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索不止?決腎未來」——Renal Horizons首次在京舉辦,國際視野先聲奪人

「探索不止?決腎未來」——Renal Horizons首次在京舉辦,國際視野先聲奪人

Renal Horizons是輝瑞全球每年在歐洲舉辦的腎癌領域高峰論壇,本次是該會議首次來到中國北京,舉辦第一屆中國站—腎視峰會,會議主題為「探索不止?決腎未來」,探討腎癌領域在臨床研究和患者管理方面的突破和進展,同時展示中國腎癌的十年發展及各中心的研究成果。

「高屋建瓴,志存高遠」

在4月14日的開幕式上,輝瑞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醫學部負責人谷成明博士以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教授分別作了致辭。谷成明博士在致辭中表示:「國內的腎癌研究突飛猛進,希望藉助本次會議更好地展示我國腎癌研究領域的全新面貌,使中國的腎癌研究水平儘早地進入國際領先地位,讓更多的患者獲益。」

郭軍教授也在致辭中表達了自己的殷切希冀,「今天的腎視峰會是一次頂級盛會,邀請了多位歐洲知名學者共同交流和探討腎癌領域的前沿進展,同時展現我國腎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目前腎癌的診療快速進展,已經從以白介素為代表的細胞因子時代進入了免疫治療時代,面臨眾多的機遇與挑戰。希望中國的腎癌學者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迎難而上,激流勇進,為世界腎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際視野,學術前沿」

本次大會設立了三個學術專場:「國際視野」、「中國聲音」和「診療規範」,全方面、立體式地展示了全球腎癌領域在臨床研究和診療實踐方面最前沿的理念和最新的循證學證據。「國際視野」環節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和來自醫科院腫瘤醫院李長嶺教授共同主持,Grant Stewart及Enrique Grande兩位國際專家為大家帶來了歐洲的臨床經驗和國際前沿的研究結果。

患者路徑:從診斷到轉移性腎癌

來自劍橋大學泌尿外科Grant Stewart教授對小腎癌、局限期/局部進展腎癌、轉移性腎癌的手術治療等方面進行了報告。Stewart教授指出,在臨床初診腎癌患者中,65%處於局限期,16%有局部淋巴結轉移,16%出現遠處轉移,其相應的5年相關生存率分別為92.6%、66.7%、11.7%。所有新診斷的病例在制定治療方案之前均需要進行由泌尿外科、腫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專家組成的多學科會診,以制定出最佳治療方案。

其中對於局限期腎癌中的小腎癌來說,傳統的腎癌切除術面臨新的挑戰,即:可選擇積極的臨床監測,在積極的臨床監測隊列中發現,大多數小腎癌的病例中病灶的增大與轉移均少見(1-2%)。目前的研究數據表明,積極的臨床監測是安全的,其中一項回顧性分析發現880例病人在隨訪40.2個月後僅18例出現轉移(2%),另一項在ASCO彙報的DISSRM研究證實小腎癌的臨床干預與積極監測間的腫瘤特定存活率並無顯著差異。目前一項正在進行中的研究EASE試驗,其主要目標是評價小於4cm的腎癌經過積極監測後的總生存率。

此外,Stewart教授提出了腎癌切除術後患者如何隨訪的問題,對臨床隨訪進行風險分層是否會影響腫瘤的預後呢?結果是否定的,儘管經過嚴密隨訪,對於高風險病人來說其複發率仍舊很高。通過TNM-AJCC、UISS、改良UISS、改良SSIGN-Leibovich評分評估複發風險,仍有接近30%的非轉性腎癌患者在經過根治性手術之後在5年內出現腫瘤複發,而對於高風險病人來說複發率可達60%。

輔助治療在其他腫瘤類型中是一種成功的治療方法,但在腎癌領域中,VEGF-TKI時代之前的臨床試驗都是失敗的。Stewart教授解讀了2015-2017年間三個經典TKI III期臨床試驗結果,雖然ASSURE(2015)、S-TRAC(2016)、PROTECT(2017)三個研究的主要終點事件均為DFS,但由於其起始藥物劑量、允許最小劑量、一年完成率、納入病人風險分層等均不同,導致三個臨床研究並不能直接進行比較,而且對病人進行更準確的複發風險分層或將導致臨床有效性的提高。此外PROTECT研究認為TKI的劑量很重要。

目前對於複發/轉移性腎癌來說可選擇的治療有根治性腎切除、轉移灶切除術及減瘤手術。關於是否該採用減瘤手術,Stewart教授指出了減瘤術的幾個優缺點,常見的優點有:減輕局部癥狀,緩解副瘤綜合症,提高全身治療的效果,可能對生存期及無病生存期有效等;缺點則在於與手術相關併發症及死亡,對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推遲全身治療的時間等。目前已有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減瘤術聯合干擾素還是TKI,均可以延長中位OS,其中減瘤術聯合TKI可延長中位OS至20.6個月,而TKI組僅為9.6個月,但僅限於中低風險患者。

對於轉移性腎癌行腎切除術時機的選擇,目前有兩項著名的研究:SURTIME研究即刻行腎切除術聯合4周期舒尼替尼Vs.4周期舒尼替尼治療後延遲手術以及CARMENA研究腎切除術聯合舒尼替尼Vs.舒尼替尼單葯,2018年ASCO會議上將會揭曉研究的具體結果,敬請期待!

優化腎癌患者各階段的治療方案

另一位來自馬德里MD安德森腫瘤中心的Enrique Grande教授對腎癌的優化治療提出了幾個關鍵問題,他首先肯定了靶向治療時代在改善腎癌患者生存率上的成功,但究竟如何優化治療方案才能達到療效的最大化,他就三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是病人的選擇,在選擇治療方案時要考慮到病人的個體化差異包括病理類型和風險因素。國際轉移性腎癌資料庫將KPS評分是否小於80%、發熱(血紅蛋白是否低於正常下限)、高鈣血症(糾正過的血鈣濃度是否高於正常上限)、中性粒細胞增多症(中性粒細胞計數高於正常上限)、診斷時間小於1年作為風險因素,將病人劃分為高、中、低危風險,發現風險分層與病人的預後相關。

Grande教授舉例說明在一線方案(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對比舒尼替尼)治療中,低危患者的ORR及PFS在舒尼替尼組更優,在二線方案(阿昔替尼對比索拉非尼)中,低危患者接受阿昔替尼治療的OS及PFS都要顯著優於索拉非尼。義大利一項多中心回顧性分析發現在一線接受過舒尼替尼治療的患者可從後續的阿昔替尼治療中獲益,mOS可達41個月,且病人耐受性更好。

其次就是藥物劑量及作用時間,研究表明舒尼替尼更高的血葯濃度可獲得更好的TTP、OS及客觀有效率,不同劑量的阿昔替尼其臨床預後也不同,高劑量組PFS及OS更好。

再就是優化藥物的耐受性,大多數TKI藥物如舒尼替尼的副作用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在治療前可預防性用藥處理,同時患者因已了解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而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一般在第1周期治療中這些副反應會頻繁出現,患者及其家屬則會逐漸了解自己的情況並做出更好的應對。

Grande教授特別具體講述了如何進行治療管理,在使用某些藥物時,可根據情況更換治療方案和劑量。比如舒尼替尼治療,開始可給予4/2方案,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可給予一般處理控制,如果仍然不能緩解,可以嘗試其它方案,比如採用2/1方案給葯,在維持劑量的同時,消除4/2方案時會遇到的不良反應。真實世界研究證實,舒尼替尼個體化治療可改善患者OS達37.9個月。

最後Grande教授總結道:「對於腎癌的一二線全身治療方案目前有多種選擇,病人的選擇仍舊是個很大的挑戰。充分考慮每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熟知自身和患者的情況,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另外,優化治療方案的技術至關重要,在生物組學領域,溝通、合併症和藥物相互作用仍是優化治療的關鍵因素。」

溫馨提示

接下來,請繼續關注我們為您帶來的腎視峰會「中國聲音」、「診療規範」學術專場的系列報道,精彩不容錯過!

(來源:《腫瘤瞭望》編輯部)

版權屬《腫瘤瞭望》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腫瘤瞭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oncology 的精彩文章:

EAU18∣葉定偉教授團隊:中國年輕腎癌患者遺傳易感基因胚系突變譜

TAG:ionc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