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彝族姑娘穿著母親的結婚禮服出嫁

彝族姑娘穿著母親的結婚禮服出嫁

記者老旺踏訪56個民族之

彝族姑娘穿著母親的結婚禮服出嫁

2018年2月9日,記者駕車採訪56個民族,途徑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大新寨,遇到當地彝族村民張小萍出嫁。現場參加婚禮的彝族姑娘都身穿彝族傳統服裝載歌載舞,記者被這濃濃的民俗所感染,隨即記者也融入到這迎親的隊伍中。

穿著母親的結婚禮服出嫁

據新娘張小萍介紹,自己穿的結婚禮服是姥姥上個世紀70年代結婚時穿的。按照當地彝族傳統,新娘結婚的禮服在結婚當天穿完後,就放在衣櫃里保存,留給自己的姑娘出嫁時穿。如果沒有女孩就把它留給兒媳婦穿。張小萍母親結婚時,姥姥就將自己結婚的這件禮服送給了母親。張小萍結婚的頭幾天,母親將珍藏了30年的這套禮服送給了她。由於這件禮服已經存放過久,加上當地氣候原因,這件禮服出現了破損,張小萍將禮服送到當地服裝店修補,又增添了一些現代配飾和銀飾品。

張小萍說,這件禮服她會好好保存,傳給自己的孩子。據當地人介紹,該村最老的一件結婚禮服已經有75年了。據張小萍介紹,過去他們這裡交通閉塞,有的村子之間往來需要翻越哀牢山,女孩嫁到外村回一次娘家很不容易。因此,媽媽就把自己結婚的禮服送給女兒。當女兒想家的時候,看到媽媽的禮服,就好像看到了媽媽,這一習俗就這樣流傳至今。

新郎臉上被抹鍋底灰

迎親的隊伍來到女方家後,新人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要給新娘的長輩、族人磕頭,長輩要給雙方「打賞」,接下來就是吃飯。新人和朋友一邊吃飯、一邊對歌。吃飯期間重要的一個節目是要給新郎的臉上塗抹鍋底灰,這是當地流傳已久的習俗。據當地村民介紹,塗抹鍋底灰就是從此這個村裡又多了一個男人,讓所有村民這天都開始記住新郎。

最後,新人在新娘家一位長輩的帶領下,帶著鐮刀、鋤頭和背簍,來到村口一處空地上,一起「吃飯」。期間,新郎用刀砍幾個樹枝放在新娘的背簍里。從此,新郎、新娘就是一家人了,兩人一起種地、一起生活。

被兄弟抬著離開娘家

按照彝家俗規,新娘出閣時,雙腳不得落地沾土,否則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須由娘家的兄弟給抬出娘家到車前。張小萍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因此出嫁離開家時,是被弟弟和叔叔家的堂哥兩人抬出家門。

按照過去的習俗,結親都是騎馬。倘山高路窄無法騎馬時,須由接親的小伙輪流背負新娘而行;過河涉水,更得由人背過河,新娘的繡花鞋萬萬不能沾水。如今,這裡已經村村通了公路,迎親的馬隊已經被汽車取代,但是抬新娘離開家門的習俗一直在延續。

當地彝族沒有送人入洞房的習俗,婚後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新人帶著一隻雞、幾斤酒、幾斤肉等回娘家看望父母,婚禮就到此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旺的56個民族 的精彩文章:

TAG:老旺的56個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