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風效果圖:PS中生成中式水墨風夜景

中國風效果圖:PS中生成中式水墨風夜景

教程 | 素材 | 經驗 | 乾貨 | 還有更多小秘密

本文轉載自LAC丨ArchStudio

今天,不同於之前教程偏重於方案概念化的表達,從另一個角度,教授同學們怎樣通過合適的效果圖製作手法來表達一個中式風格方案。

今天這組教程的特色是環境較為寫實,根據方案的形體特點,選取角度後,期望達到如下表達目的:

a)著重突出建築的質感;

b)根據基地實際情況,在缺少3D環境模型的情況下,如何將建築同基地內近景水面結合;

c)通過蓋印命令以及色調調整,由正常效果圖轉換為夜景的效果。

下面首先看一下效果圖的製圖過程以及最終效果預覽。

GIF

STEP 1

模型準備

在本方案中,單層建築的體量感以及建築表皮所呈現的質感是我所想要表現的部分, 另外尋找合適的角度去思考怎樣結合基地中的水景也是需要在模型準備和選角中考量的部分。

一點建議,如果同學們想要在效果圖中凸顯表達自己所設計方案的肌理材質,在3D建模的過程中(尤其是Sketchup)只需白模,不需要拼貼任何自帶材質再進行渲染,而渲染則最好在rihno中進行操作,就算不熟悉rihno使用的同學也可以很容易將SU 白模導入rihno進行渲染工作。

最佳表達手法是,使用白模和最基本參數進行簡單渲染,只需突出光影,之後在ps中進行具體部分的材質拼貼,效率極高,省去繁瑣渲染步驟的同時,表達效果也最優,不會出現國內設計院風的尷尬效果。

GIF

基於以上,我選擇了一個近景接近立面但是帶有人視角透視的模型角度(如圖),這樣,地面會具有透視角度,因此可以在ps中添加模型中缺失,但基地中確很重要的景觀因素,建築與水結合。

在正式效果圖開始製作之前, 對於圖面結構的預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像GIF中所呈現的一樣,自己用簡單草圖進行結構劃分,有邏輯地進行效果圖製作。

STEP 2

底圖倒出

模型準備完畢之後就是底圖的導出,看過上篇教程的同學都知道我習慣將底圖分至三個層次在photoshop內使用「正片疊底」以及「圖層鏈接」命令進行合併編輯。

基本步驟+相關rihno命令:

定義場景namedview——導出線稿 ctrl+p (稍後給出詳細解釋)——添加光源進行 vray基礎渲染得出渲染層和陰影層——Ps內合併進行編輯

2.1 定義場景Namedview

GIF

2.2 導出線稿 ctrl+p

導出線稿這一步,使用rihno的列印命令投機取巧。

如果不使用列印命令,按照常規做法,應當導出dwg格式線稿,放入AI,修改亂線以及線型,再單獨photoshop進行渲染層編輯,置入AI中合併。這種方法雖然比較嚴謹,但是對於效果圖來說,線型並不是需要呈現的重點,甚至可以不需要邊線,而且,又多出一個AI軟體的編輯步驟,拖延效率。

那麼,我來詳細演示一下,怎樣在rihno中使用列印命令,快速導出高清線稿。

首先,更改需要渲染場景內的模型顯示樣式如下。

繼而,ctrl+p調出rihno列印界面,進行相關參數設置。

列印界面被調出後,左側可見詳細參數設置,在此,我們只需改動「目標「」和「線型與線寬」下的詳細參數即可。

「目標」下修改輸出格式為圖片文件,界面大小針對自己的預判來設置,在此我設置的是A1圖幅大小,解析度300。由於我們只需要線稿部分,特別注意將輸出顏色調至黑白。

「線型與線寬」下,除預設線寬外,其餘均可採用默認值,預設線寬我的建議數值範圍是0.1±0.03,線型偏細,方便在ps內進行快速選擇編輯材質的同時,較細線型會保證圖面乾淨。

參數設置好之後點列印,輸出的線型文件預覽如下:

2.3 Vary 渲染

由於是白模渲染ps加材質,所以不用特別設置vray參數,只需要將解析度調高,這個步驟不過多贅述,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陰影層的導出。

設置窗口中 VFB channel 多選取Shadow channel。渲染好的成圖同shadow層都分別保存jpg。

以下就是渲染層和陰影層在Photoshop中正片疊底之後的效果。

到這一步為止,由rihno導出的底圖素材就全部get,下面的步驟就交給photoshop來處理。

STEP 3

拼貼材質

3.1 整合底圖

首先調整渲染圖層的曲線達到一個較亮的光感,可以看出默認設置下的白模渲染光感較弱,將線稿層,陰影層混合模式都調至正片疊底,並將陰影層透明度降低,得出如下圖底效果。

將三個圖層鏈接並編組,命名為建築組,其餘要素,也要分類編組,養成習慣。

3.2 材質選擇

根據方案設計,顏色搭配和效果圖想要表達出的體量感,我對材料的選擇方向大致是原色混凝土材質和木材。

3.3 表面拼貼

角度選擇接近正立面,將每一個可見表面按照由大面到小面的順序進行材質拼貼處理,每個相同材質的透視面可以進行同步編輯,基本編輯步驟如下。

圖案填充——自由變換——快速選擇——混合模式——曲線微調

要製作質感厚重的建築,這一個步驟是比較需要耐心去完成的,但掌握方法之後只是一些重複動作,熟練之後會很快拼貼完成,下面以一組帶有透視的表面為例,進行演示。

首先根據線稿劃分,迅速確定一個待編輯、具有向內透視效果的待編輯面,之後運用參考線和矩形選框工具,建立一個稍大於待編輯面的矩形選取,新建一個圖層進行材質圖案填充。

圖案填充

ctrl+d取消選區,快捷鍵ctrl+t進行自由變換,按住ctrl鍵點選材質矩形的四角進行透視拉伸變形,直到視覺效果上與3D模型的透視方向一致。

將ps當前編輯圖層切換至線稿層,選中待編輯區域,shift+ctrl+I 進行反選,delete刪除,得到這個面帶有正確透視的材質;切換當前編輯圖層為材質層,混合模式調製正片疊底,適當減小透明度,ctrl+m調出曲線命令進行光影微調至自己視覺滿意。這樣一個面的材質拼貼就完成啦。

GIF

其餘面也採用相同手法進行處理:

GIF

舉一反三,在這一步,同學們可以看出,具有精緻線條邊線的模型對於後期做拼貼質感是多麼的重要。預覽一下完成材質拼貼之後的效果:

經過一個過程的細緻的材質拼貼,方案的特點自然突然出來。同時將所有拼貼材質進行編組。

STEP 4

環境處理

4.1 天空以及背景植物

由於是中式建築的方案,山水氛圍的渲染還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由於不完全是設計概念表達,意向不能特別突出搶奪建築主角風頭。

所以在天空背景的處理上, 採用雲素材以及山水畫素材效果疊加,同時調至低透明度的方法。

在背景植物的選擇上面,盡量選擇樹頭呈球狀,整體感較強,分散感較弱的樹來襯托建築,降低飽和度。

製圖過程以及參數如下:

GIF

編組以及混合模式和透明度參數調整:

4.2地面景觀(水+植物)

地面由於有較大留白,對於如何構圖的預判,對於合適素材的尋找和拼貼來說就十分重要。

下圖就是我將景觀大感覺以及配色較最初預判更加細節化的草圖,根據位置,尋找素材,拼貼素材。

素材拼貼過程中自己把握色調以及飽和度與整個圖幅現有效果保持一致。

大家切勿忘記將景觀素材按照位置分組打包。

STEP 5

倒影製作

接下來為了使建築和環境融入更加完美,針對建築在水中的倒影製作。之所以將倒影單獨拿出一節是因為在很多方案中,大家通常會碰到水,但很多同學苦於渲染無能或者ps插件無能,導致最終效果很突兀。這裡提供給大家一個非常快捷簡單的方法,用到的只是photoshop自帶的基礎濾鏡功能。

首先,將除建築組和材質組之外的其他組隱藏,shift+ctrl+alt+e蓋印圖層,之後只摳圖出需要進行倒影製作的建築部分,ctrl+t 自由變換並垂直翻轉,得到下圖的鏡像,這一步驟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用於倒影編輯的原始素材圖層。

選擇新得到的鏡像圖層作為當前編輯圖層,在濾鏡菜單下找到,扭曲——波紋——參數設置,如下。

隨後將其餘隱藏組打開,調整倒影圖層混合模式以及透明度,並使用橡皮擦沿景觀邊緣擦去多於重合部分。

這樣,簡單的水波倒影效果就完成啦,如果同學們需要白天的正常效果,到這一個步驟就可以進行色彩微調,完成啦,下面介紹的是簡單幾個調色步驟轉化為更加厚重的夜景表達效果。

STEP 6

夜景生成

首先為整個圖面添加一層肌理,留白建築和水面部分。

混合模式和參數改至如下:

蓋印圖層,仍然留白水面和建築部分,調整曲線ctrl+M 、色相/飽和度ctrl+U、色彩平衡ctrl+B、圖層透明度,參數如下。

最後,疊加一層雲霧素材,微調整體色調,使建築稍亮,具有燈光的感覺,夜景的效果就完成啦。

STEP 7

結語

同學們可以結合之前中國山水畫風格教程,比較二者異同,同時將處理手法靈活化,形成自己一套快速製作類似效果圖的體系。

再次總結一下這份效果圖製作教程中「投機取巧」的重點:

白模普通rihno渲染——快速線稿導出——PS貼材質——靈活運用簡單濾鏡+構圖預判製作水景——善於運用PS調色命令——不同要素編組處理

最後祝大家學業順利,每天都有不同的進步~

感謝閱讀我的教程!

感謝LAC丨ArchStudio授權分享

歡迎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

熱門課程

國際競賽風圖紙一點也不難

大神們手把手帶你一張張學會

《數據可視化-大數據下的分析圖》

熱文推薦

學堂福利

熱文推薦

關注景觀小學堂,成為更優秀的設計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景觀小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景觀小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