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Photoshop中圖層樣式的應用

淺談Photoshop中圖層樣式的應用

圖層樣式是指圖形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中的一項圖層處理功能,

圖層樣式的功能強大,能夠簡單快捷地製作出各種立體投影,各種質感以及光景效果的圖像特效。

同學們如果使用PS時候沒有辦法選定圖層的樣式、無法對樣式進行編輯,那麼這個圖層很有可能被鎖定,解鎖之後就可以編輯了。

下面簡單的操作一下

觀察是否這個圖層本就沒有任何的樣式,從而無法複製、粘貼其樣式。有樣式編輯的圖層會在圖層下列出。

(注意圖層fx右邊的下拉箭頭可以隱藏圖層列表,注意查看)

2.有圖層樣式列表而沒有辦法操作的,應為圖層被鎖定。右側有小鎖標誌極為鎖定。

3.鎖定的圖層,不管雙擊圖層還是右鍵,都看到混合選項按鍵為灰色,不能打開編輯圖層樣式。

4.按下解鎖鍵,解鎖該圖層。或者是一開始默認的底層被鎖,雙擊被鎖底層圖層即可解鎖。

之後就可以編輯圖層樣式了。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圖層樣式裡面的各個效果。

斜面和浮雕

斜面和浮雕是圖層樣式裡面的第一個,這個效果可以做出非常多的東西,尤其是一些效果字和UI kits的實現(UI控制項)。

它在處理凹凸質感和明暗質感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我們先來看一些浮雕做的案例:

斜面和浮雕中有五種樣式分別是:內斜面,外斜面,斜面和浮雕,枕狀浮雕,描邊浮雕。

其中內斜面和外斜面用到的較多;斜面和浮雕,枕狀浮雕,描邊浮雕這三種各有特點搭配等高線可以製作出很多一流的效果。

在大家做東西的時候不要僅僅使用默認顏色和數值,搭配色運用好一些可以製作出很多不一樣的效果。

描邊

描邊樣式很直觀簡單,就是沿著層中非透明部分的邊緣描邊,這在實際應用中很常見。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邊樣式的主要選項包括:大小(Size)、位置(Position)、填充類型(Fill Type)。

1.大小(Size)

其實就是設置描邊的寬度。

2.位置(Position)

設置描邊的位置,可以使用的選項包括:內部、外部和居中,注意看邊和選區之間的關係。例如:

居中描邊

外部描邊

內部描邊

3.填充類型(Fill Type)

「填充類型」也有三種可供選擇,分別是顏色、漸變和圖案,用來設定邊的填充方式。

內陰影

了解Photoshop圖層樣式中的內陰影,教程講解了內陰影的各個選項的設置和效果,對PS初學者了解PS的圖層樣式有很大幫助。

內側陰影的很多選項和投影是一樣的,這裡只作簡單的介紹。

投影效果可以理解為一個光源照射平面對象的效果,而」內側陰影」則可以理解為光源照射球體的效果。

*混合模式(Blend Mode)有很多,在做圖的時候需要靈活運用,多做嘗試。

*顏色設置

*不透明度(Opacity)一般我們不會用默認值,通常我們用的值約在40%-60%之間,當然這不是一個絕對值,不能死記硬背。

*角度(Angle)就是光源來的方向,通常我們都把角度設置為90°,這樣物體的影子是在下方,不容易使畫面發臟。

*距離(Distance)距離一般和大小要搭配使用,同學們要通過反覆的調找好自己想要的效果。

*阻塞(Choke)這個值一般不進行設置

*大小(Size)大小要和距離搭配使用。

*等高線(Contour)

混合模式(Blend Mode) 默認設置是正片疊底(Multiply),通常不需要修改。

內發光|外發光

Photoshop中的外發光可為圖層對象添加任何色彩的發光效果,而內發光則是添加在圖層對象內側的發光效果,下面我們以外發光為例介紹面板中的屬性,內發光就不再贅述。

相關參數:

混合模式(Blend Mode)

默認的混合模式是「濾色」,上面說過,外側發光層如同在層的下面多出了一個層,因此這裡設置的混合模式將影響這個虛擬的層和再下面的層之間的混合關係。比如:

其他模式大家可以自己試試對比其中的差別。

不透明度(Opactity):

光芒一般不會是不透明的,因此這個選項要設置小於100%的值。光線越強(越刺眼),應當將其不透明度設置得越大。

這個在學習的時候通過改變不透明度的值自行感受不透明度對外發光樣式的影響,這裡就不挂圖片了。

雜色(Noise):

雜色用來為光芒部分添加隨機的透明點。

雜色的效果和將混合模式設置為「溶解」產生的效果有些類似,但是「溶解」不能微調,因此要製作細緻的效果還是要使用「雜色」。

以下是對比圖:

漸變和顏色(Gradient or Color):

外發光的顏色設置稍微有一點特別,可以通過單選框選擇」單色「或者」漸變色「。

即便選擇」單色「,光芒的效果也是漸變的,不過是漸變至透明而已。如果選擇」漸變色「,你可以對漸變進行隨意設置。

方法(Technique):

方法的設置值有兩個,分別是」柔和「與」精確「,一般用」柔和「就足夠了,」精確「可以用於一些發光較強的對象,或者稜角分明反光效果比較明顯的對象。

下面是兩種效果的對比圖,前一種使用了"柔和「,後一種使用了」精確「。

擴展(Spread):

「擴展」用於設置光芒中有顏色的區域和完全透明的區域之間的漸變速度。

它的設置效果和顏色中的漸變設置以及下面的大小」設置「都有直接的關係,三個選項是相輔相成的。

比如下面的例子中,前一幅的擴展為0,因此光芒的漸變是和顏色設置中的漸變同步的,而第二幅的擴展設置為40%,光芒的漸變速度要比顏色設置中的快。

大小(Size):

設置光芒的延伸範圍,不過其最終的效果和顏色漸變的設置是相關的。

這個設置比較簡單,大家可以自行感受,這裡不給出示例圖了。

等高線(Contour):

Photoshop CC提供了12種等高線,選擇不同的等高線效果也不一樣,如下面的例子。

範圍(Range):

「範圍」選項用來設置等高線對光芒的作用範圍,也就是說對等高線進行「縮放」,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用於光芒上。

調整「範圍」和重新設置一個新等高線的作用是一樣的,不過當我們需要特別陡峭或者特別平緩的等高線時,使用「範圍」對等高線進行調整可以更加精確。

通過改變範圍值得大小就能明顯感受範圍選項對於外發光的影響了。

抖動(Ditter):

「抖動」用來為光芒添加隨意的顏色點,為了使」抖動「的效果能夠顯示出來,光芒至少應該有兩種顏色。

比如,首先我們將顏色設置為黃色、藍色漸變,然後加大「抖動」值,這時就可以看到光芒的藍色部分中出現了黃色的點,黃色部分中出現了藍色的點:

顏色疊加|漸變疊加|圖案疊加

「漸變疊加」和「顏色疊加」的原理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虛擬」層的顏色是漸變的而不是平板一塊。

「漸變疊加」的選項中,混合模式以及不透明度和「顏色疊加」的設置方法完全一樣,不再介紹。

「漸變疊加」樣式多出來的選項包括:漸變(Gradient)、樣式(Style)、縮放(Scale),下面我們來一一講解。

設置漸變的類型,包括線性、徑向、對稱、角度和菱形。

這幾種漸變類型都比較直觀,不過「角度」稍微有點特別,它會將漸變色圍繞圖層中心旋轉360度展開。

也就是沿著極坐標系的角度方向展開,其原理和在平面坐標系中沿X軸方向展開形成的「線性」漸變效果一樣。

設置漸變色,單擊下拉框可以打開「漸變編輯器」,單擊下拉框的下拉按鈕可以在預設置的漸變色中進行選擇。

在這個下拉框後面有一個「反色」複選框,用來將漸變色的「起始顏色」和「終止顏色」對調。

"圖案疊加"樣式的設置方法和前面在"斜面與浮雕"中介紹的"紋理"完全一樣,這裡將不再作介紹,僅給出如下的實例圖片。

投影

添加投影(Dropshadow)效果後,層的下方會出現一個輪廓和層的內容相同的「影子」,這個影子有一定的偏移量,默認情況下會向右下角偏移。

投影的效果選項有:

混合模式(Blend Mode)

顏色設置(Color)

不透明度(Opacity)

角度(Angle)

距離(Distance)

擴展(Spread)

大小(Size)

等高線(Contour)

雜色(Noise)

圖層挖空陰影(Layer Knocks Out Drop Shadow)

下面我們來對他們一一作介紹:

混合模式(Blend Mode)

由於陰影的顏色一般都是偏暗的,因此這個值通常被設置為「正片疊底」,不必修改。

顏色設置

單擊混合模式的右側這個顏色框可以對陰影的顏色進行設置。

不透明度(Opacity)

默認值是75%,通常這個值不需要調整。如果你要陰影的顏色顯得深一些,應當增大這個值,反之減少這個值。

角度(Angle)

設置陰影的方向,如果要進行微調,可以使用右邊的編輯框直接輸入角度。

在圓圈中,指針指向光源的方向,顯然,相反的方向就是陰影出現的地方。

距離(Distance)

陰影和層的內容之間的偏移量,這個值設置的越大,會讓人感覺光源的角度越低,反之越高。

就好比傍晚時太陽照射出的影子總是比中午時的長。

擴展(Spread)

這個選項用來設置陰影的大小,其值越大,陰影的邊緣顯得越模糊,可以將其理解為光的散射程度比較高(比如白熾燈)

反之,其值越小,陰影的邊緣越清晰,如同探照燈照射一樣。

注意,擴展的單位是百分比,具體的效果會和「大小」相關,「擴展」的設置值的影響範圍僅僅在「大小」所限定的像素範圍內,如果「大小」的值設置比較小,擴展的效果會不是很明顯。

大小(Size)

這個值可反映光源距離層的內容的距離,其值越大,陰影越大,表明光源距離層的表面越近,反之陰影越小,表明光源距離層表面越遠。

等高線(Contour)

等高線用來對陰影部分進行進一步的設置,等高線的高處對應陰影上的暗圓環,低處對應陰影上的亮圓環,可以將其理解為「剖面圖」。

如果不好理解等高線的效果,可以將「圖層挖空陰影」前的複選框清空,你就可以看到等高線的效果了。

來源:千鋒UI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鋒IT教育 的精彩文章:

Web前端工程師常去的15個技術網站
PS簡單幾步製作漂亮的布簾

TAG:千鋒IT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