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關條約簽訂日,來看看這個條約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馬關條約簽訂日,來看看這個條約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原標題:馬關條約簽訂日,來看看這個條約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鴻章、李經方代表清國政府,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代表日本政府,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日稱《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該條約的簽訂,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我們的教科書和官修歷史是這樣評價此事的:《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李鴻章)


其實對這個條約,今天看來,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視角。首先,割地賠款,對清國來說,肯定是不平等的,確實很屈辱。但是,增開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辦廠,未必就是絕對的日方獲利、中方犧牲,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一種互惠關係。至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中國自兩宋亡國以降,元明清三代,大體執行的是閉關自守國策。自以為我天朝地大物博,無須跟蠻夷通商外交,結果造成國力日漸空虛貧弱、人民愈發愚昧無知、朝廷越來越腐敗無能與顢頇昏庸,整個國家不堪一擊。


終於,一場史稱鴉片戰爭的「貿易戰」將這個千年帝國的大門撬開了一條縫。自此之後,西方列強開始齊心協力地來推這扇沉重的國門,於是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和戰爭,而幾乎每次戰爭都以大清割地賠款、開埠通商告終。到最後,連「小日本」也加入到列強的行列中,跟它的前宗主國叫起板來。


(伊藤博文)


但是,以今天的視角看,增開通商口岸、設立自由貿易區、接納外來資本投資辦廠修路架橋……這些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我們在近70年前把「帝國主義趕出去了」,1978年以後又重啟國門「改革開放」,一步步全方位地把「帝國主義請回來」,「招商引資」成為這四十年來各地政府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這些,究竟該怎麼解釋呢?


至於說「《馬關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話按今天的政策也是不通的。他們有資本輸出的需要,我們有招商引資的需求,這不正是互通有無的雙贏好事嗎?允許列強在中國自由通商、投資辦廠,怎麼就成了瓜分中國呢?


設想一下:如果中國自1840年以來一直閉關自守,拒絕與外界發生一切聯繫,或者自1978年以來一直「按既定方針辦」,不搞改革開放、招商引資、自由貿易,那麼,今天的中國,大家能設想會是什麼樣子嗎?

太晚了,這個話題就點到為止吧。其實縱使有時間,此話題也是萬萬不可深說,原因你懂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常識消弭偏見 的精彩文章:

TAG:以常識消弭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