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又整中國!逼世行提高貸款利率!我們被強行「發達國家」!

美國又整中國!逼世行提高貸款利率!我們被強行「發達國家」!

中國雖然已經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離一個發達國家標準依然差得很遠。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道稱,世界銀行已經承諾多向更為貧窮的經濟體提供貸款,以換取美國支持的一項計劃。通過該計劃,世界銀行的股東們將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DR)注資75億美元,向國際開發協會再融資55億美元。而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將進入一個新的貸款範圍,貸款利率將更高。

為低收入國家發放貸款

目前,世界銀行提供貸款的機構主要有兩個,其中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DR) 向中等收入國家政府和信譽良好的低收入國家政府提供貸款,國際開發協會(IDA) 向最貧困國家的政府提供無息貸款和贈款。

其中,IBDR為貸款國提供15年到20年的商業貸款,包括3到5年的寬限期,貸款通常用於減少貧窮、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而IDA的大部分資金來自較富有成員國的捐助,幫助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提供資金和信貸。IDA的「信貸」是無息的,包括35到40年還款期和10年的寬限期。

世界銀行2017年發布的貸款手冊介紹稱,一個完整的IBDR貸款項目流程從項目的準備到最終完結約有8-9個步驟。在初期,世界銀行需要對申請貸款的項目進行經濟、技術、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可行性評估,確認項目的預期成果,此後經過方案談判和審核後完成簽約,並根據方案向借款人支付款項。在一定期限內,借款人需要償還貸款與利息。

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超告訴環環說,為應對全球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貸款日益增長的需求,世界銀行需要不斷面向股東進行增資,勢必要與股東就增值的具體安排進行談判以達成增資協議,因此世界銀行就增資與第一大股東美國進行談判是正常的。

世行提高利率對中國無實質影響

根據世界銀行官網提供的數據,中國去年是世行最大借款國,佔IBDR發放貸款總額的11%。

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有564個項目獲得世界銀行的貸款,涉及最多的領域是污染管控與環境保護、農村服務和基礎設施以及氣候變化。2018財年,中國共有4個新增或追加項目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總金額約為4.03億美元。2017財年,世界銀行為中國16個項目提供了貸款,總金額達24.7億美元。

張超分析說,即使世界銀行提升向對中國進行貸款的利率,對於中國而言也構不成實質性的影響。張超認為,雖然中國獲得的貸款承諾在世界銀行發放的貸款中比例最高,但絕對數量在中國實際需要的資金總額中仍然微不足道;另外,提高對中國的貸款利率並非意味著中國從此不會獲得來自世界銀行的貸款,而且利率的提升只針對新發放貸款,存續期間的貸款不受影響。

美國不滿競爭對手獲益

一位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告訴《金融時報》,世界銀行關注的改革是向最需要貸款的國家提供貸款。上述官員稱,「最終目標」是「世界經濟成長更快,中位收入更高,而這些都要依靠那些關鍵的發展中國家。」報道稱,自奧巴馬任總統以來,美國一直擔心世行將錢貸給外匯儲備達數萬億美元的競爭對手。但金鏞行長一直認為,向一個崛起的中國提供貸款有助於世行的未來發展,並且更能在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獲得發言權。

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李虹含告訴環環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對中國的經貿強硬態度日趨明顯,美國一度施壓世界銀行減少對中國的貸款授信。

路透社14日稱,美國副財長戴維·馬爾帕斯長期以來一直批評多邊開發銀行導致貧困國家債台高築,並指責世界銀行向中國等收入較高的國家提供貸款,認為這些國家應該「畢業」了。

據《金融時報》報道,2017年特朗普政府拒絕為世界銀行增資,以迫使世界銀行整改其向中國和其他中等收入國家放貸的政策。《金融時報》報道認為,美國的這種做法這是特朗普政府反感國際體系的又一重要表現。

劉志勤:美在世行為難中國並不簡單

據報道,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迫於來自「美國的壓力」,同意將提高世行給中國貸款的利率,以增加中國的融資成本。據說,美國有關人士希望世行能更多幫助那些真正需要貸款的國家,而中國似乎已經不屬於享受世行「優惠貸款」的標準國家了。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中國在世行獲得的貸款將會減少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始終和包括世行在內的多家國際金融機構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從它們那裡獲得許多急需的發展資金。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些「優惠貸款」的確解決了中國一些項目的燃眉之急,使不少企業和地區獲得發展的推動力。

正如一些西方經濟界人士所說的,中國與世行之間的合作是平等的,是互補的,也是互利的。世行在中國的貸款成功地保證了該行的貸款回報,並且提升了世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使世行的主管官員能夠有機會和中國政府交流相關的改革建議和措施。中國目前已經是世行第三大股東,期望在世行的作用能夠進一步得到加強,這些需要和世行展開更坦誠、更有效的合作才能做到「雙贏」。

美國政府要求世行提高給中國貸款的成本,背後有著十分複雜的心態。其主要目的是千方百計地要把中國擠出「發展中國家」隊伍,強行給中國戴上「發達國家」帽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政府雙管齊下:一方面在WTO框架內散布中國不屬於發展中國家,不能再沾發展中國家的光,需要盡到發達國家義務等言論;另一方面就是在世行系統內提出對中國貸款的限制條件。美國政府要在市場、金融兩個「戰場」上給中國的發展設置障礙,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減速」「降幅」,最終不會影響到美國自身的發展強勢。這才是美國方案的真正目的。

世行不應當成為為某個國家利益服務的工具,而應是為世界人民服務的金融機構,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的重要夥伴。

中國雖然已經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離一個發達國家標準依然差得很遠。目前中國仍然有幾千萬人的生活水平低於聯合國的貧困標準線,中國的脫貧工程似處在最緊張的時刻,依然需要獲得國際上的支持,實現中國人民全面小康的夢想。這時世行如果提高中國的借貸成本,無形中將加大中國的負擔,甚至會影響到某些與脫貧直接有關聯的地區和項目順利實施。這顯然不符合世行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的初衷。

中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決定了其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恭維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很容易讓我們沾沾自喜,或受寵若驚。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才能處理好一切突發事件對中國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M站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疑遭化武襲擊 兒童帶面罩治療
聯姻V.Fine 豆瓣音樂能否逆勢求生

TAG:中國經濟網M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