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天津消失的50多樣東西,每一樣都讓人心碎…

在天津消失的50多樣東西,每一樣都讓人心碎…

你還記得天津原來的樣子嗎?

曾經約定的地標建築還在嗎?

街頭巷尾的叫賣還能聽見嗎?

……

(圖片來源於@100)

雖然發展給我們更好的未來

但記憶總是纏綿著那些情感

也許不是稀世珍寶

但也千金不換…

那些已經消失的地標

「20座地標」

記得曾經有些地方

你,和朋友嬉戲過

你,和初戀相約過

你,和父母牽手走過

……

天津最早的公園——英國公園

天津最早的公園,是英國建的

英國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即位50年

1887年在今天解放北與大沽北路之間

建造的「維多利亞公園」俗稱「英國公園」

大和公園

1906年,日租界當局

在今多倫道與山東路之間建造「大和公園」

俗稱「日本花園」

1945年改名「勝利公園」

1949年後改為「天津少年宮」

土山公園

人民體育館附近的「土山公園」

是英租界當局於1937年建造

租界工部局修建大口徑下水道

挖土堆積成高約6米的小山

後即利用小山地勢建成「久布利公園」

老百姓都叫「土山公園」

1945年改名「平安花園」

1974年因修建南京路將該園拆除

天津敕建大王廟

天津南運河邊的敕建大王廟

生於1746-1751年間

卒於1960年,鎮水之用

大王廟的主神是金龍四大王

老龍頭車站

(「老龍頭」車站航拍照片)

老龍頭車站就是天津東站的前身

1886年天津東站叫「老龍頭大車棧」

悲催的是,這車站用了不到20年

就讓八國聯軍炸平了……

海河中心廣場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城市發展的需要

中心廣場與檢閱台於1994年拆除

中心廣場檢閱台最後的輝煌

1984年10月1日那一天

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天津在中心廣場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北寧公園大象滑梯

還記得,這個大象滑梯么?

記得,小朋友多的時候還得排隊!

有的時候調皮,還從象鼻子爬上去!

平安電影院

平安電影院,位於舊英租界馬場道

今浙江路30號

1956年平安電影院收歸國有後

定名為天津音樂廳

2005年9月,拆除重建

真光電影院

坐落在英租界倫敦路東端(今成都道)

1936年由希臘人馬樂馬拉斯創建

1955年真光電影院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

1989年8月14日,被中影公司確定為

天津市唯一的藝術影院

先農公司大樓

2005年下半年大沽北路拓寬改造工程中

先農大樓原計劃保留,尚未被拆除

時隔約一年之後,該建築被拆除

後被名為海融大廈二期的仿造建築取代

啟新洋灰公司大樓

始建於

1913年,今大沽北路111號

於2005年下半年

天津市政府為拓寬大沽北路

啟新洋灰公司大樓被拆除

中法儲蓄會大樓

原中法儲蓄會大樓,又稱萬國儲蓄會

1912年成立,總部設在上海

天津分會坐落於舊法租界

2008年因拓寬改造赤峰橋和赤峰道被拆除

天津樂園

樂園是當時

全國八大遊樂園之一

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

樂園的遊樂設施足以稱得上大型遊樂園

2009年9月1日正式關閉

廣場橋

廣場橋以前曾是渡口

1971年,在現址修建弔橋

1982年,弔橋改建成固定的橋樑

直達當時的河北區中心廣場,因此得名

大沽橋建成後

廣場橋的交通功能被弱化,於2005年底拆除

四面鐘

四面鐘是日租界的早期建築

1976年地震時損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重建的

和原來真的是天差地別

建築精美程度完全失去

天津新學書院

天津新學書院

原位於大沽路與赤峰道交口

創辦於1902年

是天津最早的外國教會學堂

學校建築仿照牛津大學青灰色古堡式建築

1953年改為第17中學

1976年地震受損,1983年冬拆除

馬場道聯排公寓

建於1910年,共有十二套連排住房

為二層磚木結構,坡頂帶頂子間

每套住房前後均有小院,並分前後樓

前後樓之間是廚房,後樓有車庫和貯藏間

2003年拆除

合眾教堂

合眾會堂初創於1864年

重建於1897年的基督教合眾會堂

地點在戈登路(即今湖北路)

50年代後淪為倉庫

1976年地震中震損嚴重,後被拆除

鈴鐺閣

鈴鐺閣位於天津市紅橋區,建自唐代

明萬曆七年建藏經閣,閣角裝有風鈴

鈴聲可遠聞數里,鄉人因呼為鈴鐺閣

光緒十八年,鈴鐺閣失火

藏經閣及所儲存的大藏經都化為灰燼

炮台

在很多介紹天津的旅遊網中

時常將三宗寶中的炮台說成是大沽口炮台

其實,被稱作三寶之一的炮台因《辛丑條約》

而被強行拆除,如今還能看到的

只剩下北營門東馬路的炮台台基

那些已經消失的老行當

「12個行當」

「磨剪子戧菜刀」

這個聲音隨著時光的延伸

越來越少聽到

你以為耳朵變背了

其實是回憶消失了

……

絞臉

最早的美容院,現在結婚前去美容院

那個時候,結婚前要絞臉~

修鋼筆

那時候,別著一支鋼筆在中山裝的口袋裡

那可是「文化人」的標配!

如今鋼筆越來越少人用

這個老行當也漸漸消失~

剃頭匠

老天津的剃頭匠都是

挑著個擔子穿梭在大街小巷

有活兒隨時就停

「剃頭挑子一頭熱」說的就是當初的他們

彈棉花

彈棉花好像離現在並不遙遠

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中

以前蓋的被子

都是師傅們用手一下下的彈出來

棉花蓬鬆,透氣性好,別提多舒服了

搖了嘣

說到爆米花,不知道這是

多少天津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手搖風箱吹著爐火,爆米鍋骨碌碌的旋轉

不一會兒,聽見「砰」的一聲巨響

孩子們樂開了花

水鋪兒

現在的家庭想喝熱水隨時都有

可在以前一般家庭只有

在做飯的時候才生火

平時也不用爐子

想沏茶或是需要熱水時怎麼辦?

還得去水鋪買的時代~!

磨剪子

「磨剪子嘞戧菜刀~」

一聲聲吆喝在大街小巷回蕩

婦女、老人們紛紛拿出

家裡鈍了的菜刀和剪刀

請師傅磨一下

扎笤帚

高粱糜子扎出的笤帚又好用又耐用

一圈圈的紅繩都是製作者辛勞付出的見證

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口唱大戲」

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

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

那有誰知道「拉大鋸」也是一門行當呢?

擺渡

天津衛九河下梢,有不少河流橫穿在城市中

那時的橋樑又比較少

「擺渡」自然成為一種應運而生的職業

隨著天津搭建的橋樑越來越多

擺渡人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排字工

傳統的鉛字印刷

先要用高溫鑄出一粒粒的鉛字

放在字架上,再由排字工一粒粒挑揀

需要的鉛字排版印刷,一直延續到

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被

新的激光照排印刷技術取代

公交車售票員

沒有投幣的機器,沒有支付寶

坐公交都是要買票的

售票員坐在一個專門的位置上

邊賣票邊維持著公交車上的秩序

尋呼員

坐在辦公桌前,也不用東奔西跑

工資還很高,一般人可找不到這麼好的工作

手機的出現,實現了非常便利的移動通信

BB機尋呼員就此退出紅極一時的歷史舞台

那些已經消失的老物件

「22個老物件」

大院里的自來水龍頭

爬遍房頂的絲瓜秧子

不能掃碼就走的二八老飛鴿

還有水缸里鎮著的涼西瓜

……

壓水井

軲轆碾子

老式灶台、鍋台

煤油燈

秤桿

保溫瓶

油紙包的老布鞋

老式擺鐘

木製蓋簾兒

耕地的犁

糧斗

墨斗

鍘刀

手工推子

馬勺、鐵皮水桶、水缸

風箱

針線笸籮

納鞋底專用的「錐子」

簸箕

鞋樣子

頂針

旱煙袋

狗皮帽子

當你的生活變的愈發方便快捷的同時

是否注意到這些獨特的

老天津味兒也正在逐漸消失

......

改變的是生活,消逝的是記憶

內容由天津生活通(TjVlife022)綜合整理,其他公眾號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你離天津的距離,只差一個公眾號

加入天津人自個兒的微信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生活通 的精彩文章:

吃過這100樣東西才算正宗天津人!
老天津衛奏耐吃麻醬,到底為嘛呢!

TAG:天津生活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