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經日本經濟的重要一極,如今卻失掉了方位,關西經濟的沉浮值得深思……

曾經日本經濟的重要一極,如今卻失掉了方位,關西經濟的沉浮值得深思……

一起不大的跨國併購案,在日本關西經濟界激起一道漣漪後,沒多久又歸於平靜。

日落大阪

這一併購案的目標是京都大學產學研聯合企業GLM。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香港投資公司奧立仕控股以收購GLM部分股東股份的形式,將GLM納於旗下。GLM是從事電動汽車研發和銷售的新興企業,計劃於2019年在日本國內和海外量產、發售高級電動跑車,但苦於缺乏資金,最終與尋找新投資項目的香港公司一拍即合。

日本媒體簡短而客觀地報道了這則新聞。GLM不過是日本眾多缺乏資金支持的新興企業中的一個幸運兒,然而在日本經濟研究者眼中,這是一個值得解剖的案例——在日本汽車產業,新興小企業面臨的成長生態相當嚴峻,汽車巨頭們把控了從資本到市場的各個領域,新興企業想成為產業鏈條中的一個附屬環節可以,但要擠進去並獨樹一幟地發展起來,則非常之難。

這一併購案發生在日本老牌經濟圈關西地區,又被賦予了特殊含義:一方面,新興企業融資難,從一個側面暴露了關西這樣的傳統工業地區經濟多年難以振興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其引進外資成功,也反映了關西經濟界「向西看」新戰略的局部成功。而在更深層次上,日本關西大城市群經濟中心地位的沉浮及所帶來的經驗教訓,更值得重視。

關西經濟板塊的「塌陷」

由大阪、京都、神戶、堺、奈良、和歌山、大津等城市組成的關西大城市群,在日本經濟發展史上曾居於十分重要的位置。近代以後,人們將其與政治中心東京圈一起,比作圍棋的兩隻活眼,支撐了日本政治經濟大棋局。

關西總面積占日本全國的8.3%,人口為全國的16.9%。1970年大阪舉辦世界博覽會時關西經濟達到頂峰,區內生產總值約佔全國GDP的兩成。

具有商業傳統、龐大消費市場和水運中心位置的關西各大城市一直都很「牛」。日本九大綜合性商社,有七家誕生於關西地區。京都作為日本國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個「京」字,是京都人掛在臉上的自豪——京都人娶的老婆叫「京妻」,京都的蔬菜叫「京野菜」,瓷器叫「京瓷」,還有一堆「京」字頭的傳統產品,如京團扇、京小紋、京指物、京扇子、京人形、京表具、京佛具、京友禪……東京也是「京」,不過在京都人眼裡那個「京」只有「區區」150年歷史,沒什麼可比性。大阪從開埠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商業文化深厚,日本三大老牌家電公司的總部均設在大阪。大阪人總是特有主意,日本全國乘扶梯時人都是立於左側,唯大阪立於右側,大阪人說他們是對的,其他地方錯了。神戶是日本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當年南來北往的貨物都在這裡中轉。

不過自1980年代後半期起,關西經濟走了下坡路,不僅對東京望塵莫及,連後起的以名古屋為首的中部經濟圈,也漸有後來居上的勢頭了。

關西經濟聯合會新任會長松本正義2017年11月上任伊始,便用一串數據展示了關西經濟面臨的壓力,以此作為對關西工商界的警示:1970年,日本三大經濟圈GDP在全國的佔比為關東35.7%,關西19.3%,中部14.9%;到2014年這一比例變化為關東39.9%,關西15.7%,中部15.3%。在曲線圖上,關東經濟持續上升,中部平穩增長,關西則持續下降。

結構調整不夠快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整個日本經濟都在衰退,關西企業不斷移往成本低廉、市場前景廣闊的海外。在富士通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金堅敏看來,日本三大經濟圈中,受企業轉移海外打擊最大的是關西;關東雖也有大量企業移師海外,但企業走了,人留下了,而且全國大量勞動人口持續向東京集中,其服務業和由人口集中產生的聚集經濟、創意經濟和知識經濟發展起來了,反倒促成了東京圈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部經濟圈則由於擁有豐田公司這樣的世界性巨無霸企業,其汽車業的產業鏈條穩住了本地製造業陣腳,使經濟發展得以保持相對穩定。

對關西經濟而言,產業結構是其興衰關鍵。

近畿經濟產業局總務規劃部長小島暢夫告訴《環球》雜誌記者,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和日本高速增長造成的嚴重環境污染及其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曾迫使關西企業在產業結構上作出調整。

一方面,在原材料型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的同時,關西地區的加工組裝型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到2000年其在產業結構中所佔份額已達40%左右,並湧現了如松下、夏普等世界著名的家電巨頭。

另一方面,關西一些傳統產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了業務轉型。最典型的如創立於1881年的日立造船株式會社,以1965年建成日本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為標誌,開始進行事業重整,從造船企業轉變成擁有垃圾焚燒發電、水處理系統、精密機械設計和製造、成套機械設備、工業機械、工藝設備、基礎設施設備、防災系統、海洋土木工程等眾多新型業務的世界性企業。其垃圾焚燒發電事業的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穩住了關西經濟下滑的勢頭。

但是,在隨後的由信息革命帶來的以信息產業和知識經濟為核心的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關西又步履踉蹌,失掉了方位。

大阪港

關西地區曾寄望於對液晶面板產業的大力投資來挽救地方經濟。關西經濟聯合會產業部人士說,大阪灣沿岸地區一度面板廠林立,因此被業界稱為「面板灣」;但此後國際面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日本企業失去了競爭優勢,大阪灣的發展遭遇重大挫折。

近年來,關西服務產業和信息產業沒有得到大的發展,是關西經濟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在信息時代,東京圈成為日本全國信息中心,其服務業與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日本全國其他地區的相關產業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關西很多企業都願意將總部遷到接近信息源的地方。

金堅敏則指出,上世紀70年代後,日本經濟從港灣經濟向空港經濟發展,產業由「重」變「輕」,在這個過程中關西又落後了一步。比如,東京圈的成田機場於1979年開通,而大阪關西機場到1994年才投入使用。1979年是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候,這個時候開通機場,其價值發揮到最大,對推動產業轉型起到了很大作用。而關西機場起於泡沫破滅之時,經濟本來就不行了,機場利用率不高的話,反而變成了負擔。

另外,金堅敏認為,以前大阪等關西重鎮是日本的東西部地區人流、貨運的集散地,而當空港、新幹線和高速公路發展起來後,這種往來已無需經過大阪中轉就可以直達東京,關西交通樞紐地位下降,地方經濟受創甚深。而關西地方政府未能具有遠識,在工業生產大幅下降、樞紐地位不如從前的背景下,沒有及早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基礎性、服務性工作,以至於拖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後腿。

關西製造業百年發展之路

《環球》雜誌記者/胡俊凱 楊汀 嚴蕾(發自東京)

關西地區是日本製造業重要基地,從上世紀初以來,關西地區產業結構逐漸複雜化,100多年裡製成品出貨額擴大了約1.6萬倍。許多著名企業源自關西,如歐姆龍、京瓷、島津製作所、第一工業製藥、日新電機、日本生命保險、堀場製作所、日本電機、任天堂、松下、夏普、日立造船廠等。

從近畿經濟產業局為《環球》雜誌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關西製造業百餘年來的基本脈絡。

1909年,關西製造業以化學、機械、飲食、染織等產業為主,當時的產業結構中,原材料型工業和加工組裝型工業合起來不足30%,生活關聯型產業佔據大頭,其中紡織業佔40%以上。當時的製成品出貨額為3.1億日元。

到1930年,關西製造業新增了建材、陶瓷、金屬、食品食料、印刷等產業,原材料型工業和加工組裝型工業所佔比例超過生活關聯型產業,佔45%左右。這一階段關西紡織業比例仍佔30%以上,但已呈逐年下降的趨勢。1930年關西製成品出貨額躍升為19.1億日元。

1930年到1960年的30年間,特別是戰後十多年,是關西製造業新產業增加最多的時期,形成了木材·造紙、石化·橡膠、陶瓷、鋼鐵·有色金屬·金屬、機械、電機、運輸機械、計量·醫療機械、食品加工、纖維·服裝、傢具·出版·皮革等產業集群,原材料型產業和加工組裝型產業約佔全體產業的70%,製成品出貨額達4兆日元。

1960年到1985年的25年間,關西製造業新增產業有塑料、精密機械和香煙等,新增種類雖然不多,但在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及第一、第二次全國綜合開發計劃等的推動下,阪神、京濱、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業地帶集體發力,成為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推手,關西經濟也在這一時期達到頂峰。1985年關西製成品出貨額達50.6兆日元。

此後,關西製造業陷入低潮。日本經濟「失去的10年」在關西表現得最為明顯,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間,其製造業竟然沒有新增產業。2000年關西製成品出貨額為51兆日元。

此後關西製造業進行轉型,新增了通用·生產用·業務用機械和電氣·電子·信息產業等,但2014年49.8兆日元的製成品出貨額,表明這一轉型進行得十分艱難。

目前關西產業結構中,原材料型產業和加工組裝型產業各佔40%左右,生活關聯型產業和其他產業不到20%(2014年數據)。其鋼鐵業、不動產業在全國保持一定優勢,服務業也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金融保險、交通通訊等重要產業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科技成果市場轉化欠佳

關西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但在以知識、信息為主驅動力的新經濟轉型過程中落了後手。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的專家們認為,該地區科技創新成果未能有效實現市場轉化是一個重要原因。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中心

關西地區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位於大阪、京都和奈良之間丘陵地帶的「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又稱「京阪奈學研都市」)擁有「國際高等研究所(IIAS)」、「地球環境產業技術研究機構(RITE)」、「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等研究機構,以及「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等一百多所大學和信息行業企業的研究設施,涉及信息通訊、環境、生物學、物質、光量子、機器人等諸多高科技領域。

同時,無論是日本中央政府還是關西地方政府都很重視科研創新。京都府副知事山下晃正說,1987年《關西文化學術研究都市建設促進法》正式實施,此後每隔10年,國土交通省都為該園區制定長期規劃,現已進入第4個10年。目前「京阪奈學研都市」已入駐企業130多家,多為中小企業。未來該園區計劃將區內風險企業從100家增加到1000家,以小微企業為主。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7年根據2011年到2015年的專利申請量,對世界一些主要創新「集群」地區進行排名,東京-橫濱地區以94079項專利申請數排名第一,深圳-香港地區以41218項排名第二,大阪-神戶-京都(關西地區)以23512項排名第五。

不過,就創新領域來看,日本這兩個地區都以電氣、儀器、能源領域為主,但是創新領域相對分散,電氣、儀器、能源領域的專利申請數分別只佔總數的6.3%和8.3%。中國深圳-香港以數字通訊為主,該領域的專利申請數佔到總數的41.2%。

小島暢夫等專家認為關西的問題出在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方面,未來需要下大功夫解決。關西將健康醫療、環境能源、航空、人工智慧列為未來四大支柱產業,並已在這四個領域取得不少科研成果,但都面臨降低成本等市場化、實用化問題。

例如,在健康醫療方面,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應用前景廣闊,但只有降低成本才能走向市場;環境能源方面,日本的污水處理系統常被稱讚技術確實好,但「太貴用不起」;航空產業方面,需要在生產成本和客戶接受的零部件質量標準間找到平衡;人工智慧方面,信息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金堅敏認為,專利申請數、論文被引用數都屬科技創新的中間產出,不是最終產出,最終產出應計入企業投入研發後所獲得的利潤。所以完成研發投入並取得科研成果,只是科技創新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應當是有效益的。

他指出,現在關西設了不少科技園區,但科技園區不能光由政府來搞,應引進風險資本。政府投入創新的效率往往不高,而風險投資更關心效率和效益。關西年輕人創業意欲強,本地也有科技成果,但缺乏資金。

此外,創新應能創富,目前關西還沒有因為創新而富起來的樣本。金堅敏說,日本風險投資已漸有起色,但仍未形成潮流。

日本關西「向西看」

《環球》雜誌記者/胡俊凱 楊汀 嚴蕾(發自東京)

如何重振關西經濟,一直是日本經濟界近年來討論的熱門話題。2017年11月底,日本關西經濟聯合會提出了一份重振地區經濟的計劃,希望將關西經濟占日本經濟的比例重新提升至兩成。

該計劃包含4條舉措,其中的第一條就是「向西看」。「向西看」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關西不再把自己的發展寄託於糾正「東京一極集中」上,關西的振興不是為了當一個縮小版的東京,而應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好關西自身擁有的各種優勢資源;二是關西不僅要走向亞洲,而且要加深與亞洲各國的深度合作,構築關西與日本西面包括中國、東南亞、印度等的雙向關係,吸引亞洲優秀企業到關西來。

關西經濟聯合會認為,從資源秉賦角度看,關西具有相當不錯的發展基礎,既有京都、奈良等保存完好的傳統文化古城,又有神戶等異域文化顯著的城市;既有大阪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又有琵琶湖東岸地區秀麗的山川田園風光;既有傳統製造業的實力,又有醫療、航空、人工智慧、環保、清潔能源等新產業的基礎。

而且關西經濟眼下的發展機遇相當豐富:2019年橄欖球世界盃、2020年奧運會、2021年世界老將運動會都將在日本舉行;另外,日本政府已決定將2019年由日本承辦的G20峰會放在大阪;同時關西正在全力爭取2025年世博會的主辦權……這些世界級活動的舉辦無疑將對關西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

此外,關西的交通基礎設施正不斷改善。

高鐵方面,磁懸浮中央新幹線東京至名古屋段將於2027年開通,其延伸至大阪的一段,原計劃2045年開通,關西正力爭其能提前8年至2037年開通,屆時從東京到大阪只需67分鐘。溝通大阪與日本海重要口岸金澤市的北陸新幹線延伸計劃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該計劃如實現,金澤到大阪的時間將從現在的兩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20分鐘。

高速公路方面,相比關東圈已聯成網狀的高速公路體系,關西還有許多缺失環節。關西經濟界正呼籲高速公路建設主體儘快整備關西的高速公路網。

空運方面,關西地區有關西國際機場、伊丹機場和神戶機場等3個機場。目前關西國際機場和伊丹機場由同一家民營公司運營。神戶機場計劃於今年4月實現民營化,由同一家公司接手,三家機場一體化運營將明顯提高關西地區的空運效率。

最後,關西經濟界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的來往日益密切。近年來中資企業對關西科技、技術企業的併購及技術合作呈上升趨勢,如香港奧立仕控股併購京都大學GLM公司、廣州子弘集團全資收購日本TED株式會社等。據關西經濟聯合會官員介紹,該機構經常組織關西企業去中國、東盟國家進行交流,也組織海外企業經營者來關西研修,為合作做鋪墊。

轉型戰略落實堪憂

關西地區的企業生態也多為人詬病。日本經濟命脈掌握在大企業手中,但大企業長期形成的經營體制使其掉頭轉向既難且慢。金堅敏舉例說,日本汽車電池研發早有成果,但電動汽車產業一直起不來,原因就在於汽車巨頭動作遲緩,而市場觸覺靈敏、擁有科研成果的小企業得不到產業化、市場化所需的資金。這種阻礙創新企業由小變大的企業成長生態,是關西和日本許多地方經濟面臨的一大課題。

京都秋色

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創造都市研究科教授李捷生告訴《環球》雜誌記者,重振關西經濟,地方政府和主要工商團體寄希望於三大前瞻性戰略的實施,一是期待大規模交通基建項目破土動工,帶來地價上漲和不動產開發浪潮,增加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從而激發區域經濟活力;二是整合機場及其他觀光設施、申辦世博會拉動觀光業更上一層樓;三是通過強化「產學研合作機制」推動四大新興產業(健康醫療、環境能源、航空、人工智慧)集聚發展。

但是,三大前瞻性戰略如何落實,如何與關西地區數量龐大且在區域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中小企業發展結合起來,依然是個未知數。

據日本《2017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大阪府有中小企業29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6%,職工人數為230萬人,占企業職工總人數的62.7%,大大高於東京都的39%。而且大阪府的中小企業多屬於傳統產業,其發展面臨人才不足、資金不足、創新動力不足等諸多困難。

李捷生認為,在此背景下,大阪府的失業率長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大阪府為4%,東京都為3.2%,日本全國為3.1%)。前瞻性戰略如何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關西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近年中國通過「互聯網+」為中小企業創新轉型打造新的平台,可以給日本提供鏡鑒參考。

來源:《環球》雜誌2018年第8期

總監製:劉明 執行總監製:卞卓丹

監 制:樂艷娜責任編輯:明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 的精彩文章:

美對華新動作不斷,下一步怎麼辦
印軍裝備的另類盤點

TAG: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