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露筋之碑》(揚州市江都邵伯)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露筋之碑》(揚州市江都邵伯)

在邵伯露筋祠里,有一方《露筋之碑》,青石質地,雕刻精良。其碑身長0.97米,高0.39米。碑文系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所書,計有17行,每行12~14字,行徑為1厘米,可謂行疏字密,實為書法中之珍品。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稱「米顛」,世居太原,後遷襄陽(今湖北),定居潤州(今鎮江),「宋四家」之一。宋紹聖元年(1094)十月,米芾東歸潤州,途中偶聞「露筋」的故事,便順道趕到邵伯湖畔的露筋祠下,不僅虔誠地拜謁了露筋女神,而且飽覽了邵伯三十六湖風光。為禮讚封建時代婦女忠貞自守的節操,稱頌古代江都人民紀念烈女的真誠,他濡墨染翰,寫下了《露筋之碑》。碑文中有「澤國之女,噆膚露筋」,「氏不顯於一時,祠方揭於千古」之語,後刻石勒銘,自成一景,為露筋祠增色不少。(百家號:江都史話)(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為逝去的先賢尊者,尤其是為具有教化功能的祠廟書寫碑碣,一般應用莊重的楷書,以示尊崇。而米芾是一位敢於創新、敢於開拓的書法大家,他打破常規,不拘一格,以少有的行楷來入碑。在他的書跡中,除少數書札外,以這樣的小字行楷寫碑,也是絕無僅有的。該碑文用筆沉著痛快,嚴謹周詳,「皆得自然,備其古雅」。每字大小,隨筆畫多少,自然配合,錯落生姿。筆劃的長短粗細、屈伸正側均鋒勢備全,布局的黑白停勻、大小疏密都極盡變化,筆法一反往常的奔放之形與顛怪之狂,在行雲流水之中,更具安祥靜穆之勢與謙恭禮讓之態,顯出書家的超凡與洒脫。在《露筋之碑》中,米芾的學識修養與書法技藝完美結合,以其自然從容、翰逸神飛的境界,洒脫天真、坦胸露肌的情趣,與當地水光接天、涵青蓄黛的景色融為一體,使此碑更為難得。

米芾書寫碑文的原刻石碑已不復存在,幾百年來,曾根據其拓本先後7次翻刻。現存最精的碑刻,是明代弘正年間,由高郵賈明之依米芾原刻拓本翻刻摹勒,蘇州文徵明的學生章表勒石而成,為露筋碑之第三刻。章表所刻法帖碑石,在當時乃至以後都被認為是「有明一代刻帖第一」。此碑刻成後,因椎拓者眾多,曾被人「弄諸河中」。康熙九年(1670)疏浚運河時,才從河中撈起,可惜已斷成兩塊,除斷折處字跡缺損外,余皆清晰可讀。道光年間,泰州史學家姜荃訪得碑石下落,即從高郵買來泰州家藏。民國期間,移至泰州大香嵒,解放後又被嵌在泰州岳武穆祠東邊迴廊壁上。「文革」期間,有人用石灰塗上,得以保存。1979年,上海古籍書店印行《寶晉齋法帖選》,對碑上破損文字進行了增補。後修繕岳武穆祠,由博物館徵集收藏。(原創作者:朱毓麒 志 書)(作者原創,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瀟湘八景》因誰出名?米芾前往昭山繪製過「山市晴嵐」?
米芾《心經》欣賞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