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錢君匋:藝術大匠,文藝通才

錢君匋:藝術大匠,文藝通才

編者按:

曾經做過西泠印社副社長的錢君匋先生是一個文藝通才,除了詩書畫印,他對裝幀、音樂也是行家裡手,出類拔萃。他的收藏在他那個時代風騷獨標,其收藏的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三家篆刻無論質量數量都無其他藏家可以抗衡。他先後向家鄉捐贈了兩家以他個人名義建立的藝術院(研究院),並廣泛地服務社會和進行國際文化交流,似乎國內還找不到第二個錢君匋這樣傳奇色彩的文藝通才式的大家,尤其今天對祖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錢君匋身上彰顯的故事正成為傳家寶值得好好紀念宣揚。

本期書法板塊以錢君匋生平故事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合輯成一個小專題,希望通過他的事例給予人們思考和啟示,以激發我們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要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當代藝術家要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心繫家國,情懷大眾,尊崇「真善美」,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不斷鑄就文藝新高峰。

錢君匋 塘棲名種 國畫

藝術大匠錢君匋

文/林乾良

自古論人之多才,有「鄭虔三絕」之詞。鄭公唐代文人,以詩、書、畫並精馳名於世。近代亭賢錢君匋(1906-1998),長我26歲而始終以忘年交相待。究其故,因彼與夫人均從我岳父奚萬鵬習楊氏太極拳之故。18年前拙著《西泠群星》出版,曾收錢老。即稱:「錢老有八絕:篆刻、書法、繪畫、裝幀、詩文、音樂、鑒賞、收藏是也。」

1.篆刻:錢老多齋稱,其一為「無倦苦齋」。字面之意,無有倦、苦也。其實,言其於印崇趙之謙(無悶),黃牧甫(倦叟)與吳昌碩(苦鐵)三公。自然,幼年從孫增添,徐菊庵習藝時,仍從古璽、漢印入手。多方探索,更兼容明清印派,吳、浙、皖、諸家。融匯貫通,遂形成工放兼容,風格多變,渾樸遒勁,清麗古趣之印風,實非一兩字所可概括。此外,巨印、長款為其特色,曾於1985年特梓《錢君匋刻長跋巨印選》一冊,為古今罕見其儔。組印,即專題印譜也。錢老曾刻《長征》、《魯迅筆名》、《矛盾》、《戰地》諸譜。由於印藝超群,書畫家趨之若鶩。僅《錢君匋刻書畫家印譜》中,即列至1987年為止之87位大家,為近現代印人之冠。因藝術當為工農兵服務故,亦以篆外書體作印。經彼手制,仍然金石味盎然,印學專著,如1963年之《中國璽印源流》(與葉老合著)等。

2.書法:錢老自幼臨池,積80餘年之功力,真行、草、隸、篆無不精妙。晚年喜漢晉木簡古趣,時時作之,與其高徒吳頤人可稱雙璧。其書法不僅表現在紙上,尤其是印章邊款上,其一種電閃雷鳴的氣勢,抑揚頓挫的韻律,予人極深感撼。其行草書,論者贊為「把晉人之韻,唐人之氣,宋人之意,明人之恣肆冶為一爐」。

3.繪畫:錢老能畫,以花卉為主。偶作山水,尚未見有人物畫。若年曾告:學生時代也曾作人物畫,兼及其師豐子愷之風格。自感神氣不旺,故棄之。所作畫,筆墨秀逸,設色清新。其山水亦少作諸種皴法,是其特點。能西畫,多用於裝幀。

4.裝幀:若論書籍之裝幀,其名尤勝書畫。在學生時期即留心於是。由於兼擅詩文,自易掌握作者之情趣,而將之引入裝幀。1925年離杭入滬,進入開明書局,後為矛盾、葉聖陶、周予同所辦之刊物作裝幀。聲譽極隆,人稱「錢封面」。

5.詩文:錢老幼讀詩書,自然能文。其印上長跋之文,如「鐘聲送盡流光」「余幼居屠甸夕照寺西,昕夕必聞寺鐘,及長客吳山,山寺鐘聲或透曉露而蕩漾枕衾,或隨暮靄而飄墮幾席……」。詩詞如「蓮葉田田綠漲天,蓮花玉、立弄清妍,蓮塘秋色新來好,更聽吳嬉唱採蓮。」

6.音樂:上世紀20年代錢老即開始學習作曲,與弘一法師、豐子愷、劉質平三代人均有極深的交情。所作曲,為青年人所追捧。中國有名之音樂出版社上海萬葉書店,即他所創立。90年代,曾在上海兩次舉辦他的作品演奏會,聽來清純真摯,感人至深。

7.收藏:錢老的收藏,可稱無可比擬。即以「無倦苦齋」論,他收藏的趙、黃、吳三大家印近500方,真是價同連城。書畫之中,以明清諸家如文徵明、陳老遵、徐青藤、華新羅等最為重要。近現代藝友如劉海粟、徐悲鴻、朱屺瞻等,更不在話下了。

8.鑒賞:收藏得多,鑒賞水平自高。曾指出趙之謙「為五斗米折腰」等印是印真而款偽(此EP近在嘉德拍賣出一千兩百多萬),著有《趙之謙刻印辨偽》等。

偉哉君匋!以一生之藏品與作品,生前即建成桐鄉、海寧兩地的藝術院、館,世間罕見!

錢君匋收藏趙之謙書《漢饒歌三章》

鳳鳥從何來 來止桐溪旁

篆刻大家錢君匋的藝術世界

文/高逸仙(君匋藝術院)

錢君匋,字豫堂,別署午齋、敬堂、冰壺生,室名有:海月廠、思源堂、叢翠堂、無倦苦齋、新羅山館、抱華精舍等。1907年2月12日生於浙江桐鄉。1998年8月2日病逝於上海,享年91歲。三萬三千多天是先生生命的全部天數。在這個生命長度中,他白手起家,創立全國首家音樂出版社——萬葉書店;他裝幀書籍一千七百餘種;他作曲作詞不下百首;他的詩集、散文集以及歌曲集時有面世;他一生收集元、明、清書畫珍品數千件;他先後刻印兩萬兩千餘方;作書作畫更是難以記數……曾有媒體半開玩笑評說錢君匋集十大家於一生,說他是音樂家、書籍裝幀家、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文學家、詩人、收藏家外加一個資本家。話雖有點調侃,但他以多領域的建樹為見證,以九十多個年華的勤奮治藝為口碑,成功地釋放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文化能量,眾多的頭銜名副其實,只是藝兼眾美,總是有很多光芒被更耀眼的光芒所掩蓋。而錢君匋身上最耀眼的光芒便是篆刻家。

錢君匋 書法作品

(一)雛鳳清音

——鄉土文化的滋養

桐鄉,亦稱鳳鳴市,相傳五代時此處遍地梧桐佳木,引來無數鳳凰棲息。此乃鳳鳴市、梧桐鎮等地名的最早來歷,也是一直以來名人輩出的最佳引申義。錢君匋就出生於此。錢君匋祖籍海寧路仲,離他出生的桐鄉屠甸鎮僅20來公里,兩地都屬長江三角洲最富饒的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帶。美麗的江南水鄉不僅土地肥沃,風景宜人,也是中國文化的黃金帶,翻開中國近代史,就能驚喜地發現幾十位一流的文化名人都出自這塊神奇的土地,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文學巨匠茅盾,國學大師王國維,革命家、教育家沈鈞儒,高僧弘一,詩人徐志摩,文學家章克標、金庸,畫家豐子愷等……他們猶如一隻只金鳳凰,飛出家鄉,飛向世界,而二十世紀初生活於此的錢君匋,猶如一隻雛鳳,歷練著未豐的羽翼。他家境並不富裕,父母在小鎮上經營著一家小酒館,艱辛地供著一家人,錢君匋七歲上初小時開始「描紅」,描的是清末科舉制度的餘風——館閣體。還在方磚砌成的矮牆上寫擘窠大字。稍長,開始學習刻印。而在家鄉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得以在書法、篆刻上能堅持和不斷進步,還得感謝三位啟蒙老師,一位是石徑初小的錢作民老師,是他保存了錢君匋最初對書畫藝術的一點點愛好。還有孫增祿和徐菊庵兩位鄉賢(孫、徐皆屠甸鎮上人,孫增祿善書畫、金石,能琴棋、詩文)。書學顏平原,人物、山水、他們授意讓錢君匋學習當時名滿海內外的吳昌碩。因此有了錢君匋臨刻《吳昌碩印譜》;有了呂鳳子陪錢君匋拜見吳昌老;有了後來「把秦漢印當飯吃,並吸收明清各家所長」而終有所成的篆刻大家錢君匋。

錢君匋藏趙之謙印

(二)羽翼漸豐

——藝術熔爐的歷練

(1)追根溯源,出秦入漢

少年錢君匋與大師吳昌碩的這次會面至關重要。吳昌老方向性的指導讓錢君匋目光轉向了秦漢印。

印章至秦漢,猶詩之在唐,是古代這一門傳統藝術的高峰。從來篆刻家多奉秦漢印為宗,然徒從外形模仿者多,得其神韻者少。有的人只是將印面弄得殘缺斑駁,便以漢印自居,殊不知印之在漢,印面也都是完整的,因經年在泥土中腐蝕之後,便有了殘缺斑駁之厚重感。君匋先生學習秦漢,出入自然,師古而不泥古。如「君匋之璽」、「君匋信璽」、「弄潮」諸印。其中尤以擬古代烙馬印「日庚都萃車馬」作的巨印「午齋錢塘之璽」為最,已熔鑄新意後的印面匠心獨具,令人過目不忘。

刻印中,有一專門學問叫「擊邊」,亦叫「破邊」,所謂:「治而完成,其印之四周,稜角嶄齊,病於板直不化,須用刀輕擊其邊角,乃得神化。」此亦由漢印殘破而得之,而君匋先生的破邊之筆,構思巧妙,有畫龍點睛之神力,如其《長征印譜》中「水城」一印,兩字疏密對比強烈,然兩側兼直筆,若印面全為朱底白文,便顯獃滯,作者巧妙地在印文外加了一白框,又讓其大部殘缺,在若有若無之間,既襯託了整個印文,又不顯拘謹。乃神來之筆也。

錢君匋 玉簪花 中國畫

(2)由源及流,沉浸明清

由於明中期文人的參與刻印,使得篆刻藝術在明清有了創造性的發展。直至晚清,印壇上驍將湧起,趙之謙便是其中一位。錢君匋對趙之謙的關注亦是不遺餘力。書法開始臨寫趙之謙的《漢鐃歌三章》,印章也改刻趙之謙一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隱隱笙歌處處隨」、「叢翠堂」等印,趙之謙的影子較深。另有多方巨印中長跋陽文魏碑邊款,都是受了趙之謙陽文長跋的影響。從此他迷戀上了這位近代藝術史上才華橫溢的大藝術家。他用巨大的熱情研究、收集趙之謙作品的同時充分吸收著他藝術作品中的養料,在篆刻、書法,以及中國畫上都受到這位大師很深的影響。可以說,對趙之謙的全面認識理解則是他藝術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幾十年來,他以巨大的精力、財力,在趙之謙藝術思想的研究和作品的收集、保存和考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現保存於君匋藝術院的趙之謙作品就有160多件(錢君匋捐贈),另有多種專著行世,如編寫《趙之謙》書畫集,《錢君匋藏印譜,趙之謙》等。還在文章《趙之謙的藝術成就》一文中寫到:「趙之謙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巧妙地掌握了通感。講究筆墨即善於運用書法入畫,又通書法之法於篆刻……」若撝叔地下有知,對這位異代的知音,當感動、感激吧。

錢君匋 玉簪花 中國畫

(三)金鳳展翅

——丹青不知老將至

印邊天地,四絕藝術

詩書畫印熔於一爐,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特色之一。這種優良的傳統,始於近代趙之謙,至吳昌碩達到極致。錢君匋無論在藝術創作還是美學思想上都受到了晚清諸家的影響,在60多年的藝術活動中,他靠著長期的積累、卓越的才智、驚人的毅力成為現代中國繼往開來、身兼四絕的藝術大師。而以刀代筆,在方寸之間吞吐自如,把真、草、篆、隸演繹得如此精彩的,定是篆刻史上史無前例的,也是書法界里第一人。

(四)鳳凰涅磐

——寸草報鄉澤

關於篆刻家錢君匋,篇幅有限,只能寫到此為止,對於藝兼眾美的他,這裡說的僅僅是篆刻而已。晚年的錢君匋,雛鳳早已脫胎換骨,振翅高飛。可是飛得再高再遠也無法忘記那長滿梧桐樹的家鄉。1985年,80歲高齡的錢君匋做了一個震撼世人的舉動,他把畢生心血收藏的四千多件文物一併捐給了家鄉桐鄉,家鄉人民為了感謝他的壯舉,特建造藝術院保存這批國寶。兩年後的1987年11月,君匋藝術院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這批文物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驚嘆,其中有明代沈周的四尺整紙花卉《壽桃圖》,文徵明1.18米的手卷《窗前鳴珮》(上有張宗祥、葉恭綽、吳湖帆、陸儼少、潘泊鷹、沈一默等八位現代名家的題跋)。青藤、白陽的花卉精品,藍瑛、龔賢的山水精品;陳老蓮的山水、花鳥、人物代表作等12件。清代的作品就更多了:四王、八怪,石濤、華岩、金冬心、蒲作英、任伯年、吳昌碩……應有盡有,其中華新羅的冊頁就有9部,加上兩幅中堂,總計106幅。趙之謙、吳昌碩的作品各有160多件;趙、吳、黃(牧甫)的印章加起來多達400多方!當今拍賣會上幾百萬、幾千萬的近現代大師作品,在君匋藝術院所有藏品中並不算起眼。可要是把這些名字連起來,就是一部近現代繪畫史:從齊白石、黃賓虹、吳湖帆、潘天壽、張大千、于右任、徐悲鴻,到林風眠、沙孟海、陸儼少、劉海粟、郭沫若、謝稚柳、李叔同、豐子愷、張大壯、陸抑非……

君匋先生藏畫都為學習,為研究,為真正的喜好。所以,其所捐藏品還有一個特點是:主題性收集。

內有明代沈周《桃實圖》,文徵明《窗前鳴佩》圖卷,徐渭巨幅《梅花芭蕉圖》,陳洪綬《三高圖》,藍瑛《秋山流水圖》,清代龔賢、王翚、華岩、金農、趙之謙、鄭板橋、任伯年等名家的作品應有盡有,當時的估價是600萬,按現在的市場價,那可不是十億、幾十億能買到的。錢君匋老先生一生勤儉,耄耋之年的義舉,用他自己的話說,要讓這批藝術財富永遠滋潤家鄉這片土地,遺澤後世。一個高尚藝術家盡責於文化的赤誠之心,讓人肅然起敬;一個善良的世紀老人的桑梓之情,更讓人為之動容!

鳳鳥從何來,來止桐溪旁。

錦毛濯春雨,彩翮晰朝陽。

這是明代詩人程本立讚美桐鄉的一首詩。在我看來,更像是桐鄉人民的好兒子錢君匋的寫照。鳳凰去兮不復返,可是他的藝術院將永存,他的幾千件文物將永存,君匋精神亦將永存!鳳凰終將涅槃。

錢君匋封面設計中的字體設計

文/周博

錢君匋是國際公認的中國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大師。他說自己大概做過4000多件裝幀設計,從今天的研究來看,他在民國的設計活動可不只是「封面設計」那麼簡單。如果我們能對他一生的作品詳加搜集整理,以他為個案進行研究,我想,是足可以撐起一篇博士論文的。

錢君匋 封面設計(一)

錢君匋的文字設計深受日本圖案文字的影響。從他1932年出版的《新時代圖案文字集》中,我們就可以非常直接地看到這種影響。在1930年為此書寫的題記中,錢君匋不無得意地說這本書在國內出版的同類著作中「占著頭名」。不過書中的設計案例並非都出自錢君匋之手,其內容基本上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他自己給一些書刊做的標題字設計,比如《小說月報》、《學生雜誌》的刊頭字體;其二,則完全是從日本設計師本松吳浪所著《現代廣告字體撰集》(增補版,東京:誠進堂書店,1928年)一書中複製下來的。如果我們把錢君匋早期設計的圖案文字與本松吳浪書中收集的這些圖案文字進行聯繫和比較就會發現,錢君匋的許多處理方式都來自日本當時的圖案文字,比如像柳葉一般形狀的捺筆,「月」字中間的兩橫寫成阿拉伯數字「2」或「3」的樣子,等等。不過,錢君匋也在研習自己的風貌,而且很快就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1930年代中期之後,錢君匋的字體設計日本的味道就逐漸變淡了。他逐步捨棄了日本圖案文字中過度裝飾化和細節瑣碎的傾向,那種比較炫目的、乖張的形式少了,文字的結構也不再像日本的圖案字那樣鬆散,而是靠近中文的楷體或宋體的結構,變得越來越嚴格、緊湊。我想,這種變化應該與錢君匋對楷書書法結構的理解有關,像「中宮收緊」之類的規訓對於那個時代寫字的人而言畢竟是潛移默化的。而且,錢君匋的裝幀設計在1920年代末的上海出版界就已經名聲大噪,前來找他做設計的人非常多,可謂應接不暇,因此,熟能生巧應該說也是其字體設計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錢君匋 封面設計(二)

年輕時代的錢君匋在字體設計上做過許多有意思的實驗。比如,在他設計的《進行曲選》(1928)、《近代的戀愛觀》(1928)、《近代文學與性愛》(1931)等書的封面中,我們會發現,他曾一度喜歡用字母和阿拉伯數字取代筆畫以構築漢字,這種設計使標題字有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現代感和混合特徵。我想,這種設計與他在上海「十里洋場」的工作經驗有關,也容易讓人聯想起當時漢字羅馬化或拉丁化的討論。他有些設計是典型的的裝飾藝術風格,比如《偉大的戀愛》(1930)、《寡婦的心》(1934)、《樂譜的讀法》(1934)等,這些設計雜糅了歐日風格,又有一種特別的上海摩登氣息。不過,在我看來,他最有價值的嘗試則是那些具有顯著現代主義版式特徵的文字設計。比如,他設計的《文學周刊蘇俄小說專號》(1931)、《時代婦女》(1934)、《申時電訊社創立十周年紀念特刊》(1936)等。這些設計雖然顯示了構成主義和風格派的影響,但是錢君匋解析並突出了漢字本身在形式上的現代感和結構之美,從而把現代中文字體的設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錢君匋 封面設計(三)

錢君匋設計的《文藝月報》創刊號,其刊頭字體的設計也讓人印象深刻。這幾個字乍一看並不起眼,似乎是宋黑的變體,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文藝月報」的每一筆都剛直尖銳,所描繪的顯然是匕首的形狀,而每一個字都是由諸多匕首組成。聯繫刊物的時間(1935年12月1日出版)和雜誌開頭數篇針砭時弊的「雜文」內容,我認為,其以「匕首」為基本形式要素的字體設計很可能與魯迅關於雜文的功能的論述有關。在1933年發表的《小品文的危機》這篇著名的文章中,魯迅說:「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但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然而這並不是『小擺設』,更不是撫慰和麻痹,它給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養,是勞作和戰鬥之前的準備。」如此說來,錢君匋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字體設計其實大有深意。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住在上海孤島的錢君匋幾乎不做設計了。不過他還是為廣州創刊的《文藝陣地》(1938)第一卷設計了封面,其中「文藝陣地」這個刊名字體設計成有顏體韻味的宋體字,大字直排,幾乎佔了封面的三分之一,可謂粗獷有力。封面的背景,則是一幅以中國地圖為規矩,表現中國軍人浴血奮戰、保衛國土的照相蒙太奇作品。這個設計無論是刊名字體還是照相蒙太奇,皆可謂深沉大氣、匠心獨具,堪稱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傑作。《文藝陣地》上的顏體宋字到底是誰首創,現在還很難說,但它確實在後來的抗日宣傳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直到1950年代都很有影響,後來有「民主體」之謂的「大宋體」就與「文藝陣地」這些字體有直接關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範 的精彩文章:

去「不懂」看看,你看懂「緒老呆筆水墨」嗎?
取法於黃賓虹畫法,大器晚成的「草聖」林散之

TAG: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