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What?小豬佩奇和小馬寶莉是親戚!

What?小豬佩奇和小馬寶莉是親戚!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素寬和鄧濤報道了在甘肅省臨夏盆地和政縣發現的一件化石,據說,這類化石是史前的「獨角獸」!

西方的文學藝術作品和自然歷史著作中有大量關於獨角獸的記載,許多人相信獨角獸是真實存在的。獨角獸通常被描繪成一種白色的馬,或者像山羊一樣的動物,長著獨角和像山羊一樣的蹄子,角具有凈化的魔法力量,是高貴和純潔的象徵。蘇格蘭皇家徽章上就有戴著皇冠的獨角獸的形象。小馬寶莉中聰明勇敢的 Twilight Sparkle 和她的朋友們更是深得小朋友們的喜愛。

圖1 西方傳說中,溫柔而憂鬱的少女有能力馴服獨角獸。壁畫,保存於羅馬法爾內斯宮,可能由 Domenico Zampieri(1602)繪製。(網路圖片)

圖2 《被囚的獨角獸》(1495-1505)。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獨角獸掛毯」系列藏品之一。(網路圖片)

圖3 小馬寶莉(網路圖片)

圖4 蘇格蘭皇家徽章上的獨角獸形象(網路圖片)

中國的古代神話及古籍中也有關於獨角獸的記載。與西方的獨角獸不同,中國的獨角獸——獬豸,被認為是執法公正的化身,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額上通常長一角。

圖5 執法公正的化身——獬豸(網路圖片)

圖6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北魏獬豸(網路圖片)

西方獨角獸的原型通常被認為是印度犀牛,獨角鯨的長角有時也會被當作獨角獸角出售。

圖7 印度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印度犀(網路圖片)

圖8 獨角鯨(網路圖片)

那麼,古生物學家眼中的史前「獨角獸」是什麼樣的呢?其實這是在中新世早期-中期舊大陸即歐亞大陸和非洲範圍內曾生活過的一類體型巨大的豬——庫班豬(kubanochoeres)。當然,它們是真正的豬,而不同於屬於古齒亞目的巨豬,後者雖然叫豬,但只是在身體的某些方面像豬,在分類上與今天的豬屬於不同的亞目。所以,這種史前的「獨角獸」可以算得上是小豬佩奇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親戚啦。

圖9 庫班豬在河邊漫步(Mauricio Antón繪)

庫班豬的頭骨碩大,體重可達500-850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史前巨獸。最令人驚奇的是,雄性庫班豬的額部長著一個相當大的向前伸出的角,就像傳說中的獨角獸。雄性庫班豬還發育獠牙狀的犬齒。古生物學家認為,雄性庫班豬巨大的額角和獠牙可能在求偶時起到炫耀和震懾對手的作用,同時,也是用於抵抗天敵的有力武器。儘管外觀看起來高大威猛,庫班豬跟它的現生親戚們一樣,仍然是雜食性的動物,這體現在它們相對簡單而原始的低冠丘型的頰齒上。

圖10 庫班豬與半犬對壘(李榮山繪)

庫班豬的蹤跡首先是在我國發現的,上世紀20年代在甘肅發現過一些它們的碩大的牙齒和肢骨化石,這些牙齒在形態上與歐洲的利齒豬(Listriodon)很接近,只是大得多,於是當時被歸入了利齒豬,命名為Listriodon gigas,意思是巨大的利齒豬。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發現了這類豬的頭骨和下頜,科學家發現它的額部長著一個相當大的向前伸出的角,於是為這類獨特的豬建立了一個新屬——庫班豬屬(Kubanochoerus)。後來在非洲也發現了這類豬的化石,但是只有屬於雌性個體的頭骨,是不具額角的。

目前,世界範圍內庫班豬的頭骨僅發現了十幾具,大多發現於我國北方的甘肅、寧夏和青海地區。受化石保存狀況所限,庫班豬的研究長期以來存在很大爭議,主要問題集中在庫班豬跟它的近親利齒豬的關係,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庫班豬的分類及演化關係,以及歐亞大陸庫班豬屬各種之間的分類及演化關係。

根據對已知庫班豬類和利齒豬類化石的對比,侯素寬和鄧濤把庫班豬與它的近親利齒豬歸於一個亞科——利齒豬亞科(Listriodontinae)。臨夏盆地新發現的庫班豬頭骨被鑒定為一個新種——小庫班豬(Kubanochoerus parvussp. nov.)。新種兼具非洲和歐亞大陸庫班豬的特徵,並發育一些明顯進步的特徵,從產出層位來看,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後的庫班豬化石。歐亞大陸具額角的庫班豬,包括粗壯庫班豬(K. robustus)、藍田庫班豬(K. lantienensis)和巨大庫班豬(K. gigas),都被歸入了巨大庫班豬種,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將巨大庫班豬進行亞種一級的劃分。中國青海發現的民和庫班豬(K. minheensis)保持了較小的體型,但牙齒有亞脊型化的趨勢,代表了歐亞大陸庫班豬的另一個獨立的演化支系。庫班豬可能起源於早中新世的非洲,中中新世時在歐亞大陸演化出巨大庫班豬、小庫班豬以及民和庫班豬等不同支系。

圖11 臨夏盆地小庫班豬新種頭骨,正型標本。A. 腹面;B. 背面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戰略性先導培育項目和國際夥伴計劃資助,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古脊椎動物學報》(Vertebrata PalAsiatica)。

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汽車尾氣凈化新攻略——氧原子的逃跑計劃
濕地植被不同演替階段生態化學計量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