的仿古玉雕藝術作品及其所展現的古青銅器禮器的藝術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國家一級文物,頤和園藏西周青銅重器鳥紋方鼎(粣方鼎)也與觀眾見面,此件藏品是頤和園藏清代宮廷傳世青銅器精品。該鼎淺腹、方體,兩耳直立微外撇,方口折沿,淺腹下斂,圜底;方鼎腹身外壁鑄有兩條凸起弦線,鼎腹四面帶狀弦線間各鑄有兩個對稱凸出彎角鳥紋,以扉棱相隔;四足為長尾鳥形,紋飾立體生動;腹內有「粣作寶尊彝」五字銘文(通過對字口的分析,疑似為後朝偽刻);該器造型獨特,器形規整,鑄造精美。

粣方鼎

青銅化玉 開拓玉雕新領域

此次展覽中,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到馬洪偉創作的各類青銅玉雕,所謂「青銅玉雕」,即是採用材質極佳的青玉,仿製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包括酒器、食器、水器、燈盞、香爐等,涵蓋了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青銅器的粗獷獰厲和玉雕溫潤儒雅的氣質有機結合,讓觀眾耳目一新。

古意新琢展現仿古青銅玉雕藝術

展覽中的「古意新琢」部分,主要通過玉雕大師馬洪偉先生的80餘件玉雕作品,結合曆代經典青銅器獸面紋、龍紋、火紋、幾何紋和人物畫像紋等紋飾圖片,為觀眾展現了仿古青銅玉雕藝術歷代的傳承發展,以其從現代審美角度進行創作、作品視覺上的剛硬感、古代文化與當代工藝對接的藝術表現形式。馬洪偉說:「從青銅器上,我們能夠探尋古文明的印跡和影子,能夠了解消逝的歷史。另一方面,青銅器本身有一種莊重典雅的形式美感,讓人震撼,動容。因此,我想要把青銅器的美用玉器來傳達,同時系統化地進行創作,把各個系列的青銅器都做一遍,讓大家感受到商周、秦漢的華夏雄風,喚起內心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在展覽中觀眾還可以欣賞到由玉雕青銅器系列雕刻藝術第一人馬洪偉先生親自為展覽創作的粣方鼎玉製品,近距離感受古樸典雅的青銅器和獨特精美的玉器融合,讓觀眾領略到仿古青銅玉雕所散發的獨特藝術魅力,並從中領略到傳統文化及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鳳紋羊觥

虎食人卣

馬洪偉從事玉雕已有二十多年,介入青銅器題材要從十多年前說起。早年,馬洪偉做過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件、明清擺件,涵蓋各類造型。十多年前的某一天,馬洪偉忽然醒悟,覺得自己庸庸碌碌,缺乏個人特點,長久下去將一事無成。他遂苦思冥想,找尋新路。

馬洪偉愛好學習,當《中國青銅器全集》圖冊在他眼前展開,青銅器之美深深震撼了他。馬洪偉隨即聯想到青銅器和玉器都曾作過祭祀的禮器,兩者在氣質方面相通。同時,碧玉的特殊材質和顏色、渾厚穩重的質感和青銅頗有相似之處。靈光在馬洪偉心中閃過,能否把祖先遺留的文化瑰寶通過手藝復原出來?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馬洪偉先做了一件模仿先秦時期用於洗手的水具——《母子匜》,沒想到連連獲獎,讓他充滿了信心,便以此為新的起航點,十年如一日,創作了近百件青銅玉雕作品。一路走來,不僅賦予了「青銅器」全新的視覺魅力,更為中國玉雕帶來了全新的題材。

馬洪偉個人也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他人的獨立發展之路,成為當代玉雕青銅器的第一人。

龍紋觚

人面龍紋盉

十年匠心堅守 技藝與理論並進

馬洪偉從來不單單是對青銅器進行簡單的造型模仿,更有對中國古老文化的重新挖掘和當代演繹。

馬洪偉創立的玉韻春秋玉雕工作室,目前是蘇州玉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單位,其作品以仿青銅器為特色,使古韻和現代審美有機結合,仿青銅器主要是依據玉石材料和玉器工藝技術的特點,借鑒和仿製歷史上青銅器的造型與紋樣雕琢而成,「仿古而不泥古,仿中有創造,仿中有變化。」這些作品一一問世,讓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關注青銅文化、關注玉文化。

馬洪偉說:「這次『青銅化玉·汲古融今』特展,我覺得是對我在傳承中找到一種依據,特別是頤和園的粣方鼎,授權於我用玉製作這種方式起到了從古到今的一種傳承。它體現的不但是工藝傳承,歷史傳承,還有體現的是青銅文化結合玉文化在當今社會上的一種共鳴,肯定了作品的生命力。以此我更能從工匠精神走到藝術追求的方向。」

秉持著一個匠人的「初心」,馬洪偉不僅僅在技藝上下苦工,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堅守著,傳承古老的「工匠精神」,每刻一刀都要負起千年的重責;同時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加強理論學習,他認為文化才是核心價值所在,而不只是材料價值、工藝價值。

獸面紋斝(讀音甲)

四羊方尊

頌壺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如今,頤和園內展出的這批精美的青銅玉雕,既彰顯手工技藝之美,又生動詮釋了一位玉雕藝術家自我雕琢的成長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臻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華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