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易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老輩人喜歡說一句話,「父母無過,天無過」,這句老人言的意思並不是說父母做什麼事都是對的,而是強調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不容置疑的,父母對子女的拳拳愛心是沒有過錯的,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

中國人把父母與天地相對應,《易經》里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

天地為萬物之本,同樣,父母是我們的來處,正如司馬遷所說,「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在,不言老」,只要父母在,我們就永遠是孩子,被人愛憐;只要父母在,我們就感覺未來的路還很長,心裡特別踏實。

因此,有人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

父性如天,剛健有為;母性如地,厚德載物。父母之愛溫暖了人間,共同為子女抵擋著世間風雨。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是一種自然本能,足可以感天動地,與天地共久,與日月同輝!

有一個古老的民間故事:

從前,在大山下有母子二人,兒子每天都到山上砍柴,靠賣柴的錢來奉養母親。

兒子砍柴歸來,會帶給母親山上的野果,母子過著清貧但是幸福的生活。

時間久了,兒子被山上的一個妖怪看見了,妖怪就變化成美麗的女子來誘惑他。

他就被妖怪迷住了,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再也無心砍柴,整天在山上和妖怪鬼混。

有一天妖怪裝病,對他說:「我快死了,除非拿你母親的心來做葯,我才能活下去。」

喪了良心的兒子回家,狠心殺死了母親,取出心捧在手裡,急急忙忙地朝山上跑去。

腳下被石頭一絆,兒子不小心摔倒了,手中母親的心甩了出去。

兒子掙扎著爬起來,這時,落在地上的,那顆母親的心,發出了關切的聲音:「孩子,你摔疼了嗎?」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淡薄,不會由於空間距離而慢慢減弱,也不會因為富貴貧賤而發生改變,真的如同青天白日,明明朗朗。

天地對萬物有滋養之恩,同樣,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孝敬父母自然是天經地義。

孝是天道,不能違背。

在古人的「天命」觀念里,人受命於天,人的行為應該順應天道,反過來,人的德行也能感通天意。

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講了一件真實的事情:

乾隆時,有一個盲藝人,姓衛,人稱「衛瞎子」。他家中還有一個老母親,母子相依為命。

衛瞎子每天出去,走街串巷,到別人家裡唱幾個小曲,說幾個笑話,人家就給他一些食物和幾文銅錢。

有一年臨近除夕的時候,他出去唱了幾天小曲,得到了很多食物,就背著一口袋食物回家。

在半路上,因為惦記著家中老母親,匆忙中他失足跌到一口枯井中,幸好枯井不是特別深,沒有摔傷。

然而枯井地處荒郊野外,這時候又到了除夕,家家團圓守歲,沒有人會到這裡來,衛瞎子喊破了嗓子,也沒有人聽見。

井底還算暖和,口袋裡又有乾糧和水果,他撐了幾天,最後奄奄一息。

在這期間,他念念不忘家中卧病在床的老母親,想到母親在挨餓,想到自己凶多吉少,以後老母親難以過活,他心痛難忍。

後來,有個名叫王以勝的屠夫,趕著一口豬走到這附近,在離枯井約半里路的地方,豬忽然掙斷繩索,在野地里到處亂跑,結果也掉進這口枯井裡。

王以勝用撓鉤把豬鉤上來時,發現枯井中還有一個人,就把衛瞎子救了出來。

紀曉嵐評論說,枯井本來不在王以勝要走的路上,正是衛瞎子的孝心感動了神靈,才會出現豬掙斷繩索,掉入井中的事情,從而使得衛瞎子得救。

拋開古人的那些所謂「迷信」的觀念,我們還是會發現,生活中有孝心的人確實福報多。

這也不難理解,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肯定不會善待別人,這樣的人不會有人緣,做事也不會順利,而孝敬父母的人,多數做人靠譜,做事自然順風順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孔子學堂 的精彩文章: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感恩

TAG:孔子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