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文看懂金融科技行業的現狀和未來

一文看懂金融科技行業的現狀和未來

三十年前,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但隨著科技的更迭,傳統金融行業不斷被賦能,三十年後,金融科技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辭彙,同時也與我們的口袋息息相關。面對這個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及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金融科技行業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本文根據王廣宇在3月29日第九屆長江青投論壇上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有刪減。

王廣宇

長江商學院DBA3期學員

華軟資本董事長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金融科技的版本變遷

實際上,金融科技其實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辭彙,而是一個有30多年研究的產業概念,在這30年的時間裡,金融科技在不斷地演變它的形態。

第一階段,IT+金融,金融機構實現它們金融業務的電子化,這就是金融科技的開始。

第二階段,是金融部門開始使用互聯網、使用更多的信息手段,像當時的呼叫中心、ATM、移動銀行這樣的工具去獲取更多的客戶信息、拓展更多的渠道。

第三個階段,則是在過去10年,科技公司對金融部門的不斷進軍。

第四階段: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加速融合。而今天金融機構和科技機構有了更多的共同合作,金融科技逐漸變成一個獨立的部門,一個完全不同於我們傳統認知上的一個產業,它就是一個新的實體(金融科技),也就是金融科技4.0階段,這個階段我們再去討論怎麼樣讓金融科技實現普惠性,去解決更多的用戶需求問題,怎麼解決它的監管問題。

今天我們討論金融科技,我的看法是它雖然已經進入到了4.0階段,但是中國實際上,並不是一個金融極其發達的國家,中國現在差不多有1億個市場主體,至少有70%-80%的中小企業從來沒有拿過一分錢的銀行貸款。

中國有13-14億人口,中國的人口信用卡平均普及率只有0.4張,意味著平均一個人只有0.4張,而同樣在美國的3億人口裡面,這個數據是4-5張,一個人平均要有4-5張信用卡。

當然,我們今天的支付,因為我們的移動互聯網,因為移動終端、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的移動支付是全世界第一位的,但是中國仍然有很多人口沒有介入到移動支付裡面去,包括支付這個行業本身也不停的在變化,今年開始國家又在建立一個新的清算體系,叫做網聯,把所有的互聯網支付接進去,所以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金融產業其實和中國的工業產業沒有什麼差別,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金融科技裡面並沒有走到全世界最先進的地方去,就像我們大多數的工業,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的,相對比較樸實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金融也是如此,儘管看到了金融科技一些最領先的點,找到了一些最領先的技術,但這不意味著整個產業發展到了那個階段。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覺得大家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有那麼多問題,出現了那麼多一邊所謂的披著高大上的外衣,在做技術創新,但是另一方面在割韭菜、薅羊毛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大家才可以更容易的理解這個產業裡面發生的一些事情,這是我想說的一個問題。

金融科技的四大範疇

金融科技主要的範疇,從全行業來看,大概在這麼四個範疇裡面,一是支付清算領域,二是傳統的金融產品領域,比如說存款、貸款、保險、證券有關的金融產品,三是,資本市場有關的話題,比如說眾籌、ICO,本質上都是用一種新的資本市場的機制,或者是一種方式,替代傳統的交易所、股票發行,在這個領域裡我們也在做探索。最後一個領域就是基礎服務,比如說在徵信、雲、大數據、信息交換這些領域,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毫無疑問在這四類之一中,當然在這四類之上還出現了一些全新的業務,比如說我們看到的智能投顧,它既有資本市場的特徵,又有金融產品的特徵。

智能投顧作為金融產品,它可能去替代傳統的基金,過去由基金經理去管理一個產品,有這樣的一個形態,但是作為資本市場的形態,他又可以去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去管理更多的人,管理更多的那些請不起基金經理,甚至付不起那麼多基金認購費的那些用戶的錢,所以他也有資本產品的屬性。

中國有一個特別好的行業,我覺得其實我們應該給這個行業點贊,就是我們的支付清算行業,這個產業在中國發展最好,因為以人民銀行為代表的監管部門,在過去10年時間,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支付清算體系內的監管,相對清晰的建立了在銀行卡收單,在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預付卡這四個領域裡面的牌照管理,也相對建立了一套清晰和準確的監管準則以及准入和退出的制度。

所以,在前面提到的金融科技的四大領域裡面,中國應該是最健全的,所以網路支付也被稱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

但另外一些領域,比如說跟數據有關的,海量數據和風控問題,各種機構都在嘗試,爭取給用戶畫像,爭取積累海量的數據,能夠實現風控,這個領域需求非常旺盛,特別在中國還不是一個信用社會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下一個問題就是能夠進一步的向所有用戶差異化定價,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說你每給一個產品定價,你就會獲得一批客戶,但是同時會失去一些客戶。

當然,最理想的方式是可以給所有的客戶差異化定價,就會有很多客戶湧進來,這件事情在工業時代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但是在互聯網、數據化時代完全有可能實現。

所以,這個問題也會變成今天看到的很多細分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這個領域裡面發力,來做他們選擇的事情。

這就是金融科技下一個發揮作用的地方,就是精準營銷和穩定獲客,因為金融本身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其實也很簡單,它就是一個服務行業,就是把不同的客戶更多的中間承擔信息中介的作用,所以他怎麼樣能夠獲取精準的信息和獲得這些客戶,這是一個企業能夠存在的過程。

金融科技的四點思考

思考一:Fintech不能曇花一現,應理性繁榮

我覺得一定要大家全行業一塊努力,不要讓金融科技又變成了一個曇花一現的事情,因為同樣的事情,其實在幾年前就經歷過,從2013-2016年,互聯網金融,曾經這個詞被寫進過政府工作報告,曾經很多的政府部門去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要給各種各樣的特許政策,要鼓勵他們怎麼怎麼干。

但是,當有一天風險出現的時候,這個行業到今天為止,3年的監管期都還沒有結束,整改期都還沒有結束。

我想整個這個行業的人要有這樣的一種意識,就是千萬不要把金融科技這個行業再變成一個曇花一現的行業,而是讓它能夠成為一個理性繁榮、真正長期服務於社會、能夠為實體經濟和你的客戶創造價值,當然也為我們自己創造價值的這麼一個行業。

思考二:要讓這些新型的技術手段,更好的去服務於實體經濟。

舉一個例子,有70%-80%的中小企業沒有獲得過銀行貸款,是因為傳統的金融體系根本就不支持他們的業務模型向這些中小企業去貸款,那些中小企業要地沒有一分地,要房間沒有一個房間,要資產沒有一個資產,越是高科技的公司,裡面越是只有人腦+電腦。

按照傳統金融機構的邏輯,它們根本不可能給這些企業去貸款,但只有我們用新的方式,開始去理解這些企業的業務,理解到一個成長型的公司,因為它做了研發,因為它獲得了客戶,因為它的項目儲備,將來會得到快速的增長。

所以,讓金融科技引導這些資金進入到實體這個領域裡面去,這是金融行業的本性。

思考三:其實大家都要幫助整個生態的進化。

舉一個小的例子,比如說,去年從現金貸很多公司上市以後,大家會意識到在現金貸里最大的問題就是暴利催收,但在暴利催收背後的是多投接待,多投接待背後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沒有一個信用社會,所以一個人不管是用自己的身份證,不管是偽造身份證,還是盜用別人的身份證,都可以在平台上借很多的錢。

這個生態的凈化,不光要靠政府部門,不光要靠政策,不光要靠監管部門,也要靠企業自己的努力,最終這個生態才會被凈化成一個大家都有利可圖的產業,不然的話,它永遠都是一個零和博弈,永遠都是一個我從你兜里掏錢,你從我兜里掏錢的這樣一個割韭菜的過程。

思考四:我想未來對於我們來講,金融科技也是一個整體融合的過程。

所以我們會看到技術的融合、資本的融合,也會看到監管部門利用技術去實現他們所謂的監管科技,看到監管水平的提升,同樣也會看到基礎設施的能力會帶動整個金融科技產業走向更高的一個台階。

其實在中國,就像我們以前聽到的一個例子說人工智慧,中國是不可以用Google的,但是在Google上隨便一搜,發現全世界搜人工智慧這個詞最多的就是中國,金融科技也一樣。

全世界的投資在2011-2017過去7、8年時間裡,能數得到的,這個行業大概900億美金的投資,但是符合增長還蠻高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融資筆數、融資金額,差不多佔到了一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看到的2017年下半年,特別出現了一批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上市潮,又進一步帶動了這個浪潮,有可能2018年出現的數據,我覺得會比2017年中國的比重更高。

所以,這個帶給了我們兩個啟發:

啟發一:金融科技在中國是不是過熱了。

啟發二:金融科技在中國是不是會有獨特的成功因素

為什麼在中國這個領域會發展的這麼快,是不是它有獨特的成功因素?我想這個問題是交給大家想的,我沒有答案。

未來經濟形態的五個特徵

另一個方面,今天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做出創新的東西,來改變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不然這個社會傳統的增長模式可能已經無以為繼了。

這個時代需要新的發展動能,所以從最高層到經濟學家、研究者、企業家都在探討一個話題,中國一定要脫虛入實,讓金融可以服務於實體經濟。這個話題其實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我們要離開哪樣的虛?脫哪樣的虛呢?我們要入什麼樣的實體產業,進入哪樣的實呢?在我看來,將來我們要走出一個新型的實體經濟,叫做虛實結合的經濟形態,未來這樣的經濟形態有四個顯著的特徵,也有一個隱含的特徵。

特徵一,未來的實體經濟必須能夠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不管是產品需求、服務需求。

特徵二,必須要有足夠的科技含量,跟新型的現代科學技術結合。

特徵三,滿足現在新型人才就業,比如說中國已經有差不多1億多的大學畢業生,已經有幾億的年輕人口(90後、00後)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些勞動力、新型人才,他們的就業需求跟傳統的農民工、傳統的勞動力需求完全不同的。

特徵四,形成一種生態、環保、可持續的經濟。

在這四個顯性經濟特徵背後,我想它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隱形特徵,跟虛擬經濟因素結合在一起。

今天媒體在討論脫虛入市、虛火旺盛,這個棒子要麼打在了金融部門的頭上,要麼就是互聯網產業的頭上,而這兩點恰恰是虛擬經濟因素的代表。真正的實體經濟一定要跟金融、互聯網這樣的虛擬部門結合在一起,這才是實體經濟的將來。

虛實結合的四個觀點

觀點一:發展新興技術是實體經濟的第一動力。

觀點二:建立新的商業模式。這是實體經濟未來的第一邏輯,所謂的商業模式就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社會機構跟它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分配關係。今天的實體企業必須要去考慮跟它的利益相關者所處的關係。傳統上的很多製造業企業,他們賺的錢要麼是從勞動力身上,給勞動者很低的工資,很強的加班時間賺來的錢,要麼是從環境中間賺來的錢,沒有考慮環保的成本、污染的成本。今天,這些外部成本都必須要考慮在內,所以怎麼樣架構新型的商業模式,是對新實體經濟非常重要的要求。

觀點三:走天生全球化的道路。今天的企業從第一天誕生開始,天生全球化,我們站在北京,但是我們要使用的技術、晶元可能來自於美國。我們要面對的用戶可能來自於全世界、使用的生產資源來自於更多的區域。所以,每一個企業要從第一天開始考慮全球化的問題。

觀點四:今天我們所處的這個時間點,金融在引導整個產業往前走,不是簡單的像過去我們認為的工業革命在帶動更多的機會,今天,工業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甚至金融革命已經在推動工業革命在發展。

金融導引本身也帶給我們另外一個角度,現在很多的創新產業,包括Fintech本身,也都是資本和投資驅動的產物。只有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進入到這些創新的產業裡面,才會有更多這樣的產業。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商學院 的精彩文章:

這個曾做過馬雲參謀長的人,帶你看清未來智能商業的本質
不解決這些問題,區塊鏈很難實現商業應用

TAG:長江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