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理解的「曲水流觴」正確嗎?

你理解的「曲水流觴」正確嗎?

《十 二 月 令 · 三 月 流 觴 》清院本

農曆三月初三上巳日,蘇州的私家園林里常常上演效仿古人的雅集。曲水流觴,園主與應邀而來的文人雅士,臨池修禊,於桃柳間暢飲,於水榭邊唱和。這種雅集,曾鼎盛一時。明代唐寅有《桃花塢祓禊》詠道:

穀雨芳菲集麗人,當筵餖飣一時新。

轢弦護索仙韶合,扠手搖頭酒令新。

白日不停檐下轍,黃金難鑄鏡中身。

莫辭到手金螺滿,一笑從來勝是嗔。

「穀雨芳菲集麗人,當筵餖飣一時新」

其實,上巳日的雅集活動,本意並非喝酒、做詩這麼簡單。傳說,當年簡狄與其姐妹三人行浴時,吞玄鳥蛋而生育。這個故事意味著,早期人們在上巳日臨水沐浴祛除邪氣外,還包含著祈子的願望。

《詩經·商頌·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對於商人的起源,有「玄鳥生商」的傳說。在我國民間社會,很多民族都有生子送紅蛋的習俗。這種將雞蛋和小孩的出生、家族的傳宗接代聯繫起來的傳統習俗,這與我國古代先民「卵生人」的信仰有著密切聯繫。

到魏晉時,上巳日(三國以後固定為三月初三)甚至有「曲水浮素卵」、「曲水浮絳棗」的活動,就是將蛋和紅棗盛放於器皿中,放入流水上,人們各守一處,當蛋、棗順流而下漂至面前即取而食之,與後來的曲水流觴形式基本相似。魏晉時期的潘正叔《三月三日洛水作詩有「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之詠,南朝陳的江總《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詩》也有「浮棗漾清漪,落花懸度影」之句。蛋和棗都蘊含「生子」的寓意。現在,有些地區依舊流著「上巳社歡」的風俗。顯然,上巳日「臨水祓禊」,是古人精心設計的婚配和生育的一個重要日子。人們於春光明媚之際或踏青郊遊,或雅集詠唱,都是為了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育子嗣,傳宗接代。

古時上巳節

《詩經·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以流杯為趣、賦詩為樂的曲水流觴的禊飲方式,是後來才出現的,最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蘭亭之宴。東晉王羲之的書法名帖《蘭亭序》,讓這一活動流芳千古。

王羲之 《蘭亭序》

《蘭亭序》: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蘇州城中的修禊之處,首推七里山塘。三月初三,山塘波綠,人們競出尋芳,演繹著春天裡浪漫的故事:一場春雨後,穿著繡花鞋的美女們流連在花蝶間、池亭邊、畫船里;而文人雅士則相約於池亭間,看雨後清新,詠人生感悟。清代袁學瀾《上巳》詩云:

雨過斜街綉屧香,桃花紅破麗娃鄉。

池亭相約流觴會,不惜黃金醉野芳。

姑蘇七里山塘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修禊與踏青,實相聯屬,冰心在《寄小讀者》中也說,農曆三月初三是古人修禊節,也便是我們絕好的野餐時期。上巳日已是春和景明之際,蘇人從此日開始漸入春遊良辰,且以有游地、有游具、有遊伴為樂事。

本文選自典範蘇州社科普及精品讀本

吳眉眉所著

《傳道 修身蘇州 民風》

蘇州歲時風俗千年流傳

它們代表了百姓

最為樸素真摯的想法

即使在今日

姑蘇人的基因里

還存有那遙遠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範蘇州 的精彩文章:

TAG:典範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