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蒲草拳石寄幽情

蒲草拳石寄幽情




《幽夢影》是一本妙書。



張潮與好友的唱和,浸透了傳統中國文人教養的生活觀。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品味,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藉著張潮的眼睛,讓我們發現瑣碎生活竟然如此不凡,月亮、石頭或一棵樹,雲霞、蝴蝶或花鳥,

這些尋常之物,在張潮靜觀、內省,經過個人的體悟之後,演進成了足以流傳的生活的學問、生命的道理。




張潮與好友的唱和,道出了那樣具有

「純粹的生活」,那是明朝文人最重視的「性靈」,一種清潔、透明而單純的性情質地。

作為基督徒的林語堂寫道:《聖經》讓他嚮往「清潔的生活、純粹的生活、單純的生活、有用的生活」。《幽夢影》之於林語堂,則有如中國版的《聖經》,有用又無用,讓人在濁世里安身立命。






張潮吟唱,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人格特質,古人生活歷歷在目,古人的種種情思安放於此處,這般真實;合上書頁,一切又如夢幻泡影,不過是在他人的夢境中偶然尋見自己的影子罷了。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

追求精緻生活,以及此時文人的情趣在器物上的體現,足以讓我們體會到那時傢具、陳設、生活之美了。




所謂:才思一縷,片花寸草,歲月晴照;情趣幾分,遙水近山,不遺玄想。






論讀書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經傳宜獨坐讀;史鑒宜與友共讀。


 

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論情趣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供養。


 


貌有丑而可觀者,有雖不醜而不足觀者;文有不通而可愛者,有雖通而極可厭者。此未易與淺人道也。


 


方外不必戒酒,但須戒俗;紅裙不必通文,但須得趣。


 







論美人


 


昔人云: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云:若無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月下談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情意益篤。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取解語者也。


 





論花與蝶


 


藝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香,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蓮也;止宜於鼻者,櫞也、桂也、瑞香也、梔子也、茉莉也、木香也、玫瑰也、臘梅也。余則皆宜於目者也。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箝、虞美人、水仙,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論月


 


玩月之法,皎潔則宜仰觀,朦朧則宜俯視。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樂莫如琴,在動物莫如鵑,在植物莫如柳。


 


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論春秋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內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古人以冬為三餘。予謂當以夏為三餘

——

晨起者,夜之餘;夜坐者,晝之餘;午睡者,應酬人事之餘。古人詩云

"

我愛夏日長。

"

洵不誣也。


 


吾欲致書雨師:春雨

,

宜始於上元節後,至清明十日前之內,及穀雨節中;夏雨,宜於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後;秋雨,宜於孟秋之上下二旬;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論山水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

花月亦山水也。


 


鏡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寫意人物也。鏡中之影,鉤邊畫也;月下之影,沒骨畫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風流自賞,只容花鳥趨陪;真率誰知,合受煙霞供養。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論生活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月為天文中尤物,西湖為山水中尤物,詞曲為文字中尤物。


 





論朋友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蒓鱸以季鷹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宋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

……

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發前人未發之論,方是奇書;言妻子難言之情,乃為密友。




 


論態度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天下無書則已,有則必當讀;無酒則已,有則必當飲;無名山則已,有則必當游;無花月則已,有則必當賞玩;無才子佳人則已,有則必當愛慕憐惜。


 


雖不善書,而筆硯不可不精;雖不業醫,而驗方不可不存;雖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備。


 


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則不可不痴。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案頭沒一隻筆筒:怎體現有文化
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這就是人生!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