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普利策新聞獎得主揭曉!《紐約時報》首揭性騷擾醜聞奪魁

2018普利策新聞獎得主揭曉!《紐約時報》首揭性騷擾醜聞奪魁

周一,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s)的新主管黛娜·凱內迪(Dana Canedy)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宣布了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的評選結果。《紐約時報》和《紐約客》雜誌因報道女性遭性侵的新聞,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中分量最重的「公眾利益服務獎」。

4月16日,《華盛頓郵報》采編人員在新聞室慶祝該報榮獲兩項普利策獎。(圖片來源:美聯社)

4月16日,黛娜·凱內迪在哥倫比亞大學宣布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評選結果。(圖片來源:美聯社)

4月16日,《辛辛那提探詢者報》工作人員獲悉得獎後欣喜若狂。(圖片來源:美聯社)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全世界新聞人關注的焦點。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普利策獎自1917年設立,分為新聞、書籍、戲劇、音樂4大類,共有21個獎項,其中14項是新聞獎。

去年,各界女性揭發性侵和性騷擾的「我也是」(#MeToo)運動是最受媒體關注的新聞焦點之一。《紐約時報》的Jodi Kantor、Megan Twohey和《紐約客》的Ronan Farrow因采寫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侵醜聞,獲得了今年普利策新聞獎中的「公眾利益服務獎」。

《紐約時報》一直被特朗普斥為「虛假新聞」(Fake News)媒體。此次,該報和《華盛頓郵報》因深挖俄羅斯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干預以及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的關係,雙雙獲得了「全國報道獎」。

《華盛頓郵報》因揭露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共和黨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的性侵醜聞,獲得了「調查報道獎」。

普利策評選委員會的19名委員由來自全美媒體機構的頂尖記者或新聞高管、5名藝術領域的學者或個人組成。今年普利策新聞獎的評選有了新變化,「突發新聞獎」的評選範圍有所擴大。去年12月,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宣布:任何符合條件的新聞機構(包括雜誌、報紙、網路媒體)報道的地方、州及國家的突發新聞,均可申報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

4月16日,《紐約時報》工作人員得知獲獎後相當淡定。(圖片來源:美聯社)


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

周一,第102屆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s)評選結果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揭曉。以下是今年普利策新聞獎獲獎名單:

★公眾利益服務獎

那些爆炸性、有深遠影響的新聞報道揭露了強大而富有的性侵者,其中包括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製片人。讓他們對長期被壓制的強迫、殘暴行為和受害者沉默的指控負責,進而引發了全球範圍對女性遭性侵現象的反思。

獲獎者:《紐約時報》Jodi Kantor和Megan Twohey,《紐約客》Ronan Farrow。

★突發新聞報道獎

對於肆虐加州聖羅莎和索諾瑪縣的歷史性森林大火的清晰且持續的報道,熟練地利用一系列工具,包括攝影、視頻和社交媒體平台,為讀者帶來明確的信息——實時報道以及隨後的深度報道。

獲獎者:加州聖羅莎報紙《民主新聞》。

★調查報道獎

在阿拉巴馬州的參議員選舉中,果斷且不懈的報道改變了參議員競選的進程,揭露了候選人涉嫌對多名少女的性騷擾,以及隨後對曝光他的新聞報道的破壞。

獲獎者:《華盛頓郵報》。

★解釋報道獎

生動、及時的報道,從多個角度審視了特朗普承諾在美墨邊境建牆的種種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後果,這些報道巧妙地結合了文字、視頻、播客和虛擬現實。

獲獎者:《亞利桑那共和報》和《今日美國報》。

★地方報道獎

引人入勝、富有洞察力的報道和視頻,記錄了7天中辛辛那提海洛因泛濫,揭示了致命的毒癮如何摧毀了家庭和社區。

獲獎者:《辛辛那提探詢者報》。

★全國報道獎

在公共利益基礎上,深入不懈地報道,促進全國民眾了解俄羅斯干預2016年總統選舉、及其與特朗普競選、當選總統的過渡團隊和最終執政的關係。

獲獎者:《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

★國際報道獎

對菲律賓的毒品「戰爭」的不懈報道。

獲獎者:路透社Clare Baldwin、Andrew R.C.Marshall和Manuel Mogato。

★特稿寫作獎

對於令人難忘的兇手Dylann Roof的人物報道。一種獨特而有力的新聞報道形式。稿件使用了第一人稱,對兇手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教堂內殺害9人事件進行了歷史和文化因素的反思和分析。

獲獎者:GQ自由記者Rachel Kaadzi Ghansah。

★評論獎

植根於阿拉巴馬州情感豐富、充滿勇敢的評論,在審視腐敗的政客、捍衛女性權利和揭露虛偽方面引發了全國共鳴。

獲獎者: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媒體集團John Archibald。

★文藝評論獎

作品傳達了一種對美國視覺藝術的敏銳而又大膽的視角,包括個人、政治、純潔和世俗。

獲獎者:《紐約雜誌》Jerry Saltz。

★社論寫作獎

系列評論針對貧窮的愛荷華州居民實行國家醫療補助、政府私有化的破壞性後果,以清晰、義憤的聲音進行審視,沒有陳詞濫調和情感用事。

獲獎者:《得梅因紀事報》Andie Dominick。

★社論漫畫獎

一部情感充沛的系列漫畫,以生動的敘事講述了現實生活中的難民家庭的日常掙扎,以及他們對被驅逐出境的恐懼。

獲獎者:《紐約時報》自由撰稿人Jake Halpern和自由漫畫家Michael Sloan。

★突發新聞攝影獎

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的一場種族抗議活動中,攝影師的反應與專註,使得他捕捉到了一個令人悚然的畫面:汽車沖入人群的瞬間。

獲獎者: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每日進步》Ryan Kelly。

★特寫攝影獎

這些令人震驚的照片揭露了羅興亞難民逃離緬甸所面臨的暴力。

獲獎者:路透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僑報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文化消費熱:逛博物館成中國新民俗
從搭夥生活到低齡同居 美國留學圈為何「亂」以為常?

TAG:美國僑報網 |