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鵬:帶女兒拜師學圍棋,學習圍棋的高雅
李亞鵬是位於北京順義的培德書院的創辦人,2014年11月李亞鵬在一次採訪中曾簡短透露,因為這幾年對女兒教育的思考,他將把自己的事業延伸到教育,辦一所現代書院,「讓孩子能夠在這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接受通識教育」。
李亞鵬先生陪女兒在培德練習書法
為了大女兒竇靖童的成長,李亞鵬曾在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糾結和遺憾過。
國際學校的糾結和遺憾
◆
沒錯,在我既往的人生履歷中我既沒有完成過跟教育相關的學業,也沒有從事教育的經歷,但是在2006年的5月27號,當我的女兒誕生以後,我也像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因為我們的孩子,我們開始跟教育有了交集,而這種交集對於一個關注教育的家長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一種交集。
我有一個大女兒,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是上國際學校,因為可能處在社會的某一個階層,有這個條件可以去上很貴的所謂的國際學校,家長們滿意嗎?我想說可能這種遺憾在每個家長心裡都是最讓他們糾結。
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朋友的話題越來越多是跟教育有關,最明顯的話題就是你的孩子要上景山還是上英國學校還是美國學校,大家都在糾結。我的大女兒,她從小就上國際學校,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當中因為我的某些不滿足,所以,我也曾經把她轉學到我們公立學校的一所非常知名的中學去,我的朋友中像我一樣的不在少數,來回的糾結中大家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最完美的答案。
教育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永遠不會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在每個父母心中都對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有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期許,即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了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女兒的傳統教育實驗
◆
當我開始關注李嫣教育的時候,我在為她尋找老師,因為我知道雖然我有一顆強烈的想去教化她的心,但是未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在她完成第二次手術從美國回來,大概十個月的時候,我很有幸認識了一位魏老師,這位老師研究中國的儒家教育以及清朝的皇室教育。我很有幸認識了一位這樣的老師,並且讓我的孩子跟隨他,進行了將近七年的一段教育里程。
在這七年的教育里程當中,我們做科學觀測,在十三陵水庫的湖邊選擇了一個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個節氣那一天我們盡量全家一起,我的母親,她的媽媽,還有我,還有她,我們去那個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濕度的測試。如果是驚蜇,我們去找一個蘇醒的蟲子,我們會辨別植物,我們背著很厚的《本草綱目》,一年24次,風雨無阻。
積累到現在,跟一般的孩子相比,甚至跟某些成人相比,她認識的植物可能都要更多一些,她對自然的了解,跟自然的親近可能要比更多的孩子好一些。這樣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應付高考的,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所需的內容,但是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我希望能夠給她更大的拓展。
我們會教她甲骨文,我會帶她回到我的祖籍,我父親埋葬的地方河南平頂山,我在我們家祖墳旁邊蓋了個院子,每年清明節會帶她回去掃墓,在那兒住幾天。當時在新浪微博我也是第一次自己把自己的行蹤做了七天的連續直播,不是為了所謂的宣傳,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對孩子的教育,因為我覺得它是有一定的可分享價值的。
我們在堂屋,在家裡祖先的牌位面前我教她甲骨文的「祖宗」兩個字,解釋「祖宗」的含義,李嫣現在也認識相當數量的甲骨文。
回到河南,李亞鵬曬出一組與愛女李嫣在老家第六天活動的照片。照片中,既有李嫣安靜練習書法的安靜,也有父女牽手沐浴陽光的幸福。既有李嫣和朋友拜師學習圍棋的高雅,也有與親朋好友同游的其樂融融。
李亞鵬留言稱:「第一次體驗漂流竹筏,baby略有些緊張,突然從身後傳來嘈雜的歌聲,高亢激昂,此起彼伏。 原來遠處竹筏上是一群身著統一服裝來拓展訓練的大爺大媽。從肆意洒脫、豪邁縱情的歌聲來看,拓展訓練還是相當成功的。baby捂耳道『這是一種醜化的唱法嗎?』豬爸比搪塞道『今兒天氣好,大爺大媽們高興』。」
李嫣拜師學圍棋
我們希望能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體驗。我想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發心,讓我們開始很認真地去做這件事情,而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產業。我們非常認真地從羅馬湖畔的培德書院開始。
後來我們又遇到了非常出色的錢志龍校長,他旅美求學十年,在美國做過校長,他對東西方文化下的教育有非常深刻的洞見。他認為真正的國際化,是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帶著他們的母語,自身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聚在一起,彼此互通有無,互相欣賞。
他說過一句非常觸動人心的話:中國的孩子不應該付出母語和母語文化的代價,去獲得一張所謂的世界競技場的入場券。
我相信,教育是有方法的,一個正確的方法,會給孩子更多的可能性,會影響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