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溜達了一下北影節

溜達了一下北影節

北京電影節最不好的地方是影院非常分散,轉場非常麻煩,並且基本只有晚上有排片,對外地觀眾不友好。不過幸運的是四天看的八部電影里有三部我非常喜歡。這比我前兩次去電影節質量高了太多。

第一天到北京,晚上一場《矮婆》,留守兒童題材。跟我在最後一天看的《石頭》題材一樣,但角度完全不同。雖然兩者都選擇了兒童的視角,並且小演員的發揮都極為出色,但前者更多的是生活的日常碎片,並儘可能地去掉了本可大書特寫戲劇衝突,留守兒童的身份極大的影響著他們周遭的一切。後者則緊緊圍繞足球產生的一系列蝴蝶效應去寫所有人童年中問題與困惑,不僅僅只是留守兒童,整體顯得非常緊湊(甚至可以說過於緊湊)。《矮婆》對準了親情,《石頭》對準了友情。我個人更喜歡後者,因為它極為準確的把握了兒童應有的行為以及心裡狀態。

第二天看了部令人拍案的電影。受約於自己的觀影量,《冰與雨聲》看起來很新鮮,雖然「一鏡到底+戲中戲」在《鳥人》里就有過,但《冰與雨聲》執行的更為徹底與完整。短短的74分鐘,不僅完成了三個月的時間跨度,把本身故事講清楚,也講戲中戲演完了。完成這件事得需要導演有怎樣精準成熟的把控才能完成,並且其內容還十分紮實。更新鮮的是這部片子的「配樂」,容我姑且稱它為「配樂」,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有什麼恰當的詞。一個演唱者一個吉他手直接出現在畫面里,演唱者念白搭在吉他的旋律上,念白本身都在質問與發問。這種做法十分直接粗暴地去調動著觀眾的情感,但也十分奏效,再加之打破第四面牆的直接質問,我竟跟銀幕上的角色一樣在質問著這個世界。我們都以為他們一直在尋找著可以表演的舞台,到最後卻發現靠著他們強悍的生命力,整個世界早就都是他們的舞台了。它和《鳥人》帶給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它的情緒更加的充沛,而《鳥人》看完更多的只留下了炫技的印象。當然這不是誇一個貶一個,在我的觀影里這是唯一一個能做橫向對比的片子了。

第三天先看了一部64分鐘的驚悚片《獨自》,這部片子真的開場5分鐘之內就把自己透了個底兒掉,還算是有趣的心理視覺化的表達方式,但它只是一個20分鐘左右的短片容量,作為長篇實在太拖沓。之後看到的片子是我在電影院看到過氣氛最好最嗨的——《派對搭訕秘訣》(當然我更喜歡它原來的譯名《如何在派對上搭訕女孩》)。

非常大的腦洞和富有衝擊力的視覺呈現,還有無數的笑點炸裂了全場。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需要觀影氛圍的電影,一個人看和一群人看會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或許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無法放下理性亂嗨起來吧。第一次get到范寧的顏值,徹底被圈粉。妮可基德曼我第一眼完全沒認出來。

最後一天看完演繹小狼狗和老師的故事的《以青春的名義》之後,終於去到了心心念的中國電影資料館,然而……原來真的只是個電影院啊。我的唯一一場資料館我基本睡過去了20分鐘,醒來發現還接得上,也還是那個催眠畫面。《空山異客》通篇的固定機位長鏡頭,構圖是好,但除了構圖真的一無所有。我睡得不錯,得以養精蓄銳好好看接下來的《石頭》。我後面大叔也睡得一定很香,因為他都打呼嚕了。大叔周圍的觀眾都很善良,沒有一個人去叫醒這個大叔。彷彿鼾聲是這部電影最好最適合的bgm。老塔可以純粹用影像魅力拽著我看完,侯孝賢通篇固定機位搖來搖去的《海上花》內容極為繁雜。或許這就是大手子和普通人的差距吧。

我北影節的最後一場是一部驚悚片《10×10》,後半段現場氣氛很好,因為大家都看清了它是部喜劇片的實質。所以,就在歡聲笑語中我結束了北影節的行程。

當然有遺憾,最想看的《花筐》因為時間問題看不到。還有幾部想看的日片也都因為日程看不到,不過總有一天會看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複眼影像 的精彩文章:

TAG:複眼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