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跑線》:這並不是孩子的起跑線

《起跑線》:這並不是孩子的起跑線

01 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而淪為了一樁生意

印度電影《起跑線》近來橫掃票房,有人說它拍的就是披著印度外衣的中國教育現象——學區房、階層固化、擇校問題、全民學英語、媽媽式焦慮等等,身為媽媽的我感同身受。

兒子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級了,在這一年以前,我就已開始糾結到底給他選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去年下半年,幼兒園組織了一次到某某公學遊學的活動。孩子們參加了半天公學課程就完全被吸引住了,家長會上有不少家長也被校長的理念撩撥得很是心動,我當然也不例外。

會後進行調查問卷,我還是很殘忍地沒有落筆選擇這所學校,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家負擔不了這裡的學費。粗略估計一年需要10萬,這10萬還不包括寒暑假帶孩子去各地遊學增加閱歷的費用,也不包括除了學校組織的課外興趣小組,家長們自己在外面給孩子報的興趣班的費用。

回家以後,我還在糾結,心想努力一把,這個夢還是可以做的。但心中的小火苗撲騰了沒多久之後自然就熄滅了,因為經濟問題的確是個大問題、無法忽視的大問題。

這部電影是我和閨蜜們一起去看的,看完以後不免要討論一番。

其中一個閨蜜家有兩個孩子,她說她曾經就是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學霸,因為她自己當初也是學霸,怎麼著孩子也不能比自己太差吧。所以,很早以前她就有意識在培養孩子了。後來,她漸漸發現當初的大學同學,有的在相同年紀已經做到了縣級領導,但是生活的幸福感卻並不高。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這樣的生活,所以她也就放下了要把孩子培養的很優秀很卓越的這些念頭。雖然放下了這樣的念頭,但是她仍然不諱言說自己也會盡己所能在兒子未來的家庭和事業上助上一臂之力。

其實,不管家庭條件如何,作為父母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真的是人之常情。只是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有許多人深感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又不太信任中國的教育水平,所以才把焦慮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於是才變成了那個傾盡所能,在背後拿著皮鞭催促孩子前進的人。

想要跟上時代發展也無可厚非,因為優勝劣汰的自然道理誰都懂。但是,有很多人從中把教育變成了一件功利的事情。比如電影中,富爸爸為了女兒的一紙學位,向黑市購買貧困生才能享受的名額,又因為學校要實地查訪,一家人從富人區搬到貧民窟假扮窮人生活。後來富爸爸良心發現,跑去向校長坦白,校長竟然默認收下他的女兒。

為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校長才有利可圖。「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而淪為了一樁生意。」

02 貧窮就是這樣,沒有資格大喜大悲

電影揭示的只是其中一面,反觀身邊那些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美其名曰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個不是一邊利用家長的焦慮,一邊把手儘可能伸向家長的錢袋,然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我也焦慮過、糾結過,最後不能免俗,還是給孩子報了一個美術班和一個英文班,目的在於既能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也能讓他擁有一項通用技能。

是的,英文已經成為了一項通用技能。

就連電影中居住在貧民窟的窮爸爸,也因無意中聽到鄰居富媽媽說了一句英文而上門請求對方教自己的兒子學一學英文。富媽媽甚至還直言不諱的說,在印度,說英語的意味著你所處的階級與別人不一樣。

而且窮爸爸剛開始介紹自己時說身為窮人沒有名字,如果你在酒店打工,別人就會稱呼你為店小二;你在干苦力,就會稱呼你為大塊頭。沒有名字意味著不受尊重,而有身份的人才有名字。

學校派人到富爸爸貧民窟的家裡實地調查,發現富爸爸的雙手不像是做苦力的手,窮爸爸挺身而出,覺得富爸爸應該是因為破產剛陷入貧窮,自告奮勇的要教會富爸爸如何在貧窮中生活,他說:「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一門藝術,我會教會你的,因為我經驗豐富,我爸爸很窮,我爺爺很窮,我太爺爺很窮」。

台詞很搞笑,我卻聽到一種悲涼。這不就是階層固化嗎?

而當窮媽媽帶著富媽媽去配給站拿米的時候,因為富媽媽拿捏不準在底層生活的態度,以為凡事只有跋扈一點才能生存,所以大鬧配給站,導致當天沒有拿到配給時,窮媽媽說了一句話,大意是,貧窮是沒有那麼容易學會的。瞬間戳中我的心,立馬鼻子一酸流下眼淚,因為我就是從小窮過來的啊。

後來,窮爸爸也沒能拿到兒子入學的名額,他悲傷的流下了眼淚,轉頭面對孩子時,又立馬為鄰居富爸爸拿到名額而展開慶祝,他說:「貧窮就是這樣,沒有資格大喜大悲」。是啊,只有在貧窮中生活過的人才知道,每天為五斗米折腰,哪有時間傷春悲秋。

就是這樣一戶不受印度社會尊重的低層人士身上卻表現了一種久違的真善美。

富媽媽到處敲門請求別人借點水,都吃了閉門羹,只有窮爸爸主動給了她;

富爸爸在學校派來的調查員面前,差一點被拆穿,只有窮爸爸選擇信任他;

富媽媽大鬧配給站被扣了配給,窮媽媽把自己當天的一半配給給了她;

富爸爸在工廠做工被扣了工錢,窮爸爸把自己當天的一半工錢給了他。

除此以外,當富爸爸拿到孩子入學名額,學校告知不能免費,晚上他偷偷拿出自己的銀行卡出去取錢,窮爸爸一直為他擔著心,尾隨而至以為他要搶銀行,堅決制止,最後靠用自己的身體「硬碰瓷」為對方籌到了女兒的學費。

當窮爸爸知道了富爸爸的真實身份,選擇要去校長那揭發他。富爸爸的女兒經過操場見到他,熱情的跟他問好、擁抱,他突然就哭了,對著後面追過來的富爸爸夫妻倆說,這也是他的孩子,他不會讓他的孩子失去已經得到的學位。

看到這一幕,整個電影院里的女生都在抽泣。

03 窮爸爸窮而有骨氣,富爸爸富而有義氣

窮爸爸一窮就窮了三代,但他身上的真誠、善良和勇氣是他的人性本色。

當他發現富爸爸一家的欺騙,他說:「政客偷竊窮人的糧食,建築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們偷竊窮人孩子上學的權利」,所以,他要為了自己的孩子要回原本屬於他的權利,那一刻他充滿了勇氣。後來他哭著說:「窮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偷竊別人的權利」,所以,最後他還是選擇不拆穿富爸爸一家,選擇不剝奪這原本是屬於他的兒子,現在是屬於富爸爸的女兒的權利,這是根植於他骨子裡的善良。

轉過頭看電影剛開始,富爸爸為了能讓女兒上名校,和妻子專門參加了父母課程培訓班,其中有一個面試環節,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怎麼跟孩子談貧窮?」標準答案是——我們會帶孩子去孤兒院,讓她贈送玩具給那裡的孩子,教會她分享才是最好的關愛。而實際上呢?就是什麼都沒有的窮爸爸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分享才是最好的關愛。

窮爸爸的確什麼都沒有,沒有錢買玩具給孩子,沒有錢讓孩子學英文,沒有錢讓孩子上名校……但是他卻身體力行的教會了孩子們——什麼叫勇氣,什麼叫真誠和善良、分享與關愛。

而富爸爸呢?他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女兒,即使妻子為了女兒上學的事情已經焦慮到慌不擇路,讓他搬離已經住了n年,有著很深情誼的地方,強迫他買學區房,融入上流社會,為女兒的學位通宵排隊、選擇黑市交易、假扮窮人去打工……他都沒有因為他老婆的各種作而有怨言。

他一直是好爸爸、好老公,當他被窮爸爸感動,要去向校長坦白時,他對妻子說,做好爸爸、好老公的前提是做個好人。當他知道校長貪婪的真面目時,設計讓公立學校的孩子在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的家長面前表演了一場歌舞,孩子們唱:「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種渴望」。

那些家長並不知道台上的孩子就是他們不屑於讓自己的孩子交往的所謂低層人士的孩子,所以他們才報以熱烈的掌聲,但當富爸爸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揭秘孩子們的身份時,卻再沒有一個人為孩子們鼓掌。

不太會說英文的富爸爸,被自己的妻子嘲笑拼不全「swimming」,但是他卻大義凜然在眾家長面前揭露校長把教育做成生意的嘴臉。台下有兩位家長被他的演講所震動,本來要報以掌聲,卻被身邊的伴侶制止。

一腔孤勇付之一炬,那一刻,沒有得到任何聲援的富爸爸卻是妻子眼中的真英雄。他說學校不選擇這些孩子,是學校的損失,然後瀟洒的夫妻倆就帶著女兒退學了。

最後,他們的女兒去了哪呢?

之前因為感動於窮爸爸為他們的真誠付出,富爸爸夫妻倆決定資助窮爸爸的兒子上學,但是當他們看到學校的孩子生活的自由自在,對學習報以極大的熱情,自動自發向上成長時,他們改變了主意,決定資助整個學校。於是整個學校從硬體到軟體都煥然一新,而他們的善舉也最終讓他們的女兒受惠,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了這所公立學校的校長。

富爸爸的女兒又能和窮爸爸的兒子在一起玩耍了,就像當初他們在貧民窟一起生活的時候一樣。那時候即使物質十分匱乏,但是他們的身心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健康和快樂。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輸的感覺,更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都能夠理解,但是作為父母的你也許並不知道,你本身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因為,你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孩子以後能走多遠;你的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決定了孩子以後能飛多高。

千萬別用你有限的思維限制了孩子無限的未來,因為孩子們屬於我們永遠也到不了的明天。

寫到這裡,也許有些人又會開始焦慮了。怎麼辦?我沒有那麼多的金錢和精力去培養孩子,我自己的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就很差,我現在才開始關心孩子的教育會不會太遲……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讓你焦慮的,因為我和你們是一樣的。

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怕自己做不到,而破解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面對焦慮,先行動起來。

從兒子生下來養到這麼大,我逐漸才發現了自身本來就有很多不足:自我價值感不高,對整個社會都不夠信任;始終信奉窮則獨善其身,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是能奉獻出去的;育兒書看了一大堆,理論可以說得頭頭是道,還是會有管理不好自己情緒去吼孩子的時候;在陌生人面前從來找不到話題,社交能力差,情商欠費等等。

當我把視線拉回往內觀,不斷去認識自己,發現自我邊界並持續成長,我的焦慮就不翼而飛。

都說育兒是一場修行,在育兒的同時照見自己、治癒自己。育兒即是育己,育己就是育兒,我深以為然。當我們內省而不內疚,逐漸療愈到自己的內在小孩,逐漸真正看見孩子本身,逐漸讓我們自己變得自信而堅定,我們才能為自己、為孩子創造出一種穩定而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即使家裡沒有金山銀山留給他,但是如何讓自己更加健康快樂的秘訣他一定get到了。

一個人能讓自己健康快樂,就會讓周圍的人健康快樂;

一個人能讓自己健康快樂,做媽媽的也就會健康快樂。

健康快樂就是我們的終極追求,但是健康快樂並沒有唯一衡量標準。所以,媽媽們的健康快樂除了來源於孩子,還來源於不斷發現自我並持續成長、穩定而源源不斷的情感支持、可以自力更生的經濟條件等等。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身隨心動,永遠去追求當下你最需要的那一方面,即可。

出生之前,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父母,正如我們的孩子無法選擇我們一樣,好像起跑線上早已定了輸贏,但是這樣的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路上,你要有陪孩子跑的勇氣和智慧,陪自己跑的決心和毅力。

讓我們過好今天,帶著希望跑向健康快樂的明天吧。

彭小刀,80後老女孩,10後新媽媽,兼職打雜文案&末流營養師。

感謝所有的付出,感恩所有的相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刀不叨叨 的精彩文章:

TAG:小刀不叨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