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四軍的六個支隊資料大全

新四軍的六個支隊資料大全

原標題:新四軍的六個支隊資料大全



【新四軍第一支隊】


1938年春組建。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參謀長鬍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


1939年1月,羅炳輝任副司令員。

1939年3月胡發堅在江蘇省武進縣禮嘉橋犧牲,張正坤任參謀長。轄第1、第2團,共2366人。


第1團主要由湘鄂贛邊紅軍游擊隊編成,團長傅秋濤(兼),團長江渭清。


第2團主要由湘贛邊、贛粵邊、皖浙贛邊、湘南紅軍游擊隊編成,團長張正(後王必成),副團長劉培善。


1938年6月1日,陳毅率第1支隊從皖南南陵出發,向蘇南敵發展,展開於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先後取得新豐車站、新塘、句容等戰鬥勝利。即與第2支隊一起,開闢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8年7月,丹陽抗日衛團改編為新四軍挺進縱隊,屬第1支隊指揮。同年9月,第l團調回皖南,12月第3支隊6團調至蘇南,歸第1支隊建制。


1939年5月,第6團向東發展,與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合,"江抗"第2路的名義東進蘇(州)常(熟)太(倉)、澄(江陰)錫(無錫)虞(常熟)地區,先後取得黃塘、滸墅關和夜襲虹橋機場等戰鬥勝利。10月主力西撤揚中,與新四軍挺進縱隊編,仍稱挺進縱隊。隨後,北渡長江,展開於揚州、泰州地區。第6團東進時,在茅山地區建了新6團,團長段煥競。


1939年8月,第1支隊和第2支隊由陳毅統一指揮,11月7日,支隊領導機構合併,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



【新四軍第二支隊】


1938年春,根據國共兩黨關於編組新四軍的協議,原活動在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

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羅忠毅任參謀長,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


下轄第3、第4團。全支隊共1800餘人。4月,第2支隊到達安徽省歙縣岩寺地區,進行短期整訓。下旬,粟裕率軍部組織的先遣支隊赴蘇南敵後進行偵察,6月,取得韋崗戰鬥的勝利。7月,第2支隊主力進入蘇皖邊,展開於京蕪鐵路(南京—蕪湖)以東、京杭(州)公路以西的江寧、當塗、溧水、高淳地區,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鬥爭。8月,粉碎日偽軍4000餘人的八路圍攻,取得小丹陽戰鬥的勝利。9月,在青山、黃池鎮,挫敗蕪湖、當塗日軍的四路合擊。同時,與第1支隊並肩戰鬥,共同開創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1939年1月,第3團在橫山戰鬥和奇襲官陡門作戰勝利後,調回皖南,歸軍部直接領導;後與第3支隊和第1團一起,參加保衛皖南抗日陣地的鬥爭。第4團主力在取得水陽鎮、狸頭橋和龍潭倉頭等戰鬥勝利後,於11月組成蘇皖支隊,北渡長江,進至揚州、儀征、六合、天長等地。


1939年11月7日,第2支隊與第1支隊領導機關合併,組成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所屬部隊統歸江南指揮部指揮。



【新四軍第三支隊】


1938年春,根據國共兩黨關於編組新四軍的協議,原活動在閩北、閩東等地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


軍參謀長張雲逸兼任支隊司令員(後譚震林),譚震林任副司令員,趙凌波任參謀長,胡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5、第6團。全支隊共2100餘人。3月,第3支隊到達安徽省歙縣岩寺附近地區,進行短期整訓。7月,為策應第1、第2支隊挺進蘇南,保衛軍部領導機關及後方單位,第6團一部進至皖南抗日前線,轉戰於宣城(今宣州)、蕪湖地區。10月,支隊率第5團及第6團一部受命擔任青弋江陣地的防禦任務,取得清水潭、馬家園等戰鬥的勝利。12月,第3支隊奉命調銅陵、繁昌沿江地區,配合國民黨軍抗擊日軍的進攻,堅持皖南抗戰。此時,第6團調赴蘇南,劃歸第1支隊建制。


1939年,第3支隊與第1支隊第1團和第2支隊第3團協同作戰,在皖南銅陵、繁昌地區作戰200餘次,以5次繁昌保衛戰為最激烈。其中,11月第4次保衛繁昌,激戰16天,擊退日偽軍3000餘人的猛烈進攻,殲其450餘人。


1940年4月,日偽軍1萬餘人對皖南進行大「掃蕩」,第3支隊在繁昌前線阻擊日軍獲勝。7月,第5團一部挺進皖中,與當地游擊隊合編為第3支隊挺進閉,後在無為地區開展抗日鬥爭。10月,日偽軍1萬餘人再次「掃蕩」皖南,直撲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第3支隊配合第1、第3團及軍部直屬隊英勇反擊,挫敗了日偽軍的「掃蕩」。

1941年1月,第3支隊在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皖南事變中受到嚴重損失。余部突圍到達皖中,後與挺進團一起,編入新四軍第7師。


【新四軍第四支隊】


1938年春,根據國共兩黨關於編組新四軍的協議,原活動在鄂豫皖邊的紅軍第28軍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


高敬亭任司令員,林維先任參謀長,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後戴季英)。


下轄第7、第8、第9團和手槍團。全支隊共3100餘人。


1938年3月,第4支隊各部在皖西霍山縣流波疃會合。4月,展開於皖中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地區,開展抗日鬥爭。5月12日,取得在巢縣(今巢湖)東南蔣家河口伏擊日軍的勝利。接著,連續取得大小關、范家崗、棋盤嶺等戰鬥的勝利。10月,進行廬江、無為戰鬥,打開了廬無地區的抗戰局面。


1939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第4支隊歸其指揮。6月,高敬亭被錯殺,第4支隊隨即進行整編,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徐海東兼任支隊司令員(後張雲逸兼),戴季英任政治委員(後鄭位三),下轄第7、第9、第14團,後開創了以定遠東南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同時,以第8團為基礎,組建新四軍第5支隊。12月,第4支隊挫敗了日偽軍2000餘人對周家崗、古河等地的「掃蕩」。


1940年1月,第4支隊歸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3月,第4支隊與第5支隊協同作戰,在新四軍蘇皖支隊和挺進縱隊的支援下反擊國民黨頑軍的進攻,取得定遠戰鬥的勝利,旋又取得來安半塔集保衛戰的勝利。8月,第4支隊一部協同第5支隊開闢了淮安、寶應新區,打通了與南下的八路軍第5縱隊的聯繫。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第4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第4旅,第5支隊改編為該師第5旅。


【新四軍第五支隊】


1939年5月,為了迅速打開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的抗戰局面,統一領導新四軍各部的對日作戰,正式成立了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不久,江北指揮部對其所屬的第四支隊及其它江北部隊進行整編,在第四支隊第八團的基礎上,正式組建了新四軍第五支隊,


羅炳輝任司令員,郭述申任政委,周駿鳴任副司令員,趙啟民任參謀長,方毅任政治部主任。


第五支隊下轄第八、第十、第十五團3個團,共2000多人。第五支隊成立 後,按照中共中央以及新四軍軍部的指示,深入皖東敵後,展開 廣泛的游擊戰爭,壯大和發展了這一地區的抗日力量,開闢了以半塔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


1941年5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皖南事變」,中共重建新 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第五支隊主力編入新四軍第二師。



【新四軍第六支隊】


1938年10月12日,彭雪楓率領的游擊支隊,蕭望東率領的先遣大隊,吳芝圃率領的三支隊和楚博、胡曉初領導的部分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在杜崗勝利會師,新四軍第六支隊在豫皖蘇平原根據地成立,彭雪楓任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任副司令員,張震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


轄魯雨亭第一總隊,王學武第二總隊,譚友林第三總隊(總隊為旅級,轄2-3個團),直轄張太生第一團,滕海清第二團,周時元第三團,共計12000餘人。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344旅、新2旅共12000餘人在黃克誠率領下進抵六支隊駐地渦河李園,與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轄4旅(344旅)、5旅(六支隊3個直屬團)、6旅(1、3總隊)共17000餘人;隨後,軍委令黃率新2旅和4旅687團東進,配合蘇魯豫支隊開闢蘇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幻心靈 的精彩文章:

王近山為何沒授上將銜
中條山戰役的失敗的主要原因

TAG:夢幻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