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扎克伯格面臨最終挑戰 臉書市值一個月蒸發591億美元

扎克伯格面臨最終挑戰 臉書市值一個月蒸發591億美元

「道歉高手」扎克伯格過關了嗎?

國會質詢結束,臉書股價暴跌後反彈,市值一個月蒸發約591億美元;核心商業模式遭質疑,扎克伯格面臨最終挑戰

臉書泄露隱私風波發酵已經一個月。一個月中,臉書市值經歷暴跌、反彈,最終蒸發了約591億美元。

即將步入34歲年齡關口的臉書(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則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2018年4月10日(美東時間),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面對44位來自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與交通委員會和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參議員,扎克伯格就近段時間以來持續發酵的Facebook泄露隱私問題進行陳述和回應。

從創業到臉書發展的14年中,扎克伯格的道歉並不鮮見。每當問題比較嚴重,扎克伯格就會發佈道歉信,承諾升級網站和阻止第三方獲取數據等舉措,但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從20歲創業起就佔領頭條的「小扎」,正在經歷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個春天。聽證會後臉書股價的上漲並未消除公眾的疑慮,雖然扎克伯格和臉書所創造的故事,曾經代表了美國夢。現在,美國國會擔心,如何擔保這個夢想不會成為使用臉書人群的隱私噩夢。

只是開始

臉書市值一個月蒸發591億美元

在過去的一個月,臉書經歷了股價持續大幅度下跌。過去一個月中,股價從184.49美元連續下跌,3月23日單日暴跌11.55%,股價最低跌至150美元。在國會兩天聽證會後,股價反彈至163.87美元。有媒體將小扎此次應對國會質詢為「完美公關」,得益於他12個人組成的公關團隊。

雖然股價反彈,但並不意味著扎克伯格和臉書已經平安著陸。

「現狀可能對臉書存在了轉機,但這次信息泄露事件,也讓公眾認識到,對於掌握龐大數據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需要制定更強大的法律來約束他們。所以對其他公司來說可能意味著新的麻煩,比如谷歌和Twitter。」一位在矽谷生活多年的科技圈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臉書並不是唯一一家擁有大量個人信息的科技公司。谷歌也存儲了你的搜索歷史、Gmail賬戶和谷歌地圖查詢等隱私信息。

扎克伯格堅稱臉書建立的工具還不夠,他表示將和旗下2.7萬多名員工一起審查內容,將用戶推向他們所認為的好的、健康的方向。根據Facebook的承諾指標,他們將滿足85%的美國執法請求。

不過商業模式本身存在缺陷,所以這類本來就建立在用戶數據基礎之上而盈利的互聯網公司,無法真的解決這一問題。」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防衛手段和抓取數據的手段都在升級,所以問題一直存在」。該人士分析,「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理用戶龐大的數據,持續為Facebook帶來盈利,可能是對扎克伯格最大的考驗。」

此外,扎克伯格還面臨直接針對他本人的指控。

4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連續兩天應對國會挽回股價的扎克伯格面臨更大的問題,有投資者要他辭去董事長一職,要求臉書任命獨立董事長。

目前來看,扎克伯格還並沒有主動放棄這一職位的意思。

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及Facebook董事會是否曾討論他離開時,扎克伯格的回應是不知情。此外,扎克伯格在接受另一家外媒採訪時還表示,他對Facebook不同尋常的控制權,對22億用戶是有益的。

該業內人士分析,扎克伯格目前持有16%的Facebook股份,但擁有60%的投票權,因而扎克伯格在公司經營方面有很大的決定權,這也使得投資者要求他辭去董事長一職或者要求Facebook任命獨立董事長變得很難,除非他自願。

隱私風波

14年來扎克伯格一直在道歉

馬克·扎克伯格的道歉經驗豐富。美國《連線》雜誌指出,小扎曾經有14年的「道歉史」。

2003年11月,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創立美女顏值評判網站Facemash,引起轟動也引起爭議,那是他第一次道歉:「事態發展並非我本意,我對因本人造成的傷害予以道歉。」

在2012年IPO之前,臉書就因向廣告商曝用戶搜索和購物信息,以及被媒體曝出存在個人隱私漏洞,允許廣告商獲取用戶身份信息,而道歉四次。彼時,扎克伯格曾承諾:會增設更便捷的方式設置隱私保護。也會提供關閉所有第三方服務的簡單方法。

假如扎克伯格當時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也不會出現英國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濫用數百萬用戶信息引發的風波,他本人也不會出現在美國國會,成為全球媒體的聚焦中心。

因為8700萬臉書用戶個人信息被「竊取」,甚至被質疑用於影響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重大政治事件,導致扎克伯格名聲掃地。

在過去的14年中,扎克伯格一直在為隱私問題而道歉,但問題卻從未真的解決。

在臉書於2012年IPO之後至今,扎克伯格和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先後道歉9次,其中6次是因為隱私問題,比如說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心理測試」,而另外三次分別是不良信息、假新聞和操縱選舉。

每次扎克伯格道歉之後,因醜聞而大跌的股價,總會被他打出的「誠懇牌」而扳回幾分。但這一次,事情嚴重得多。

早在2010年,臉書被擔心信息泄露時,扎克伯格曾表示已經制定新的運營原則:「您可以控制如何分享您的信息。我們不會將您的個人信息與您不需要的人員或服務分享。我們不會讓廣告客戶訪問您的個人信息。我們不會也不會將您的任何信息出售給任何人。我們將永遠保持Facebook為所有人提供免費服務」。

然而這一次「干擾總統選舉風波」證明,臉書並沒有履行這些承諾。

自從2018年3月16日紐約時報和倫敦觀察家報(Observer)曝出英國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使用臉書用戶數據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的新聞以來,受一系列負面新聞的影響,全球最大社交網路平台臉書股價出現暴跌,其股價累計下跌16%,市值蒸發800億美元。

群起圍攻

矽谷新潮流「一起刪掉臉書」背後

扎克伯格少有地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每次回答一個問題,臉上都會帶著誠懇的微笑。他說:「早在2015年聽說Cambridge Analytica從一個臉書應用開發商手裡購買數據後,就要求該開發商和Cambridge Analytica刪除並停止使用任何數據,他們回復我們照做了。回顧過去,當時選擇相信他們顯然是個錯誤」。針對進一步質詢,他重複:「現在看來,這顯然是個錯誤」。扎克伯格的態度起了作用,他從國會質詢中全身而退。

不過科技圈的態度大相徑庭。過去一個月,刪掉臉書賬戶,和小扎劃清界限,變成矽谷新潮流。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發起重磅攻擊。他在接受Recode和MSNBC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的客戶是我們的產品,我們就可以賺很多錢,但我們選擇不這樣做……我們不會交易你的私人生活。現在已經到了管理Facebook的時候了。雖然我認為最好的監管不是監管,而是自我監管。但自律的時間過去了。」

三周前,庫克在北京發表演講時曾對臉書信息泄露事件作出評價,他說:「我認為這種情況非常可怕。」當被問及如果他是扎克伯格時他會做什麼,庫克回應稱:「我不會處於這種情況。」

3月23日,埃隆·馬斯克刪除了他的兩家公司特斯拉和SpaceX的Facebook頁面。馬斯克發推回應稱,「我們從來不在Facebook上做廣告。我所有的公司都不會通過打廣告和贊助明星做虛假宣傳。」

臉書的大規模泄密事件已經引發了民眾對個人隱私和數據的恐慌,也使該公司成為了美國人最不信任的科技巨頭。技術研究機構Techpinions對1000名美國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的用戶表示已經將臉書賬號從所有的平台上刪除。

為臉書開發出了點贊按鈕的賈斯汀·羅森斯坦從手機上刪除了臉書,並公開談及這個行業如何推出操縱受眾心理的廣告。前臉書平台運營經理桑迪·帕拉吉拉斯稱,必須讓扎克伯格「為他公司的疏忽負責」。

這些說法直指扎克伯格的要害:是否應該繼續縱容臉書這樣的商業模式——個人信息貨幣化。

直指要害

臉書商業模式目前難以改變

扎克伯格在質詢會上承認,和普羅大眾一樣,他的數據也被賣給了惡意的第三方。民主黨一位女議員問扎克伯格:「你會為了保護隱私權而改變你們的商業模式嗎?」扎克伯格沒用直接的「是或否」回答。他表示:「議員女士,我不太知道(改變商業模式)那意味著什麼。」

泰晤士報的技術專欄作家Kevin Roose稱,「你在個人資料中分享的信息僅僅是Fcebook及其合作夥伴真正了解你的一小部分內容。Fcebook有我的全部電話簿,甚至保留了我過去14年從朋友列表裡刪除的100個人的永久記錄。Fcebook非常了解我,這比我想知道的要多得多。」

庫克認為,蘋果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向顧客出售產品以獲取利潤,而互聯網平台之間的區別,在於他們「吞噬了他們可以了解的所有東西並嘗試通過它獲利」。而這種商業模式對Facebook和Google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這些公司現在面臨著消費者對此的擔心:誰會使用它以及如何使用它。

用戶是Facebook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財報顯示,Facebook用戶的人均貢獻營收為6.18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人均貢獻營收最高的地區為美國和加拿大地區,人均貢獻營收為26.76美元。Facebook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長了48%,而其中89%的廣告收入都來自於移動用戶。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表示,廣告應該是安全的,是屬於公民的。

Growth Machine的創始人Nat Eliason在分享自己「刪掉臉書的過程」中分析,Facebook已經陷入這樣的局面:他們通過廣告賺錢,這意味著他們需要你點擊廣告,這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你,才能向您發送更好的廣告。所以他們有動機讓你沉迷於在平台上花時間,同時收集儘可能多的關於你的信息。

「Facebook希望了解我們如何溝通,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關注,意味著更多的廣告收入。」在美國加州生活的Nicky告訴新京報記者。

問題根源

扎克伯格

如何重新被信任

臉書到底是如何使用用戶的數據的?是否存儲了用戶的數據?存儲了多少?英國 《衛報》將這一次聽證會形容為:科技盲對科技巨人的詢問。

質詢扎克伯格的大部分參議員無法理解臉書的商業模式。當問及臉書收集關於用戶的數據時,議員們問,「你分享的內容,你放在哪裡,」扎克伯格說,「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把它取下來。我們收集的信息,您可以選擇讓我們不收集。你可以刪除它,當然,如果你願意,你可以離開臉書。」

在馬拉松式的聽證會中,扎克伯格有想要避開的領域。例如,當被問及誰擁有「虛擬的你」時,扎克伯格回應稱,你擁有你上傳的所有「內容」,並且可以隨意刪除它。但是,扎克伯格並沒有回答另一個問題:臉書關於你建立的廣告簡介不能被刪除,你無法控制它。

美國媒體報道稱,哪怕你不在臉書,它還是可以通過廣告聯播網來追蹤你的活動。此外臉書還提供一段叫「Facebook像素」的程式碼,嵌入這段程式碼的網頁可以記錄臉書使用者的足跡。

扎克伯格還一再試圖迴避Facebook關於用戶瀏覽行為有多少數據的問題。在向參議院發表講話之前,他承認臉書追蹤這些信息,但認為大多數用戶都能理解。

在美國舊金山的Julia Carrie Wong說,我得到的總體印象是,幾乎每次扎克伯格提到臉書「控制」給用戶提供內容時,都避免回答關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用戶信息的問題。

美國共和黨人和參議院商業委員會主席約翰·圖恩,在國會聽證會中指出,臉書的商業模式是提供免費服務以換取個人資料,「為了這個模式的堅持,交易的雙方都需要知道涉及什麼。」

根據美國Pew Reserch Center於2018年1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約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使用臉書,其中74%的用戶表示他們每天都訪問該網站。而2017年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接近一半的美國人不相信像臉書這樣的社交網站會保護他們的信息。關於臉書美國參議院的態度似乎與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不一定相信,但還沒有準備好放棄它。

就像擺在小扎面前的問題一樣,這一次錯誤是否會得到原諒並修正,關鍵在於如何證明:如何重新被信任。

(責任編輯:王擎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不可低估的3?14海戰遺產
馬斯克擬明年試飛火星飛船 但承認預期有時稍樂觀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