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面、帶、通道才是經絡和腧穴的真正表現

面、帶、通道才是經絡和腧穴的真正表現

撰稿 │醫瞳君

很多朋友在初期學習經絡和腧穴的時候絕大多數都認為腧穴在體表就是一條線,腧穴就是一個點,經絡在體內也是一條線,所以感覺經絡和腧穴所佔人體區域非常狹小,學起來十分困難。

其實這是一種直覺式的學習誤區,如果一直都抱著這種思想學經絡腧穴,那勢必會進入一條學習的死胡同,很難有更高的進階。醫瞳君今天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麼就說說能讓大家產生「腧穴是一個點,經絡在體內就是一條線」的想法的原因。

首先,我們現在大多數教材為了準確的表述一個腧穴的位置,通常會用解剖術語進行描述,在這段描述中一般最少會包含兩條線,在二維平面中,兩條線相交匯可以確定一個坐標,這個坐標在我們體表,剛好可以確定腧穴的準確定位,這個表述方法其實非常先進,每一個坐標都是獨一無二的,絕對不會混淆,而且只要記住,可以說終身不會忘記,並且可以快速準確無誤的找的腧穴。

有利就有弊,這種表述非常準確,卻讓很多初學者產生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腧穴就是一個點。這不是一個個案,在醫瞳君的學生中,抱有這種思想的人太多了,一般都是初期自學的學生多見,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針灸的時候總是在一個針孔反覆針灸,還在抱怨,為什麼腧穴這麼小,反覆針刺針孔都感染了。

我們古籍中記載腧穴的方法都是很粗獷的,沒有這麼細緻,因為古人更加重視脈的作用,對於腧穴的作用沒有想現在這多的重視,只要不離開經脈就行了。更多的是強調腧穴的尋找,例如「以痛為輸」就是在說哪裡疼那裡就是腧穴。我們現在很多腧穴都是用這種思想作為指導而找到的,包括「阿是穴」也是以此為基礎的。

在尋找腧穴中,很多古籍都記載了尋穴、揣穴、探穴等技法。這些都表明,在古人的觀念中,腧穴都是一個面而非一個點,再從字面上看「穴」這個字本來就是指一個面,而非一個點,你們誰見過埋人的時候是豎著放進去的。

臨床中,只要針刺在這個範圍中都是可以的,這個範圍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更多的時候是根據病情決定的,通常在肌肉豐厚處有一元錢硬幣那麼大範圍都是可以操作的。

在體表是一個面積,那麼在皮下肯定就不會是一條線啦。一般在皮下都是一條通道,針刺的時候,只要針刺到這個通道上就可以了,這也是斜刺、透刺法的基礎條件,無論從哪個方向進針,只要針刺到這個通道上,就可以起到治療效果。

當這些立體的腧穴形成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整個經絡都是呈帶狀分布,在帶狀分布的時候,將我們整個人體都包裹起來,最終構成我們整個的人體經絡系統。

綜上所述,腧穴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體內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通道,在體表也不是一條線,而是一條帶,只有記住這些,才能真正的理解經絡的的循行本質,下次就不要再在一個針孔上反覆針刺了,那樣即無用,也毫無價值,只會徒勞的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風險。

編輯│李佑微

校對│魚果醫醫

PS:文章為醫瞳原創,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訴其法律責任,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瞳 的精彩文章:

愛情就是吃飽了看著你不覺得討厭

TAG:醫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