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王朝理想中的都城,隋朝落實了它,唐朝發展了它

歷代王朝理想中的都城,隋朝落實了它,唐朝發展了它

中國歷代王朝的都城營建都是開國定邦的首要任務,而且都要依三皇五帝之法度來強化皇權,而都城營建參考的權威書籍就是《周禮》。周禮,是儒家經典,西周時期周公旦所著。《考工記》,是作為《周禮》的一部分。 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周禮·考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是營建都城的總綱: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大概意思是:都城九里見方,每邊辟三門,縱橫各九條道路,南北道路,寬九條車軌,東面為祖廟,西面為社稷壇,前面是朝廷寢宮,後面是市場和民居,朝廷宮室市場佔地一百畝。

不過,儘管任何王朝在營建新都的時候都把它作為權威書籍去參考,缺鮮有人去落實,這是因為在都城的實際規劃和建造過程中,設計者還需要考慮地理和環境因素,如包括都城在內的任何城市營建都有一個原則:背山環水。都城更要求在地理險要、易守難攻、水源充沛、漕運發達的地方,天下形勝之地營建,試想,一個廣袤千里的平原能滿足這個要求嗎?顯然不可能,且有很多很多王朝的新都都是在舊城的基礎上擴充的,因此要想建成考工記所述的那樣,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歷代都城的營建也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的,而隋朝的大建築家宇文愷規劃並實施的隋大興城,也就是後來的唐長安城,是最接近理想都城的樣子了。

宇文愷在設計這座都城的時候,巧妙的利用地形,做到了功能和形態的完美結合:首先,大興城的選址在漢長安城的後面,兩城相距不遠,營建新城時,可以通過拆舊城來營建新城,節約了時間、人力和財力,且由於大興城的營建採用的是隋煬帝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大興城的營建只花了一年零三個月,初建的城牆只有3米高,後來經過不斷加建,才達到了十米多高,因此沒有出現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時所出現的動輒累死幾十萬勞動力的情況,這對於一個新王朝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其次,宇文愷把大興城後面的大片山林包括漢長安城都圈了起來,成為了禁苑,不僅可以供皇帝出遊狩獵之用,還可以駐紮大量軍隊,用以保衛皇宮,因此長安城的玄武門歷來是兵家重地,政變頻發之地;最後,都城的地勢由北向南依次降低,宇文愷把大興城分為三個部分,由北向南、由內向外依次是宮城、皇城和外郭,因為皇帝代表天上的紫微星,也就是北極星,因此皇宮太極宮被安排在城北的正中間,向南地勢稍低的皇城是政府機構,官員辦公場所,再向南是街坊,為五步一里,十步一坊,里坊有圍牆,有守衛防守,且長安東西兩側有東市和西市,供百姓購物,現在咱們常說的「買東西」就是由此而來。整個長安城如星羅棋布,眾星拱衛一般繞著皇城,且地勢險要、守衛森嚴,城中功能分區明確,布局合理,河流密布,既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又滿足了大型城市的糧食漕運需求,可以說是後世建城的典範。

唐朝的都城是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太極宮的所處位置地勢低洼,於是唐高宗李治又在長安城北偏東的位置的龍首山上修建了大明宮,大明宮的修建正如唐朝詩人王維所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使大唐王朝走向了盛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楊廣雖是亡國君,但他的能力堪比秦始皇和唐太宗
楊堅幾乎屠盡整個宇文皇族,隋朝最終被宇文氏終結,此乃天意嗎?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