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像獎頒獎在即,《明月幾時有》領跑助周迅再拿影后?

金像獎頒獎在即,《明月幾時有》領跑助周迅再拿影后?

2018年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在即,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以十一項提名一路領跑,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周迅)、最佳女配角(葉德嫻)、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音響效果等。這次《明月幾時有》不知能否助周迅再拿影后桂冠?

電影《明月幾時有》的名字取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面對大時代的動蕩,誰也躲不了,就算是最親的人亦然。大概只能如《水調歌頭》所講的:人生在間雖有聚也有散,可是就算分隔兩地,只要彼此抱著夢想和希望,也能一起觀賞明月,就沒有遺憾了。

周迅所飾演的方蘭本來是一個喜歡文學的普通女孩,在小學裡教教書,與母親過著平凡的生活。可是,當動蕩降臨,誰也躲不了。你我亦然。1941年,日軍進攻香港,迫使英軍投降。從此三年,香港淪陷。方蘭眼見世道愈變愈壞,於心不忍,便開始幫忙派發傳單。由此,她就成為了東江縱隊的一分子。

大概以前在抗戰片里只能看見男性的蹤影,女性大多只能擔當救傷員或情人的角色。可是,誰說在大時代下,女生只能靠邊站?《明月幾時有》告訴大家,女子面對不公不義,也會產生憤怒,也會走出來盡一分力。

而盡一分力,可能就如方蘭一樣,發發傳單,為組織做做宣傳。也可能如後來的方蘭,成為抗日游擊隊市區中隊隊長,走在前線奮勇抗敵。也可能如王苑之飾演的阿四般,儘管膽小但一遇到需要幫忙的地方,就義不容辭地幫忙,就算是帶一封口信這般微小的事。

《明月幾時有》中的女子沒有神奇女俠般那麼強健,也沒有每時每刻都帶有「下一刻就會亡國」般的煽情。整場逃難及抗戰是狼狽不堪的。但也因為當中沒有英雄主義、沒有誇張到讓人無話可說的戰爭場面、沒有高潮、沒有結局,微小得平常被笑是「小家子氣」的柔情也才被呈現。

說是「小家子氣」當然不真的是小家子氣,只是與雄赳赳氣昂昂的戰爭片相比,母女、知音、戰友之間的感情在《明月幾時有》有更多的著墨。當中,葉德嫻所飾演的母親,因擔心女兒會受傷而反對女兒參與前線活動,到後來因想為女兒盡一點綿薄之力而親自參與抗日活動。一切以女兒為先,再將自己放到最後的位置,不都讓所有觀眾從而回憶起往事,從而想起當面對「正義」與「親情」,如何做出艱難選擇?

時代使然,人不再能無憂得到所有。歷史總是循環,時代總會經歷治亂興衰。當動蕩來臨,無論男女老少都躲不了。而反抗,除了為了正義,也是為了保護心中珍惜的人。而這種感情,著實剛柔並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奴 的精彩文章:

《復仇者聯盟3》最後一次演美國隊長?在被趕走之前主動離開?

TAG:影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